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期而至,食品安全和食品健康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小盐汇总了食盐消费的几个核心问题,教大家如何选购食盐,吃出美味,吃得健康!</p> <p class="ql-block"><b>Q:什么盐好?</b></p><p class="ql-block"><b>A:</b>兼具美味和健康,既能激发出食材美味又对健康有益的盐好。</p> <p class="ql-block">盐是百味之首,作为调味品首先的功能是提供咸味,我们知道凉拌菜用生抽,红烧菜用老抽,其实盐也一样,不同的食材搭配不同种类的盐,比如做河鲜用湖盐、做海鲜用海盐、腌菜用粗盐等等,好盐的标准离不开口感和美味;</p><p class="ql-block">而盐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起到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关乎生命健康。根据不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盐至关重要:普通人各种品种都可以尝试,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适当吃碘盐,甲状腺素合成过多的甲亢患者建议吃未加碘盐,因此用盐健康也大有学问,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建议咨询医生。</p><p class="ql-block"><b>Q:种类繁多的盐到底有什么不同?</b></p><p class="ql-block"><b>A:</b>①按照原料来源,食盐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海盐、湖盐和井矿盐三类。顾名思义,海盐是以海水(含沿海地下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湖盐是从盐湖中采掘的盐或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而井矿盐是以石盐或地下天然卤水( 不含沿海地下卤水 ) 为原料制成的盐。</p> <p class="ql-block">从营养学角度讲,食盐中97%的成分是氯化钠。尽管不同来源的盐中所含矿物成分稍有差别,整体营养价值差异并不大;</p><p class="ql-block">②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精制盐和日晒盐。精制盐是以卤水或盐为原料,用真空蒸发制盐工艺、机械热压缩蒸发制盐工艺和粉碎、洗涤、干燥工艺制得的食用盐。日晒盐是以日晒卤水、手工摊晒浓缩结晶工艺制得的食用盐。两种的区别可以理解为精米和粗粮;</p> <p class="ql-block">③按照是否纯化处理,可分为粗盐和细盐。食盐原料经过纯化处理,成为杂质少、颗粒小的细盐,也称“精制盐”。未经纯化的杂质多、颗粒大,称为粗盐;</p><p class="ql-block">④按照是否加碘,可分为碘盐和无碘盐。为防治碘缺乏病我国自1996年起推广加碘食盐,添加碘酸钾或碘化钾,借助食盐「三餐皆需」的特性,来满足安全、长期、微量、日常地补碘;</p><p class="ql-block">⑤按照是否加氯化钾,可分为低钠盐和普通盐。低钠盐也叫「低钠富钾盐」,钾离子也能产生一定咸味,食盐中加入它,在获得相同咸度的前提下减少钠离子的摄入。</p> <p class="ql-block"><b>Q:盐有保质期吗?</b></p><p class="ql-block"><b>A:</b>盐本身没有保质期,但食盐所添加的元素有保质期。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几乎不会随时间而发生分解或挥发。同时,2009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其中第九条标注: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结合以上两个角度,食盐确实可以没有保质期。</p><p class="ql-block">然而,市面上所售卖的食盐基本不存在无任何添加物的情况。因此关于加碘盐,以及含钙、锌、硒等物质的营养盐,是有保质期的。该保质期由这些元素自身的有效期决定,多数为3年或者5年。</p><p class="ql-block"><b>Q:还有必要吃加碘盐吗?</b></p><p class="ql-block"><b>A:</b>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有必要的。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合成都离不开它。但是,如此重要的碘,偏偏人体无法做到自主合成。同时由于我国自然环境缺碘的不可逆性,导致我们同样无法从饮食与饮水中获取碘元素。我国从1994年实行了全民普遍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实现了碘缺乏病持续消除的巨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吃了近30年的碘盐,难道不会补碘过量吗?首先,人体无法做到碘的长期储存。当我们停止补碘后,体内储存的碘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其次,我国碘缺乏由自然因素所导致,与饮食结构并无关联。全国地方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殿军表示,我国的碘缺乏病保持持续消除状态,儿童、孕妇人群的碘营养也保持在适宜状态,但还是应该坚持普遍食盐加碘政策。现在我国已经制定了碘缺乏和碘适宜地区的标准,也制定了碘过量地区的标准。下一步要推动落实,真正做到精准补碘、科学补碘。</p><p class="ql-block"><b>Q:如何看待抗结剂?</b></p><p class="ql-block"><b>A:</b>过去的食盐不加抗结剂,经常结成大块,被称为“盐巴”。买的时候,甚至需要用工具来敲碎,使用起来也极为不便。食盐之所以会结块,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氯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受潮受湿就会结块,而抗结剂就能防止食盐结块,保持松散状态。</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国际食品法典还是我国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均允许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p><p class="ql-block">“亚铁氰化钾”这个名字可能乍听起来让人很害怕,但它和有剧毒的氰化钾是两种物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亚铁氰化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释放有毒氰化物,需要400摄氏度的高温才能分解它,而我们平常在家做饭,到200摄氏度时,菜都要烧焦了。</p> <p class="ql-block">同时,抛开剂量谈毒性没有意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要造成人健康上的负面效应,至少成年人每天摄入1.5毫克,按照这个量来推算,相当于每天要吃150克左右的食盐。而即便是口味极重的普通人一天吃的食盐一般不过10几克,在数量上远远达不到中毒的程度。因此按照标准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本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p><p class="ql-block"><b>Q:为什么都在推广低钠盐?</b></p><p class="ql-block"><b>A:</b>钠是维持人体机能的必需营养素,但摄入过量则会导致高血压,并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同时,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高钠摄入与胃癌、肥胖、骨质疏松症和肾脏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p> <p class="ql-block">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减少钠摄入量报告》,报告显示,世界无法按计划实现到2025年将人群钠摄入量减少30%的全球目标。全球人均每日盐摄入量约为10.8克,而中国居民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摄入量即达9.3克,还不包括从包装食品和外食餐品中摄入的盐。对比世卫组织每日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我们显然吃盐太多。据《报告》显示,全球只有5%的世卫组织会员国(包括九个国家(巴西、智利、捷克共和国、立陶宛、马来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和乌拉圭)受到强制性全面减钠政策的保护,而73%的会员国还未能充分实施此类政策。</p> <p class="ql-block">而在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 2.45 亿。《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膳食行动倡导“三减三健”,“减盐”居于首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食养原则和建议,首要的也是减钠增钾,饮食清淡。</p><p class="ql-block">低钠盐则是把食盐中氯化钠含量降低到65-80%,同时添加20-35%氯化钾来有效减钠。钾元素能够促进钠的代谢,视为对抗高血压的保护因子,低钠盐可以达到减钠降压和增钾降压的双重功效,而且氯化钾本身就有咸味,做到减盐不减咸,兼顾口味和健康。</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低钠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