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平阳公社(乡)地域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平阳,听其名:响亮、大气、阳光、豪放。她在诸暨西部的山区。</p><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平阳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一一“平阳弄”。</p><p class="ql-block">据诸暨县志记载:“宋时,此地建有青瓷瓶窑一座。"又查地名志曰:“据传,在明末清初,这里建有一座瓶窑,村中又有一条弄,当时就叫瓶窑弄,后人觉得此名不雅,便谐音为平阳弄”。(究竟以哪个为准,还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人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平阳弄和上褚自然村合并成立生产队,为纪念青山庙农民革命暴动运动,这两个自然村合并后就叫“青山大队”。</p><p class="ql-block">1958年,把解放初期的塘坞乡、青山乡合并成立“青山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在青山大队。并这里逐步成立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代办所、收购站等。</p><p class="ql-block">1967年1月,青山、马剑两公社从浦江县划到诸暨县管辖,因与草塔青山公社重名,就把这里的公社改为“平阳公社”。1983年改为“平阳乡”。</p><p class="ql-block">1992年5月,平阳乡合并到“马剑镇”。现为马剑镇的一个片区。</p><p class="ql-block">老平阳原有17个行政村(大队),46个自然村(村落),面积46平方千米,南北相距17千米,东西相距最窄处只有3千米,双金线公路经过洋湖村门口横穿平阳社区进入马剑集镇。现在平阳片区设7个村(社区)。具体为:</p><p class="ql-block">1、平阳社区:由青山村与六蓬村合并为平阳村,2019年设平阳社区。有平阳弄、上褚、田东、三门头、石岭头5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2、马益村:由洋湖村、沈家村、中坑村3个村合并。有戴家、山后塘、沈家、百宅源、西山沿、坎头顶、黄泥弄、中坑、王村岭9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3、庆丰和村:由庆丰村与何兴村合并。有张家、费家、项家、香头付家、朱戴、和村6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4、石门村:由石门村、上山头村、张家坞村3村合并。有下山头、上大利殿、下大利殿、淡竹湾、鱼干岭脚、天狮堂、周家、高丘、岭脚下、上山头、张家坞11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5、上和村:独立村。有上和、下新屋2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6、状元村:由寺坞村与坪顶村合并为寺坞坪村,2019年再与塘坞村合并为状元村。有寺坞、坪顶、塘坞畈、倪家坪、里老坞底、外老坞底、毛竹园、上村、下村、里村10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7、建辉村:由龙门山村、许家山村、白仓村3村合并。有龙门山、许家山、白仓3个自然村落。</p><p class="ql-block">各村落先祖与姓氏:</p><p class="ql-block">1、平阳村:平阳弄项氏在宋朝瑞平二年(1235年)由桐庐严陵迁浦江尊仁里,后代分迁于此定居。上褚褚氏始祖褚圾公于明朝正德十四年(1518年)从东阳马坊迁此,其弟褚育公定居三门头(下褚)。</p><p class="ql-block">六蓬村有石岭头、田东、三门头的“朱、周、任、褚、卢、张”六姓聚居,称之为“六蓬”,这些姓氏人等先后在明朝正德、万历年间分别从东阳马坊、白鹿山、宁波鄞洲、缙云白竹、福建福宁等地迁入。</p><p class="ql-block">2、马益村:沈家沈氏始祖沈乾于明朝安化年(1485年)从浦江县沈街(冠桥)迁此太平坊定居。</p><p class="ql-block">戴家始祖戴梈(戴氏二十二世)于明朝正统年间(1460年前后)从马剑桥上南门迁此定居,属戴思恭(戴氏十八世)之后代。</p><p class="ql-block">中坑徐氏始祖在清康熙己亥(1695年)从浦江中余王家山分迁于此。</p><p class="ql-block">3、庆丰和村:项家始祖与平阳弄项氏同族。</p><p class="ql-block">张家始祖从浦江后分迁于此。</p><p class="ql-block">费家始祖于明正德年间(1510年左右)由浦江费宅迁此。</p><p class="ql-block">香头付家在明嘉靖年间自浦江柳溪迁入。陈氏在清乾隆末年(1790年)由诸暨北隅迁入。</p><p class="ql-block">和村原有何姓人居住,称何村,现陈氏从上和村分迁此地。</p><p class="ql-block">4、石门村:上山头方氏方彦安在明末清初由淳安迁此。至方仕宾公时因无子,则适长女戴家戴有生(戴氏二十八世),于康熙(1700年前后)由戴家迁居石门,入方戴谱。故有方戴同祖共谱之说。</p><p class="ql-block">张家坞陈氏在明末清初从东阳西陈迁此山坞定居,后因陈氏不发,有诸暨宝珠桥张姓外甥迁此定居。</p><p class="ql-block">大利殿及高丘张氏与紫阆张家同族,宋时定居此地。大利殿徐氏于清朝嘉庆年间(1800年)从富阳紫阆(现诸暨)迁入。</p><p class="ql-block">石门朱氏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浦江迁入。天狮堂朱葛氏则在明洪武年间(1380年)由永康孝义碟谷迁入。周家周氏在明万历年间由盘洲迁至石门。</p><p class="ql-block">5、上和村:始祖陈氏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湖州乌程葱溪(吴兴县)迁此定居。</p><p class="ql-block">6、寺坞坪村:明嘉靖年间,赵姓人氏从草塔莼塘迁入塘坞老坞底,再分迁于寺坞居住。</p><p class="ql-block">坪顶陈氏在明末有浦江寺前山平宅迁居此地。</p><p class="ql-block">塘坞村:原有贾姓人氏居住,故有“贾村庙、贾村桥”。胡氏始祖在明嘉靖年间从义乌苏溪迁此定居,已有二十六世。赵氏由草塔莼塘迁此。</p><p class="ql-block">7、建辉村:龙门山、许佳山许氏为同族,在明洪武廿年(1387年)从东阳怀德乡昭仁里(通儒坊)迁居许佳山,后兄弟分居,建宅于龙门山,及白仓大塘坞。白仓原为“百仓”,白仓徐氏于明正德年间(1500年许)自永康双市迁此。</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5日整理)</p> <p class="ql-block">平阳社区平阳弄中心地。</p><p class="ql-block">东面(图右)从诸暨城区沿双金线进入,南面去庆丰和村、寺坞坪顶上和,西面去石门、马剑,北面为上褚自然村。(图正中为平阳卫生站)</p> <p class="ql-block">双金线公路边的平阳饭店。</p> <p class="ql-block">原平阳小学。2022年7月因生源减少而停办。</p> <p class="ql-block">沈家村沈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沈家村沈氏宗祠内,1928年浦江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此成立。</p> <p class="ql-block">某老同志为戴仁民赠书、题字。</p> <p class="ql-block">洋湖村(戴家)</p> <p class="ql-block">平阳社区六蓬三门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