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行(木门寺、千佛寨)

大老鹰

<p class="ql-block">  木门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 安岳县 卧佛镇 木门村,为 临济宗禅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原有木古戏楼、千手观音殿、天王殿、祖师殿和观音殿,1960年均被拆除,改建为木门村小学和石鼓、胜利乡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  现有无际禅师亭、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赵朴初题字。据说赵老为安岳题匾共28处。</p> <p class="ql-block">  保管人打开门,我们得以走进细看石亭。</p> <p class="ql-block">  木门寺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古建筑群, 由无际禅师亭、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等建筑组成。木门寺仿木结构的石建筑,是现代建筑学者和雕刻艺术家研究、鉴赏不可多得的历史实物。</p> <p class="ql-block">  无际禅师亭背北面南,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成“介”字形,高12米,长7.8米,宽6.8米。石亭系单檐四角攒尖式,四周以斗拱撑托,空隙间以镂空雕卷叶花装饰。脊上雕饰仙人、异兽,亭顶雕刻待放的莲蕾。亭内正中立五级八角石塔一座,高4.7米,须弥座塔基,此即无际禅师圆寂的石塔,内葬禅师立棺一具。塔身正面阴刻无际禅师坐像。塔顶部呈穹窿状,中心雕团花图案,内壁四周四角雕卷草斗拱12朵,每朵卷草上面圆雕禅师弟子像一尊,身披袈裟,神态各异,皆面向禅师墓塔,但现在均已被盗。</p> <p class="ql-block">  亭的柱、枋、檐、脊、斗拱、熬头、房瓦、滴水、椽子、四壁等均为石制,只有两扇门为新修木门。</p> <p class="ql-block">  无际禅师 (1380年~1446年),安岳人,俗姓莫,讳了悟,法号无际, 临济宗 第十五代禅师。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 无际禅师圆寂于北京,明英宗命大臣祭奠,派人运送遗体回安岳,安葬在木门寺无际禅师亭内。</p> <p class="ql-block">  精巧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  残剩的柱础遗落一角,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可能原本是个石狮,现已残损,看起来更像是萌态可人的石狗。</p> <p class="ql-block">  千佛寨位于四川省资阳市 安岳县 贾岛村大云山。因在山顶四周天然岩寨雕造千佛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p><p class="ql-block"> 公园内古木苍天,幽静怡人, 苏铁 、 银杏 、 厚朴 、 人面竹 等许多珍贵树种各处栽植,植被茂密、树木森森、枝繁叶茂、环境幽静。</p> <p class="ql-block">八佛并立,据说是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  南岩的释迦牟尼佛衣纹疏而深,线条粗而畅,充满北魏遗风;观音雕像,面部丰满,极富动态,具有唐代韵味。</p> <p class="ql-block">  药师经变窟中浮雕“九横死”、“十二大愿”他处鲜见,造像规模宏大,雕刻艺术高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千佛寨摩岩造像,开创于唐,盛于宋。大小龛窟105个,造像3061躯,摩岩佛塔或浮图7座,唐碑3块,题记26处。</p> <p class="ql-block">  北岩迥然不同,石刻多挺肚束腰,衣褶飘逸,为五代宋代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的窟龛无数,任凭风沙吹蚀,蔓草横生。</p> <p class="ql-block">  丰硕庄严的佛陀,沉静不语的菩萨,努力凹造型的力士,窟龛虽小却满满的大唐遗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