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

雨夜听雨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寂寞的早春乍暖还寒,喧嚣一天的闹市巷陌悄悄褪去激情,只留下深夜的缠绵悱恻。家对面新开的一家秘制牛杂早己歇业,只有镶嵌着金边的广告牌在最深的夜顽强地做无声的广告,春寒料峭中这盏24小时不熄的广告灯,湮没成一股幽香让人入梦成鼾。</p> <p class="ql-block">  人生之旅己走过了三分之二,阅人何其多、无一恰似我,静静的夜最适合剖开灵魂倾诉孤独。张爱玲的散文中写到:洗了一个澡,换了一身衣服,岀了门却不知道去哪,也不知道要去找谁。深有感触,能把寂寞熬成歌的恐怕也只有中年人的杰作吧!挥别浪漫的怀春年龄,把皱纹镌上额头的时候,才发现在那段同行的乍呼乍呼的岁月里,通讯录里几千个联系人现在都不敢轻易去打扰了。</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份《老年日报》曾用醒目的题目“70后向往自由、60后向往健康”长篇累牍致敬那代人,我也有幸生于向往自由的70年代,可在谋生的路上,早将谋诗的优雅变得猥琐不堪,甚至连口味爱好也抛弃了。友人曾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竟语塞了,围着老公孩子家庭转的岁月里,我把自己的口味爱好也贩卖了。孩提时,最迷恋吃糖果,除了酸甜入口的味蕾陶醉了整个童年外,象宝贝一样收集起来的五颜六色的糖果外包纸装饰了那个多梦的少女心。物质匮乏的年代,最喜欢老妈用啤酒瓶擀面条,然后用刀子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下锅一煮,撒上些许葱花,手工制作的面条劲道爽滑、久煮不糊,成了童年最美的回忆,制作面条的善良勤劳的老妈已过世两年了,如今,我尝过老北京的风味炸酱、正宗铁棍山药刀削面、汤多馅多的小笼汤包、火遍全网的香蒜培根乳酪,都比不上记忆里老妈那碗有爱的面条。</p> <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突然爱上了咖啡。特别醒后的午后,心静如水,独自坐在书房的一角,烧水烫杯,倒入咖啡,用小巧的咖啡勺轻轻地搅拌着,醇香浓郁的咖啡味道弥漫在边边角角,滚烫的心盛满生活的芬芳。无风无雨有咖啡的午后,最适合去缅怀三毛和荷西凄美的爱情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尽管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褒贬不一,可并不妨碍文人墨客尊重至情至性的三毛。</p> <p class="ql-block">  文字上“幸福”的定义是:快乐、满足、方便,而在文学的世界里,将“幸福”赋予了浪漫色彩:花园里的花开着,你笑了,这就是幸福。我更喜欢后者这种非正规正矩的解释。前几天,网络上有一句呐喊让人泪奔:系统都有人维护,而我却没有?压抑得让人窒息,生活总有太多的不如意,你的每一次挣扎,恰似山谷中的回音,沒有太多人听到,可你的坚持执着,你的激情热情,总会有喷涌而出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没人知道我的名字,也没人了解我的故事,更没人知道尘封在我心中朝思暮念的翘首凝望。世上本没有完美的爱情,再理性的男女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觅情感的寄托,甚至幼稚到用童话般的天真心甘情愿去守望一段无言的结局,一句“迷路时记得找我”的朴素承诺,不似苍狗似长风,人间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