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海岛八日游记(二)

cuiyubao

<p class="ql-block">今日第二天,上午平潭,下午趋车赴漳州。</p><p class="ql-block">先游平潭海坛古城。数年前霞浦游时曾经来过海坛古城。说是古城,是因之有古的历史,而现在的海坛古城,则多为依照资料,加之发展现代文旅经济的需要,组团新建的仿古建筑。海坛古城占地面积1047亩,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为96万平方米,其他生活配套24万平方米,是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是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p> <p class="ql-block">澳为海边凹处之意,平潭多澳,远垱澳便是。远垱澳是坛南湾最美的一段沙滩,岸线长1.9多公里,北面有岬角相隔,南面就是岩石巍峨耸立的将军山。这里海水清澈,十里平沙,风轻浪柔,波光晶莹,潮声如乐,既有夏威夷的烂漫,又有北戴河的瑰丽风采。</p><p class="ql-block">96年台海军演,时任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亲临平潭,就在坛南湾边上的老虎山坐镇指挥。演习结束后,就把将老虎山改名为将军山。山顶还建有一塔,将军塔。登顶将军塔,坛南湾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68海里景区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镇东澳村,景区主岛是猴研岛,岛上立着一块写有“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字样的石碑,与台湾新竹南寮渔港相距68海里,故名。</p><p class="ql-block">进入 68 海里景区主岛——猴研岛之前,可以看到临海岩石之上有十几簇犹如水滴的铜雕,这就是用紫铜铸造而成的“墨水石柱”。石柱形似水滴般的墨水点滴相连。这家书从何而来呢?想必是来自这一汪浅浅海峡的对岸——宝岛台湾。</p><p class="ql-block">铸造墨水石柱的材料是十分珍贵的紫铜。紫铜是比较纯净的一种铜,一般可近似认为是纯铜,导电性、塑性都较好,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紫铜在大气、海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所以猴研岛雕塑的材料都选用紫铜。</p><p class="ql-block">走上猴研岛,远处映入眼帘的是用花岗石围砌而成的一枚邮票。这枚巨大的邮票已经成为岛上的打卡胜地,来到猴研岛的游客无不在此留下各自靓丽的身影。看到这枚邮票,不禁让人想起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里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但愿我们早日不再用邮票寄托乡愁。</p><p class="ql-block">沿着猴研岛的石板路临近猴研岛同心石广场的左手边有石龟面朝大海, 目光专注,凝视着海峡对岸,任他日晒雨淋,却岿然不动, 守护着一颗坚定不移盼望归来的心。这就是著名的望归石。</p><p class="ql-block">步入同心石广场呈现在大家眼前便是“两岸同心石”。雕塑运用邮票、两岸地图为设计元素,以线条灵动,串联起海峡两岸,传递着乡愁,体现着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俯视脚下,这是运用花岗岩制作而成的地图,左侧是我们祖国大陆的福建平潭,隔着海峡便是宝岛台湾。正如诗人余光中《乡愁》中描绘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道出了两岸一家亲,折射出深深的挂怀与思念。</p><p class="ql-block">当然,68海里景区与台湾有关的表现两岸一家亲的打卡点还有很多,众多的打卡地为土黄色的花岗岩石岛添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自平潭车开两个半小时,来到泉州看洛阳桥。</p><p class="ql-block">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在万安桥(洛阳桥)尚未修建之时,这里原有古渡口——万安渡,故名。洛阳桥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为古代与赵州桥 、卢沟桥、永济桥齐名之“四大名桥”之一。</p><p class="ql-block">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洛阳江上的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历六年之久,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始建成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所以,所见洛阳桥的桥栏桥面为新,大概船形的桥基,以及石塔、石碑为老。</p><p class="ql-block">洛阳桥全长834米,宽7米。2021年7月25日,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洛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福建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海面,亦横卧一石桥,称安平桥,七年前曾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十五年方大功告成。史云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以现代的计量法算,全长为2070米,长约5华里,故又称"五里桥",为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为此有了"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安平桥较洛阳桥晚,却长,为不争的事实,无奈桥面较窄,故逊色于洛阳桥,不过古之韵味,则又远胜于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到漳州古城时天已黑,正好看夜景。</p><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晚上的漳州古城人来熙往,十分热闹,多为本地人,尤多穿汉服的俊男靓女,来此游走,品尝美食小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