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那年那月的大雪

广达

<p class="ql-block">文字 広迖</p><p class="ql-block">图片 网络</p><p class="ql-block">歌曲 那场雪 周艳君 于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风刮过,气温回升,雪,连头都没回偷偷地走了。速度之快,仅仅几天就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一代记忆中,小时候的大雪,用铺天盖地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小时候的风卷着雪花呼啸而来,刺骨的冷。走路时,不敢迎风前行,一会背着走一会正着快走几步。各个冻得小脸通红龇牙咧嘴的,不是脸冻伤,就是手脚冻坏,那个年代太冷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从前有几场大雪,大风把雪穴到房前,把门堵的严严实实。早上人都出不去,只能撬开窗户跳出去,把门前的雪清除,然后家人才能走出来。先出来的的人帮助邻居扫除门前的雪,这样,你帮我,我帮他,相互协作,互相配合清理积雪。</p> <p class="ql-block">  昨日的小屯就是这个模样,遍地白雪,几缕炊烟把小屯笼罩。由于气压低,炊烟在小屯的上空盘旋,似乎喘着乡村的气息。一缕缕炊烟是小屯真实的写照,现在的清晨、傍晚,还能嗅到当年那股浓浓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小屯就是这个样子,图片一点都不夸张,比较形象的拍摄到当时小屯的缕缕炊烟。</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小屯,变化的只是建筑、生产结构和生活条件。饭前,家家户户的烟囱,还依旧冒着浓浓的白烟......</p> <p class="ql-block">  雾凇,小时候我们叫它树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光秃秃的屯子没几棵树,偶尔出现了雾凇,感觉很稀奇,情不自禁出去看看,观赏着那些不规整形态各异的白毛毛。</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吉林是冬季的雾都,看雾凇去吉林的松花江边。我说,雾凇还是家乡的美,因为它来自于自然,个体差异也大。因为家乡的雾凇不仅出现在树的枝丫上,房檐、窗户、甚至牲畜的毛皮上等都有雾凇的影子。所以,家乡雾凇的美是罕见的,是无可比拟的,那种美是特殊的。</p><p class="ql-block"> 雾凇是银色的世界,雾凇把小屯装点得异样风采。所以说,雾凇是关东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遍地积雪,是家乡的景观。但雾凇不是常客,它是特定的气候产生特定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大雪,没有阻挡孩子们的脚步,却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的乐趣,堆雪人、打雪仗、拉爬犁等,成为了那一代可爱孩子们冬季戏耍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躺在雪地上</p> <p class="ql-block">掏雪洞</p> <p class="ql-block">堆雪人</p> <p class="ql-block">  乡村路的车辙,是人们走动的标志。小时候,我们也经常坐马车出行。只见马儿呼呼喘着粗气,嘴、脸都挂满了霜花,车轱辘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坐在车上,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有时睫毛、眉毛像化了妆全是白色的。</p><p class="ql-block"> 冷了,人们跳下车跟着跑一段,跑热了再上车。</p><p class="ql-block"> 那时,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你出门时,能有马车坐也是一种幸运。否则,只能步行了。</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防火,政府组织农民把玉米秸垛在村外。</p> <p class="ql-block">  一行坚实的脚印,就像我们当年走过的一样,铿锵有力。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我们嘎吱嘎吱的脚步声,那行足迹留下了我们曾经的几分童趣。</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久违的年代。再见了,那场厚厚的积雪。</p><p class="ql-block"> 2023.3.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