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8年,金沙县城出了一位新闻人物,他辅导的学生77级有3人考上省内外大学本科院校,4人考上中专,78级又有多人考上大中专院校,各种故事不胫而走,小小的县城引起了轰动,他也变得富有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他是一位从教多年的中学教师,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工程师,在远离县城的地方,甚至还有人传说他是一位被打成右派贬入凡间的老教授……</p><p class="ql-block"> 然而他既非教授,也不是工程师,甚至连教师都不是,只是一个30多岁,每天忙碌在百货公司鞋帽柜台的营业员,他就是我们的课外辅导老师张厚生。</p> <p class="ql-block"> 他的成功,让人们对他交口称赞,但鲜有人知道他在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劳动。</p><p class="ql-block"> 1972年,正当我和几位初中毕业的同学对是否继续上学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张老师(我们称呼张叔---我父亲的同事)把我们领进了他单身所居的小阁楼。从此,小屋里除了他的床、三抽桌外,又增添了一块长长的门板---我们的课桌和一块小黑板,增加了几个渴求知识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每天,随着夜慕降临,我们相继来到小阁楼上,当灯光照亮小屋的时候,张老师仿佛忘记了白天的疲劳,他检查我们的功课,向我们提问、讲解、演示、测验…尽力夯实我们的基础,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没有学科之分,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小阁楼成了我们心中神圣的殿堂。每当我们解出了一个难题或写了一篇好的作文,他废惫的眼里总是露出欣喜的笑容。当小城的灯火逐渐稀疏,我们进入甜美梦乡的时侯,张老师还在灯下为我们批改作业。</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二 张老师</p><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 77级贵州大学</p><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一 77级兰州大学</p><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三 77级成都理工</p>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营养”、张老师还为我们编写讲义,七月流火的夏季,小阔楼里闷热难当,可他刻钢板的“吱吱”声总要响到午夜,甚至凌晨2、3点, 困倦了喝上几口浓茶,手起了泡贴上胶布继续刻,两周之后我们每人都拿到了厚厚三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数学、物理和化学讲义,他的眼晴却布满了血丝,手指也贴满了胶布。</p><p class="ql-block"> 他更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和启发我们,常常用古人的事迹来激励我们坚定信心、努力学习。他讲岳飞,要我们珍情青春年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讲文天祥要我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讲李清照,要我们对祖国的富強努力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振聋发聩的教海在我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星期六的晚上他常常用娓娓动听的故事结束一周的学习, 从他那里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听到了月亮宝石的美丽传说,看到了攻克柏林的壮观场面……</p> <p class="ql-block"> 1974年,从中学直接上大学的希望落空后,我们下了乡,张老师仍不时提醒我们不要丢掉功课,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总会走上正轨, 到那时祖国的建设事业更需要一代有知识的青年。当大学的门重新打开的时候,他继续为我们指点辅导,终于让我们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张老师的心血也得到了收获。</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只是我父亲的同事,既不是我们任课的老师也非我们的亲戚,却在他繁忙的工作之外承担了我们所加给他的重负,从不接受分文的报酬,这种奉献精神,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个谜,我们以前也不甚了解。</p> <p class="ql-block">右一 80级 成都科技大学硕士 留法博士</p><p class="ql-block">左二 77级 贵州大学 (作者本人)</p><p class="ql-block">右三 77级 成都理工大学</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在我和张老师的一次长谈中,他讲到了自己的过去。1959年,20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带着五彩缤纷的梦想走进了大学校园,但不到三个月,由于家庭的“历史问题”被退回上海。大学将他拒之门外,上海也视他为多余的人,为了解决家庭的困难,他毅然到黔“支边”,接憧而来的打击最后把他从省城又赶到了县城的柜台前。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他丧失信念,他要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人生的价值。他最后对我说:我自己的梦已然破灭,但我相信知识的价值不会贬低,我只希望尽力帮助那些有志青年,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40年前的短文 这次整理出来以纪念我们的老师张厚生</p><p class="ql-block"> –––李世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