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植树节。<br>让我想起了一首老歌《留下一片阴凉》,歌中唱道:<br><br>前人栽树后人乘凉,<br>你栽一颗留下一片阴凉<br>我栽一颗留下一片阴凉<br>我们来到地球上<br>怎么能够白走一趟<br>可知还有许多地方<br>今天仍然一片荒凉<br> <br>前人栽树后人乘凉,<br>你栽一颗留下一片阴凉<br>我栽一颗留下一片阴凉<br>也许我们尝不到果子<br>也许我们乘不上阴凉<br>即使那样又有何妨<br>即使那样何须惆怅!<br><br>我有多久没去种树了?让我回忆一下大学时一次最终夭折的植树节。<br><br>1983年3月24日(星期四)<br><br>我是非去植树不可了。<br>上午班长问我:“你到底能不能去?”<br>我说:“是不是人数不够,如果是的话,我就去。”<br>大概是看我个子矮,年纪也小的缘故,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我:“你行不行呀?我再找找人,如果找到人就不用你去了。”<br> <br>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嘀咕开了:又要问我去不去,实际上是很难找到人,许多同学都借故不参加,我答应去,又不相信我,真怕我吃不消吗?<br> <br>这次植树,规定每人要挖13个坑,我一听这数字就害怕了,我已经有三年没拿锄头、铲子了,如果那里的土质松软,13个坑比较容易挖好,如果土质硬的话……但愿星期六不要下雨。<br> <br>这次植树,得到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由于我们作业很多,所以当代文学的方老师决定把分析《班主任》的文章推迟一星期交。我个人比较讨厌推迟交作业的举动,因为这样容易使人懈怠,自己原谅自己。再说,这篇分析文章我已经写好了,尽管自认为写的很差,但总算可以交差了。我现在担心的是马列文论的两道作业题,理论抽象,难以理解。看了有关的书籍,却不知所云。我的理论水平太差。我这人抽象思维的能力很差,形象思维的能力好些,这点注定了我是不能进行理论研究的,从事形象思维的工作,我也许可以胜任。尽管自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低,但依然有同学认为我的理论水平高,难以相信,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我的看法截然相反?<br><br>1983年3月26日(星期六)<br>一早起来,见是个好天气,春光明媚,昨天被大雨淋湿的大地也被风吹干了。这真是植树的好时节。虽然昨晚看电影时,郑露告诉我今天的植树活动取消,全体同学回校上课,但我不相信,这么好的天气会不去植树,于是我做好了去植树的准备,背着书包回学校了。<br> <br>回到课室,已近8点,只有两个同学在课室,我打听是否要去植树,她们都不知道。<br>等了好久,领导们才决定去植树。可是我们班去植树的同学凑不到10个,即没有人回来上课,原来报名去植树的同学有的回去了,有的没回来。<br><br>其实这全怪校方做事优柔寡断,于是我们班成了校方攻击的对象,系领导在课室里骂完还不够,还要跑到宿舍骂。同学们当然据理力争。据说连过去的班主任宋老师和现任班主任郑老师都被系领导批评了,现在班里准备去植树的只有5个女同学,我看形势不妙,马上打退堂鼓了。说实话,我们真不想去植树,于是我们到宿舍聊天了,本意是边聊天边等车过来,并没有决定不去。后来82届的同学来了,说他们正在上课,就被叫出来去植树,他们还一直埋怨我们班。<div><br><h5>——摘自《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96.“独生”写成“独身”, 植树曲折“大钩伞”》</h5><br>几十年过去了,我几乎没有拿过锄头,而3月10 日这一天,我参加了一个公益植树活动,80人的队伍,乘坐两部大巴,浩浩荡荡到了从化香蜜生态小镇。<br><br>穿上统一的马甲,每组10人,每人要种一棵树。<br>组长发给每人一张纸,让大家写上自己的愿望,到时要挂在自己种的小树上。<br>我写下了很高昂的论调:和平、健康、人民至上。写完自己在心里偷笑了一下。<br><br>分组拿了树苗和劳动工具之后,先来个大合照,反正我找不到自己,再单独和小树合个影。<br></div> 然后排成一行队,绵延几十米,来到田埂旁。 土质很硬,蔡同学力气很大,不一会就挖好了一个树坑,我把小树放进树坑里,她再填土,然后把泥土压实。 轮到我挥锄头了,蔡同学在一边说:你行不行的呀?<br>我说:你等着,我不会比你差。<br>我开始挥动锄头,一锄一锄挖着坚硬的泥土,观察细致的蔡同学又发现问题了:“你怎么是左手拿着锄头的下面?我是右手。”<br>我说:“我是左撇子。”<br><br>几分钟后,我也挖好了一个坑,蔡同学把小树放进坑里,我用鞋子踩实干土,组长小胡帅哥说要帮我加工一下,他拿起锄头,一招一式有模有样。<br> 看看蔡同学和我挥锄头的样子。 和自己种的小树合个影。<br><br>我们两人是80人中最先完成任务的,而后和组长说了一声,我们到上面拍照。<br>我们坐在餐厅等饭吃,看见很多团友还在植树。<br> 不一会,小胡帅哥来电话,说要给小树挂牌了,让我们下到地里去,我让他帮我们写的心愿挂上去,我们就不下去。<br><br>没多久,小胡帅哥找到了蔡同学写的心愿单,挂在她种的小树上,但找遍了所有的心愿单就是找不到我写的,好吧,我的心愿只能留在自己心里,不能让小树和第二个人看见。<br><br>植树的任务完成了,来欣赏一下这个小镇的美景吧。<br><br>香蜜小镇位于从化区吕田镇安山村,还有香蜜山生态果庄,占地面积3800亩,是从化“农业龙头企业”、“广州市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是华南地区有名的水果种植基地,也是广受欢迎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br><br>是一家集无公害有机优质水果种植,水果深加工、产品研发销售、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亲子拓展、农耕体验、新鲜水果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园区。<br><br>公司以水果种植为基础,不断深耕水果产业,令香蜜山四时花不断、八节果飘香,并发展出香蜜山独有的水果文化。目前种植有枇杷、嘉宝果、巴西樱桃、杨梅、鹰嘴桃、葡萄、金柚等多种名、优、稀水果。同时也培育优质枇杷苗、杨梅苗、葡萄苗,嘉宝果苗等优质树苗。<br><br> 刚才坐车驶进香蜜小镇的山门,在竹林中一番盘旋,终于柳暗花明,来到香蜜山小镇的入口,入口建筑用茅草搭建尖尖的屋顶,很接地气,旁边立着一块大石牌,上写“香蜜山园庄”,成了游客打卡之地。 进到景区,我们就被一座地堡式的大木屋吸引住了,这是主楼的古堡,既是香蜜小镇的标志,也是游客服务中心。古堡的外形独特,既有欧陆风情,又不失本土气息,与大环境配合得天衣无缝。锥体造型的大木屋,窗户一排排镶嵌在上面,好像一个童话般的地堡王国,等待大家去探奇。 广场上建有圆形的茅草亭,地上有鸽子,一棵玉兰花盛开在古堡面前。 广场左边有一个很小的瀑布,牌子上写着“应许泉”。 湖面有五颜六色的小帆船,拍照很上相。 湖边新种了几棵玉兰花,炮仗花悄悄开在围墙边。 小拱桥,对面的小木屋立在水中。 餐厅旁边一栋房子的墙上有一幅很长的画卷,写着十个大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屋前放着农具,好像是脱粒机、<br><br>香蜜小镇周围群山起伏,风景独秀,香蜜山生态果庄根据沿途的自然风景和植被,建成观光健身步道、观光亭、独具特色的石台石凳、路灯、监控设施和服务区,特色景点配有葡萄文化观光长廊、百福图、招财金蟾、蒲桃仙许愿圣地、烽火观景台、海狮耕耘、中国龙、竹排戏水、特色休闲木屋,小景点更是数不胜数。<br><br>沿着香蜜小镇蜿蜒的环山观光道行走,可见花果山,它藏于香蜜小镇的幽谷中,集山境、佳果于一身。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果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果香,深吸一口,沁人心脾。闭上眼睛,清凉的山风在耳畔拂过,让人不觉沉醉其中。枇杷是香蜜小镇主打水果之一,走在山路上,金黄色、绿色的枇杷挂满枝头。<br> 枇杷树形态很美,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冬有香花、夏有佳果,每逢果期,绿叶金果交相辉映入画灵气十足。据说吴昌硕画枇杷果时常一笔圈成,趁纸未干时画上墨点,枇杷顿时有了汁水淋漓的质感。白石老人也喜欢画枇杷。上海博物馆里藏有虚谷的《枇杷图》,画面上数枝交错挺立的枇杷,画家用的是逆笔、枯笔,果实的设色却明丽,空荡荡的背景正是虚谷一贯冷峭清奇的风格。<br><br>香蜜枇杷,作为从化的一村一品,是从化的地标产品。香蜜山是其主产区,大约90%就种植在香蜜山上。 香蜜山上的枇杷,围绕在百福仙石周边生长,常年由深山中的蒲桃仙幽谷处流出的山泉滋养着,这里的枇杷,从开花、结果到成熟,每一颗果实都沾满雨露的芳泽。<br> 百福仙石图片 镇山瑞兽像一只老虎,可以把手伸进虎嘴里拍照。 还有一块听泉石,站在地面的一块石板上,静下心来,真的可以听到潺潺的泉水声,很神奇。<br><br>枇杷博览园的石头门,香蜜奇缘那块巨石各具特色。<br> 樱花悄放,喜上枝头。野藤向上生长,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开得红艳艳。 <br>更惊喜的是,休息时居然遇见了我在中学任教时的朱校长,80多岁了,神采奕奕,腿脚很好,当年她为了检查我的教学质量,经常“突袭”我,要听我的课,经常被我以各种理由(这节课测验,这节讲评试卷,这节连堂作文)婉拒。和她聊了几句,不由得慨叹:世界真小,缘分不常有。<br><br>总之,香蜜生态小镇负离子浓度高,是从化第二批特色小镇之一,依山傍水,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的休闲放松之地,值得你来走一走看一看,呼吸新鲜空气,品尝特色水果和农家菜。让你疲惫的身心得到暂时的解脱。<br><br><h5>人像致谢帅哥小胡</h5><h5>(3472 图50 2023/3/11)</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