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有趣往事(十六)

华祖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忙碌的横泾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从我家往西七八百米有一条较大的河,叫横泾河。它南北走向,往北直达黄浦江,南接我们当地的县城,它也是县城通向外地的重要通道。由于当时公路尚不发达,这里的人们对外联系,人员流动,货物运输大都靠船运。而那时的运输船只除了几艘小吨位的汽油轮,大部分是几吨至十来吨的木船。这些船只的动力装置就是一掛白帆,一支摇橹以及一根拉纤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有风时,那些满载着货物的船只纷纷升起白帆,此时一溜的长蛇阵,从近处一直到穷尽视野,那一张张大白帆逐渐延伸,最后变成星星点点并消失在远方,很是壮观。我们每每上学路过,都要对这一景象观看许久。更奇异的是,这些风帆只要不是逆风,不论风从哪吹来都能给大船带来前进的动力,秘密全在风帆驾驭者操纵的那几根绳子和那一面硕大的舵。</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要是遇到了顶风或根本没有风,他们只能依靠摇橹及上岸拉纤了。拉纤是一项重体力劳动,一般由两三人组成,他们在拉纤时嘴里哼着调调,身子向前倾斜着,一步一步向前挪动,那坚实而有力的脚步给人以沉稳和力量。我最喜欢看到的是,这些帆船在过那些木桥或石桥(南方河道上多有这类桥梁)时的情景。如张帆航行碰到前方有桥,就计算好大致距离收帆放倒桅杆,待一过桥马上把帆升起,动作之流畅,配合之默契,令人叫绝。而拉纤的碰到了桥时,拉纤者就快步赶到桥中央,手拿纤绳抡圆了胳膊甩上几圈,最后一记用力朝桥下甩去,然后轻轻一提拉,那一头就乖乖的从桥下穿过正好落到桥面上,拉纤者拿起纤绳继续拉纤,直把我们看的目瞪口呆,简直就在耍杂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横泾河除了航运以外,河中还有一道美食是两岸的人时刻惦记的,那就是蚬子。这种小贝壳类食物如处之得当那绝对是一道美食。这里产的蚬子个头不大,但肉质鲜嫩,食用时将蚬子用开水焯一下,去掉壳,把蚬子肉与一小把切成小段的韭菜一同下锅翻炒,只要火候得当,就必然受到享用者赞美。</b></p><p class="ql-block"><b> 那时的河中,除了那些运输的大船,就是这些用专用网具淘蚬子的小船了,很多船家在这儿凭淘蚬子就能养家糊口,足见这款食物的魅力。我们没有那些工具,又没钱去买现成的,想吃只能下河去摸。所以一俟河水退潮,就见河中靠两岸边的水中有很多人在摸蚬子,我们也时常参与其中,先用脚踩,一旦感觉脚底下有了,就一个猛子下去,两手插在淤泥中仔细揉搓,搓到了蚬子就上来换气,继续下一轮操作。比起那些用专业工具的,我们的效率不高,而且还有危险,但为了能吃上那口美味,却也乐此不疲。</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昔日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横泾河由于久未疏浚,已严重淤塞,加上两岸岸基崩落致河道渐渐变窄,又在一轮轮的土地整改中变的面目全非。往日的风采已不复存在。时至今日,只剩怀念,怀念过去,怀念当年的横泾河带给我们的欢乐和美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