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学生

张赶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永远是学生</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散文原创诵读</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视频制作</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张赶生</font></div> 旧时期称老师为教书先生。我不止一次对我的学生们解释“先生”的概念。我对学生们说,什么叫先生?就是比学生们先生出来的人。我这个先生啊,就是比你们早出生几多年的人啊。<br> 先生永远还是学生。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刚刚上演,那年我二十三四岁,带着自己的学生坐进了武汉剧院,观看这美丽极了的舞剧,心潮澎湃,目不暇接。从小到大,啥时候见过芭蕾呀?与我同坐在一起的学生们一模一样,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芭蕾舞盲。没想到,学校将排演这部剧的任务就加到我这个舞盲身上了。从灯光设计到舞台布景,从音乐的跟进到动作的排练,一切都是学习的、模仿的,跟学生一起,抠音乐,抠动作。那段时间啊,废寝忘食,忘乎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扑到剧里去了。<br> 因为师范学校给我打下了音乐和舞蹈的基础,所以悟性远远比学生要强。于是,成了跟学生一起学习舞剧的出类拔萃者,于是就成了他们的导演了。<br> 前段日子,写过好几篇涉及这部舞剧的美篇,第一篇就是《怀念红色娘子军》。<br> 今天又有新的感触。我的有些同辈人,说到自己的岁月经历,个别的朋友流露出一丝丝伤感。岁月对我们这辈人曾经造成过伤害,甚至是悲哀。这点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要说,我感恩岁月,坎坷的岁月曾经给我带来了多少磨难?正是这些磨难,让我这个岁月的学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很多本事,学会了自己生存的能力。<br> 我曾经对我的学生们这样解释“学生”这个概念:什么叫做学生?因为生活里有许多生疏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于是我们就是学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活着的每个人,永远都是学生。因为生活每天都有新鲜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br>  我乐于做这样的学生。虽然时至暮年,我仍然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生,一个朝气蓬勃的生活岁月的学生。<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8月16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早晨于卧床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