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世界文化遗产,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杨克冰

位于摩洛哥西南部的阿伊特本哈杜(Ait Ben Haddou)筑垒村,是摩洛哥著名的旅游点,一个几乎所有摩洛哥旅行团都不会错过的打卡点。 <div>距离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仅30公里的小镇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是去筑垒村的必经之路,建筑风格与筑垒村相似,被称为是筑垒村的大门。</div> 可能是瓦尔扎扎特这个地方的独特建筑风格,也可能是阿特拉斯山脉以南独特的荒漠地貌,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便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著名电影制作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小镇已发展成为摩洛哥著名的电影摄制基地,有“北非好莱坞”之称。 瓦尔扎扎特也是著名的阿特拉斯电影制片厂(Atlas Film Studios)的所在地,多年来拍摄了许多电影,包括《阿拉伯的劳伦斯》和《角斗士》 <div><br></div><div>陶里爾特古堡(Kasbah of Taourirt)是一个建于17世纪的防御工事,主要由夯土和泥砖造成,是瓦尔扎扎特同类建筑中保存得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筑垒建筑。主建筑有三层,是传统柏柏尔人的典型建筑。<br></div> 1990 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陶里爾特古堡得到进一步的修复,并做为历史景点对外开放。在许多好莱坞大片中(如角斗士和波斯王子)都能看到古堡的身影。 从瓦尔扎扎特出发向西前行30公里,便到了这座著名的阿伊特本哈杜(Ait Ben Haddou)筑垒村。<br>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是摩洛哥南部特有的、在撒哈拉沙漠边缘采用土泥砖修筑而成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孤立的、宏大的、非常有特色的筑垒村建筑。1987年,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至今,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仍是摩洛哥保持最完好的筑垒村之一。<br> 筑垒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而上。红土搭筑的城墙和民居与后面的黄土、黄山融为一体。山前是干涸的艾勒马莱(El Maleh)河河谷和沙漠棕榈,山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荒原。强烈的日光毫无遮掩地照耀着整个山头。这种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有的建筑与独特风情。这里即是来摩洛哥的游客必到的打卡地,也是影视制片人热门的取景拍摄地。 筑垒村整座城堡巨大稳固,四周建有高高的城墙,城墙上建有可观望四面八方的角塔,一直到山顶最高点,还建有一座四方的碉楼,用于观测远方境况,这在古时足以抵御外敌,提前得知远方的信息。 筑垒村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阿尔摩拉维德王朝(Almoravides)统治时期。当时的部落首领本哈杜(Benhaddou)任该地区的第一任总督。随后,这个筑垒村就以这个总督的名字命名。 整个筑垒村没有用一块石头和其他建筑材,全部用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垒筑而成,而且还是手工雕琢而成。泥砖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先把泥土和稻草混合灌进木模,再放在阳光底下晒干作为建筑的材料。<br>尽管城堡只是由赤土泥砖修建,但却十分坚固。古村落依山势垒筑,层层叠叠,自下而上,气势自成。<br> 几个世纪以来,这些采用烘干的红泥土搭建而成的建筑群,包括巨大的门楼、高高耸立的角楼、一座座相互连通的房屋以及环绕整个村寨的城墙,一直被看成非洲最杰出的建筑精品,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享有同等建筑、艺术地位。 <div><br></div><div>站在筑垒村山顶往下观望,宽宽艾勒马莱(El Maleh)河从山村脚下经过。现在正值旱季,河水干枯,只剩下了宽宽的河床。目前,村民都已搬迁至河对岸的新村居住,筑垒村内仅剩8户人家,从事小商品和纪念品的出售。<br></div> <div>河对岸新村除了是老筑垒村居民的新居住点外,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增添了许多新的旅馆酒店(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村内)。<br></div>这是新村的清真寺。<br> <div><br></div><div>村里还有许多当地的手工业作坊。<br></div> <div><br></div><div>村里的孩童非常有意思,老人们给他们灌输;“如果被相机拍照,魂会被带走”,他们对此信半疑(因为村里每天的游客实在太多了,被拍照是经常的事)。<br></div> <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会借游客给他们拍照的机会,与游客的镜头玩“躲猫猫”。从他们天真快乐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种"游戏"会给他们带来不少的欢乐。</p> <div><br></div><div>误打误撞, 来到河对岸新村的一家柏柏尔人私家的阳台上,发现这是一处非常好的筑垒村全景观赏点,可以平视整个筑垒村。<br></div> <div><br></div><div>走出小村,走进河床。<br></div> <div><br></div><div>河床上舞蛇的艺人。<br></div> <div><br></div>连接河对岸新村与筑垒村唯一的桥梁。 <div><br></div><div>在河床上向上仰视,整个筑垒村展现着非同一般的非洲建筑魅力。<br></div> <div><br></div><div>筑垒村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这里就成为许多好莱坞大片的取景地,其中有《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霸王铁金刚》(1975)、《拿撒勒的耶稣》(1977)、《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木乃伊》(1999)、《角斗士》(2000)、《波斯王子》(2010)、《权力的游戏第三季》(2013)等等。<br></div> <div><br></div><div>这是《权力的游戏》剧中渊凯城龙妈称王那一段场景地。<br></div> <div><br></div><div>筑垒村村脚下的这片空场是当年为拍摄“角斗士” 搭建的角斗场旧址。影片中前三场血腥的‘角斗’就是在此角斗场拍摄的。<br></div> <p class="ql-block">当时拍摄《角斗士》时壮观的场面(选自片中场景)。</p> 电影是在1999年拍摄完毕的。当时筑垒村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规定,角斗场在影片拍摄完毕后必须拆除,结果只留下了这片空场,实在有点可惜。 离开“角斗场”,进入筑垒村的第一道门。 <div><br></div><div>第一道门和第二道门之间是一条长走廊。<br></div> 进入筑垒村的第二道门后,沿着村子里面的小路一直向上走,很容易就走到城堡的高处。 <div><br></div><div>目前仍有少数家庭居住在这个筑垒村,这是带我们参观筑垒村导游他们家亲的房子。<br></div> <div><br></div><div>城堡高处会有柏柏尔人的卖纪念品和纺织品的地摊。<br></div> <div><br></div><div>身着民族服装的柏柏尔人。<br></div> <div><br></div><div>从城堡高处往下看,可以近距离观赏为防御而建的角塔,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的角塔是摩洛哥南部堡垒式建筑的经典范例,也是摩洛哥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角塔建筑群。<br></div> 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用烘干的泥土搭建而成的建筑物只是为了在撒哈拉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有一个冬暖夏凉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如今,它却做为一件艺术品而存在,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筑垒村还曾经是马拉喀什到苏丹贸易通道中的重要驿站,位置极具战略意义。站在筑垒村山顶最高点,不但可以观测远方敌情,还可提前得知远方商队的行进信息。 <div><br></div><div>站在筑垒村山顶最高点,放眼望去,座座相连的泥土屋,棕榈林相伴的河床,河床对岸的村庄和远方的阿特拉斯山脉,一切尽收眼底,有着浓厚的异域风情。<br></div> <div><br></div><div>随着太阳西斜,古建筑的颜色也发生了微妙的边化。<br></div> <div><br></div><div>后来才意识到,筑垒村山脚下的这个红土高坡坡顶,才是观赏筑垒村日落的最佳点。可惜机会错过了。<br></div> <div><br></div><div>第二天清晨,又来到头天去过的那家柏柏尔人私家的阳台上,静静地等待日出。<br></div> <div><br></div><div>远方露出微微红霞<br></div> <div><br></div><div>渐渐地,旭日红霞连城了片。<br></div> <div><br></div><div>初升的旭日照耀在筑垒村山顶上。<br></div> <div><br></div><div>洒在筑垒村的旭日晨光。<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