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落实弟子规 厚德笃行人生圆

谦诚

<p class="ql-block">  《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编写而成,具体列出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p><p class="ql-block"> 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随顺人生的真理来处事待人。</p> <p class="ql-block">  落实《弟子规》,一个“入则孝”就能解决很多的教育问题。当孩子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会不会生活颠倒?当他知道“德有伤,贻亲羞”,他会不会没责任心?当他知道“亲所好,力为具”,他会不会懒惰?当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会不会兄弟不和?都不会。他也不会去欺负别人的孩子,他也不会没有安全意识,因为他知道当孩子受伤害时,父母最痛苦,他这份同理心自然而然延伸开来,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从这个原点扩散开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学习弟子规不早,成年人学习弟子规也不晚,因为《弟子规》是几千年的经典传承。落实《弟子规》,一定能收获幸福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听过几个真实案例,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少管所的男孩子,他说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应该如何落实孝顺父母这件事,也没有人告诉他感恩心是什么,父母工作忙,他也没能从自己父母的言语行为中学到孝顺与感恩,所以导致他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他说现在学习落实《弟子规》,才真正懂得了该如何做人,而且他的人生有了方向,觉得未来充满希望!</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成年女同志,她说自己在9岁时就开始看言情小说,初中高中时期也一直在看,被书中内容误导,人生目标就是嫁入豪门,她的生活重点就是穿衣打扮,由于这些错误认知与行为,她的婚姻很不幸,把自己的父亲气病也没有反省,后来直到她发现10多岁的女儿正在步自己的后尘时,她才醒悟。她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看到《弟子规》中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时,恍然大悟,她说小时候如果有人把这句话教给她,她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不过现在学了也不晚,当下就改,身体力行,并且用《弟子规》来教女儿,相信女儿能够厚德笃行,拥有圆满人生。 </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商业人士,经常在外面应酬、出入娱乐场所,家庭矛盾不少,母亲特别惦记他,外面有路过的警车响笛,母亲就担心他是不是被警察抓走了。后来学习落实弟子规之后,家庭特别和谐,母亲也放心了,他自己的抑郁倾向也完全消失了。他越学越觉得弟子规真是太好了,就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学,但他儿子不爱学,他就提条件,看多少分钟的动画片,就学多长时间的弟子规,作为交换和协议,这个时候孩子认为弟子规不是他所需要的,不是他的生活,他在这里面没有感悟,只有痛苦,他认为这弟子规是为爸爸学的,既然我是他儿子,我在他家里,我要想得到我的利益,我想看我的电视,我想玩我的游戏,那我必须得满足我爸爸的要求,否则我的要求就实现不了。在家庭里,弟子规变成了交换的砝码,孩子能真心去学吗?孩子是应付,讨厌、对立,效果很不好。他就思考:弟子规能不能和动画片结合在一起?这关键在于家长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放下?把自己的习惯和要求放下?他开始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他发现跟孩子讲道理最好的方法是用动画片沟通,不是弟子规,但是这些动画片里的故事,反映了弟子规的精神。看到儿子不愿意同妹妹分享巧克力时,他说:“你看动画片也白看,你看小熊维尼,它喜欢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人家那一罐蜂蜜,主动送给大家分享。你学了吗?”这么说效果很好,孩子不仅拿出了巧克力,还拿出了玩具,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在这里还有个温馨提示:请关注孩子看的动画片和玩的游戏,如果是暴力倾向很严重的、总是传播负能量的,得想办法呀,可以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看培养正念的动画片和电视节目。</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弟子规中的“待婢仆,身贵端。”看到婢仆二字就觉得不符合我们的生活,是封建落伍,不能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往后看“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其实这里面介绍的是要以平等心、慈爱心待人,要以理服人、以德化人的道理。还有一些讲传统文化、讲弟子规的视频是儒释道的知识结合着讲,一看到释家和道家,就说是迷信,就反感,说不可以学,其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诸子百家,包罗万象的!能够“古为今用”是大智慧。智者不会因为接受不了米里面的几颗沙砾,就把整袋米都倒掉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弟子规》都是古文,但是孩子们借助书本里相应的解释,并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实践,也能够明白书中讲述的道理,落实书中宣传的中华民族的孝道、仁爱、礼节、良善、感恩之美德。亲近经典,净化心灵。孩子们一边背诵一边对照自己的行为,便能懂得诚信礼义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品德行为上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本书:</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党校任登第教授与夫人牛淑卿合著的《大家都学弟子规》。该书力倡“以市场经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传统文化抑制人们的自私性”,探寻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之道。</p> <p class="ql-block">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四十讲》。书中说到: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那么,您的人生之舟一定会划向幸福的彼岸。您当下是幸福的,您才可能给您周围的人带来幸福,才有可能给您的孩子带来幸福,所谓“教儿教女先教己。”</p> <p class="ql-block">  秦东魁老师的《打开幸福之门—秦东魁讲弟子规》。书的总叙中写到:《弟子规》的核心是孔老夫子的思想。我们在选择学习人生规范时,一定要选择有历史考证的、有圣人传承的、有古人作序的东西,这个才是我们该学的。</p> <p class="ql-block">  引导幼儿学习弟子规,可以在音乐软件里搜索宝宝巴士《国学—弟子规》;结合《论语》《大学》教育儿童青少年,可以微信搜索蔡礼旭老师讲解的“细讲弟子规”视频。</p><p class="ql-block"> 静下心来从头到尾读一遍《弟子规》,一定会有所感悟,真正的学习,办法总比困难多。学习落实《弟子规》和传统文化,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圆满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