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传奇》的美篇

《画家传奇》

<p class="ql-block"> 泼彩烙画 铁笔传情</p><p class="ql-block"> 一一浅谈孙传海烙画艺术</p><p class="ql-block"> 潘震宙</p><p class="ql-block"> 石涛云“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见"胸藏丘叡"正是山水画创作的精髓所在,而烙画艺术家孙传海正是凭着这种灵境,去体悟云山江海,舒之方寸之间。</p><p class="ql-block"> 直面孙传海大师的山水画作品,视觉和心灵会受到双重震撼,让你伫立不语,这不仅仅是瞬间的热血沸腾,更是你仿佛在聆听画家动情的心语。画是画家个性的显现,不同性情和文化底蕴的画家会画出不同感觉的画,会给你产生不同的艺术享受。孙传海是性情中人喜欢音乐,更喜爱大山大水。所谓"仁者乐山”、“髙山仰止”,高山为人所共仰,他把人与自然的交融,作为艺术的根本,独爱高远之境界。近来孙传海,游巍巍太行山桃花谷石板岩,仰万仞绝壁如天斧神工;登西域昆仑之巅垃圾山,一览雪山连锦众山小;临黔岭石壁或静听松风或观高山流水;泊三峡水、看狼牙山、冲黄海浪、观黄山云…自养浩然之气,之后,在音乐声中,用激情泼彩于木板之上,用火笔绘之,其作品中气韵之生动。不难看出作者在领悟大自然之中下了不少功夫,大自然,是山水画撷取的主要营养,它蕴藏的主题意识贯穿着对艺术家的始终,这必须挖掘自然,整合自然,以自然为师,以形写神,以意立象,取其精神"聊写胸中逸气"。孙传海用泼彩和烙画的完美结合,“法之无法”随意发挥,在用烙铁信笔勾勒的线条穿行中,形成了作品的基本气象,或细点缓皴,或淡染轻擦,或渐积渐厚,而后,喷火烘染,巧施泼彩,在色、墨、烘的水火交相辉映中,线在涌动,火在升腾,色在淋漓,把笔墨的湿、润、干、流和火笔的焦、枯、烟跃然板上。枯追求苍润之势,近山积彩,远山含烟,采取冷暖色调和点线面的对比统一,使画面浑然一体。如此匠心独运,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和艺术享受,此非大手笔所不能为。</p><p class="ql-block"> 就孙传海的艺术创作而言,作品是说明一切的。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演变,对自然的认识,对艺术的感悟,他有着一种近乎固执的信念。多年来,潜心留情于诗书画艺之间,深思广纳,养心静悟,慈善天下,以求大进,自知道路艰难故甘于寂寞。首先牢牢把握自己的艺术感觉。力戒浮躁,注重自身学养的修炼,故作品呈现一种气势博大、浑厚凝重的品风。</p><p class="ql-block"> 当今艺术交流已日益频繁,艺术家的视野也愈来愈开阔,所谓艺术风格,乃是人的风格和品格。在我以为,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那种凡人所不能及的艺术灵气,一定是与生俱来的。欣赏孙传海大师的画作时,深感他文学功底的扎实。余以为,中国画素以文化内涵取胜,若只是一些传统笔墨技法的展现,难以卓而立,孙传海不仅是单纯地展示自己的山水画技艺,而是通过个性化的山水图式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这一切情动于心,睿智之处在于与当代人审美取得了共识,既注重山水的势,又认真处理细部,笔力、墨色、章法均有讲究,这些和自身的艺术功底锤练和文化底蕴的修练是分不开的。画如其人,平和内敛,不张不扬,不躁不厉,洗净浮嚣,平和之气取于铁笔,以求得气韵生动、天人合一之境界。 祝愿孙传海大师把烙画推向更高的 艺术境界,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 2023.3.9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 潘震宙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