<p class="ql-block"> 1957年11月,我国曾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p><p class="ql-block"> 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号召下,1958年,各行各业投入到这场运动的人力已有一亿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全国各类小高炉、土高炉的数量达几百万座,生产指标越提越高。</p><p class="ql-block"> 中央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于是一场全国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照片反映了1958年宁夏大炼钢铁的情况。照片中的炼铁炉就是所谓的土高炉,结构十分简陋。用这样的土高炉冶炼的生铁,由于温度不够高,往往得不到充分脱氧还原,杂质很多。凝固后的铁块质地酥松,还有很多“气孔”,有人称之为“海绵铁”。但是,合格的海绵铁主要用于炼钢,对于含铁量和硫、磷等杂质的含量也有一定要求。而1958年用土高炉炼出的铁,还达不到合格海绵铁的标准,往往是渣、铁混合的“豆腐渣”铁。这种废铁,大多无法再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这些炉子只能算是“化铁炉”,不具备多少冶炼的功能。由于当时缺乏铁矿石,所以就动员群众把家里的铁锅、铁器拿来炼铁,实际上只是把原来的铁器溶化。但是,所得到的铁水却无法再用来制造原来的铁质用品了,因为杂质太多。</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山西长治故县钢铁厂当年大炼钢铁的场景。由于炼钢设备的产量不高,因此就发动群众苦战七昼夜,建成了一百多个土平炉和一百多个土转炉。</p> <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爱县的农村,干脆就在山坡上挖地三尺,用所谓“土平方炉”炼铁。图上反映出当时规模宏大的大炼钢铁场面,真可谓是“全民炼钢铁,钢铁炼全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国一声令下:</p><p class="ql-block"> 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p><p class="ql-block"> 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 </p><p class="ql-block"> 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p><p class="ql-block"> 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 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掖土高炉炼铁遗址</p> <p class="ql-block"> 照片反映甘肃省张掖市西约八十多公里处,修建在荒山野岭,曾经的土高炉炼铁遗址,也是目前国内仅存不多的58年土法炼铁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泰县黑土坡大炼钢铁遗址:</p><p class="ql-block"> 在甘肃景泰县芦阳镇境内,有一个地方叫黑土坡,它是古丝绸之路索桥堡到媪围古城德必经之地,也因为这个山坡下面蕴藏着煤炭,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之为黑土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党中央一声号令,来自甘肃通渭、天祝加本地的千余人,汇聚在黑土坡,开展了千人炼铁大会战,在黑土坡的山坳上,到处建起了许许多多的火炉子,大概有几百座,漫山遍野,星罗棋布,蔚为壮观,火炉子依山坡而建,有近一米高两米宽,全部用石块砌成,大部分炉子是正方形和圆形的,也有长方形的,火炉子底下四面都留有风口,像一个个碉堡一样,驻足观望,山上密密麻麻的火炉子,构成了黑土坡一道特别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炼铁,是因为这里附近有铁矿石、粘土、和煤炭。当时各地方、各单位、各村社都有炼铁炉,只是黑土坡炼铁炉比较集中,那个时期,会战人群住的是山沟两侧挖出的许许多多的窑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土坡炼铁遗址,也见证了我国“大跃进”时期的一段蛮干历史,因地处偏僻荒无人烟,遗址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再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理解当时国家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的心情,也为当年全国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所谓大炼钢铁运动是得不偿失的。</p><p class="ql-block"> 中央党史“二卷”提供的数据表明,1958年的钢产量为1108万吨,合格的仅有800万吨(合格率72%);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合格的仅有900万吨(合格率66%)。换句话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钢铁产品是废品。“二卷”还指出,大高炉生产一吨生铁的成本是100元左右,而小高炉和土高炉生产一吨生铁的成本高达300元左右。为此,1958年仅炼铁补贴一项,国家财政的支出就高达40亿元,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1/10。</p><p class="ql-block"> “大炼钢铁”使大量的煤炭、矿石、林木等资源遭到破坏,河南大别山区的林木被砍伐殆尽,长江上游的林木被毁达几十万亩,加剧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带来长期的后患(由此造成的泥石流至今仍然肆虐成灾)。“大炼钢铁”还造成农业有10%的庄稼无人收割,烂在地里。</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们常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这话有一定道理,比如抗震救灾工作就需要全国人民的支援。但是,像1958年“大炼钢铁”这样的违背科学规律的蛮干之事,还是少办一些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文 因果</p><p class="ql-block"> 2023.3.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