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与大运河

王铁军

&nbsp; &nbsp; 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div>&nbsp; &nbsp; 大运河,是中国对人类文化的贡献。</div><div>&nbsp; &nbsp; 愚钝若我者,以前很少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觉得大运河更多是经济社会的需要,它与建设园林的精神文化需求虽有关系,但并没有太多的内在必然性。<div>&nbsp; &nbsp; 今次大运河之旅,令我对此有了全新的想法。</div></div>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大运河催生了中国古典园林,或者说,它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看看地图,就会发现大运河江南水系发达地区恰恰也是园林最多之处。譬如苏州,全城处在大运河水网之中,河水从西北方向流入,向东南方流出。古姑苏城内河网密布,状若世界闻名的威尼斯水城,这就给建设园林必不可少的水源和运输条件提供了保证。再如瘦西湖,它之所以狭长,完全因它就是在与运河相通的扬州古城濠上,城濠连缀,形成了带状景观,便是后来的瘦西湖。因此,若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中国园林,就没有今天拙政园、留园等那一大批世界文化遗产,并非勉强。</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带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自然也催生了精神文化的需求。盐商等群体因运河而获得了大量财富,便有了建设美化自己家园,实现文化需求的可能。这也是江南有名的古典园林多与盐商有关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上有座白塔,相传乾隆南巡时游览此处本无此塔,皇帝随口一句可惜只差一塔,盐商们便真把塔“创造”了出来。故事形象地把运河、权势、财富和园林建设的需求联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园林,北方大多有“皇家气魄”,高大瑰丽,宏大辉煌,其代表如大运河北端水源地的颐和园;南方园林基本都精巧雅致,情调盎然,苏州留园堪称代表;而处在南北交汇处的扬州园林则兼具了二者特点,典型者如个园。</p><p class="ql-block"> 把南北方不同特色园林串联在一起的正是大运河,运河不仅是地理上的联系者,更是令南北方园林艺术交流融合的重要条件。今夭,我们在北方园林中常可发现南方园林的影子,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一例。同样,南方古典园林中主建筑的庄重高大,讲究规制也肯定来源于北方正统文化。没有大运河,这种南北方文化的互动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  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如诗如画,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宏伟水利工程,更为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大运河,才催生出中国古典园林这颗可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珍珠。</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理解了大运河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其中包括了多处古典园林作为遗产点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