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萍乡中学2022级(1)班学雷锋系列活动

雾里看花

<p class="ql-block">第一章 理论篇《做雷锋精神的学习者》</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的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传遍神州大地,今年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了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萍乡中学2022级(1)班团支部召开了学习“贯彻二十大,志愿服务我先行”的主题班会,就此拉开了高一(1)班2023年学雷锋系列活动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主题班会中主要围绕不忘初心和使命,争做雷锋精神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承者。宣讲人结合自身多年做志愿者的经历,告诉同学们青春可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也可以在奉献他人的过程里收获友谊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班会上我们许下自己的专属青春语录: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超越自我、责任在心、担当再行,以吾辈青年之幸,释放青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书写祖国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伸出双手献出一点爱,志愿的青春里流淌着热血和感动,我们呼吁更多的入团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踊跃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中来,为校园志愿者储备人才。</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实践篇《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p> <p class="ql-block">前言:在萍乡中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不是专职讲解员,但却担负起传播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的义务解说任务。他们在学习钻研中成长,又把知识的光茫带给更多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使者。</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和风拂面,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在1班团支部召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萍城地标——南正街,将学雷锋活动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你不知道的南正街”背后的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有着1700多年郡县历史的萍乡,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的美誉,而始建于唐代的南正街,承载着萍乡的千年记忆。今天,请和我们一起走进南正街,来看一看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体会南正街特有的文化独特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文明旅游、文明出行"南正街义务讲解员活动就要拉开序幕了,打开我们的活动锦囊,原来我们不是专属一位导游来和大家讲解,本次行程将分为5组,由各组组员担任义务讲解员,来和大家介绍各版块的景点。景点游完后,我们也将带着问题走入景区,针对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劝导;我们还将做一个社会调查,问问市民对南正街改造前后巨大变化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请随我一起开启今天的南正街之旅吧,让我们一起走近南正街……</p> <p class="ql-block">南正街根据“保护与重生”的原则,围绕“乡愁”这一核心主体,重点保留萍乡孔庙、萍城桥和禹门等历史老街建筑,以萍乡历史故事情节贯穿整个街区,将历史老街、城墙与凤凰池等风貌重现在世人面前。</p> 街区建筑风貌以明清赣西民居为主,融入现代建筑,按昭萍拾光、萍城浮梦与市井百年三大主题分区对功能业态进行合理划分。 昭萍时光区以孔庙为中心,融入了鳌洲书院,旨在还原萍乡历史文风盛世。不远处的鳌洲书院,即萍乡中学城南校区对面的鳌洲书院,是萍乡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书院,系江西省四大书院之一,为昭萍四大书院之首,现址为2016年复建。 穿过南正街牌坊,请看这面道德模范墙上是我们萍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的王振美爷爷和龚全珍奶奶。 <p class="ql-block">那边是重建后的“义井”,相传北宋开宝年前,有一名叫秋妹的女子遇一恶僧,自卫将其杀死,却被人误解,遂投井自尽,经核实,县令还其清白,并判定此属为民除害之义举,故将此井赞为“义井”。</p> 孔庙亦称文庙,夫子庙,先师庙,在古代是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孔子的庙宇,后来成为求学入仕之学子顶礼膜拜的地方,再逐渐成为民众的文化场所。萍乡孔庙在中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始建于唐武德年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并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建,至此萍乡孔庙定下了今天的建筑风格,也是萍乡唯一的清代宫廷式建筑,1987年12月被颁布为第三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西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建筑群分布严谨,造型端庄,气势宏伟,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一草一木都在展示着流传千年的历史脉络,这座孔庙见证了南正街的历史与沧桑,伴随着南正古街的改造,作为核心的文化景观,也是这条街上靓丽的文化地标。 请随我前来看下孔庙前东西石碑,各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字样,俗称“下马碑”。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在这里以示对圣贤的恭敬。 <p class="ql-block">孔庙发展至今分为三种类型:孔氏家庙、国庙、学庙,萍乡孔庙就是以学庙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接下来请看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门,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主得士之庆“,古人祭天先祭棂星,将棂星门设置在孔庙面前,意为尊孔如尊天。</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大成门又称仪门,是礼仪之门,大成门上方有72颗门钉,代表的是孔子72个得意门生;大成门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大成门上方挂有”大成门“三字竖匾,正门楣上挂有”德侔天地“四字横匾。东西两庑又称为厢房,里面奉侍的是先贤和先儒,先贤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先儒指的是对儒学阐发有功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目前所处的是在大成殿内,进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边分别是四配和十二哲神位。</p> 现在我们来到的训导斋,训导二字意为教诲开导,在中国古代它是中国文官官职的名称,官阶约为从七品,主要负责教育等方面的事务。 明伦堂一般设在古书院,太学的正殿,是当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们读书论道的地方,同时明伦堂还承担着学术研究以及传播文化的功能,“明伦”历来是中华文化圈家族教育的重要内容,至少从宋代开始,各地方的书院、太学均是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学的,学子们在这里获取知识和智慧,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在孔庙前一起合影留念,让我们一起留下今天最美好的回忆!</p> 你看城墙上面镌刻“万仞宫墙”四个大字,说起这寥寥四个大字,还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在古代,“仞”是一个长度单位。周朝时8尺为一仞,相当于现在的1.6米左右。这里取自“夫子之墙数仞”的语义。众所周知,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子贡就是其中的一位,《伦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铺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所以后来就用万仞宫墙表示对孔子的敬仰。 看过孔庙,还必须要看孔庙对面的禹门,禹门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老城门之一,相传鱼如果能够逆流越过此处就可化作真龙,取意鲤跃鱼门,于是人们时常将读书人成功考取功名比喻为“鱼跃龙门”,古时配植桃树与李树,意喻桃李满天下。因此出于这个美好的寓意,于是将文庙门前不远处的城门命名为“禹门”,希望萍乡能够人才济济,文风鼎盛。 始建于明朝、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萍乡地标性建筑——禹门,底长21.53米、底宽3.8米、上宽3.1米,高度为6.8米,沿用了古城墙砖约4.5万块。为保留这座老城墙的记忆载体,建设方将原址平移约30米,依照清朝城墙制式,在禹门修复老城墙。同时,禹门东西两端恢复城墙,外贴旧时老墙砖,再现“古城新辉”。 走过禹门,映入眼帘的这座高高的宝塔,它叫魁星阁。魁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关于魁星还有着一个传说,古代关中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但是他的文章实在是写得太好的,终于有一天,高中榜首,皇帝一看,怎么来了个丑八怪,故意问道:“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还机敏有趣,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 我们再回头来看”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照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预示魁星才高八斗。所以古时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现在我们知道了魁星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它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r> 有人说没有历史的城市缺少厚重感,没有文化的城市缺少品味与内涵,南正街就是萍乡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萍乡人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怀,它似一个烙印深深地印记在每一个老萍城人的心中。 <p class="ql-block">请看抬头“芸阁馆“三个字,文廷式祖籍江西省萍乡市,字芸阁,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文廷式或许您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大家一定知道, “芸阁馆”,就是用以纪念文天祥和他的后裔文廷式而建,为的是养一方正气,壮我萍实文风。</p> 拾级而上,穿过风雨廊桥,目光所及的是达秀桥 ,达秀桥桥长86米,宽10米,萍乡县志上曾记载“旧时萍乡城门,南为达秀门,北乃通楚门”,故为把横跨萍水河连接南北交通的风雨廊桥取名为达秀桥。 吴风楚韵大舞台,它将萍水广场融入吴楚文化,是萍乡曲艺文化的展示窗口。逢年过节,这里热闹非凡,各种各样演出丰富了市民们的精神文化。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的游客可都是我的同学们,要知道放在古代,读到高中那可得算是秀才了,所以参加我们的旅行团,我可得考考你们这群秀才是不是名符其实~~</p> 众位秀才们:你们知道萍乡的来历吗?那可得从春秋时期说起,话说楚国国君楚昭王来到此地,泛舟渡江时,突然发现水面上漂来一个又红又圆,大小如斗的像植物的果实,可是大家都不认识它,于是他派使者去鲁国请教孔子,孔子曰:“是名萍实,可剖而食之,吉祥也,霸者为能获唯焉”,意思就是这种植物叫萍实,是一种吉祥的果实,只有能成就霸业者才能获得,从此人们就将萍实之乡称为萍乡。 <p class="ql-block">介绍完萍乡的来历,请随我来看看南正街最有代表性牌坊之一,我也来考考大家识不识字,怎么念,你觉得应该从哪边念起?这是来自萍乡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淑清气爽”四个大字。</p> 这两句来自唐代诗人袁皓的诗句“芦水东奔彭蠡浪,萍川西注洞庭波”,描写的是萍乡水系东西分流的现象,表明芦水向东经袁州流向鄱阳湖,萍水则向西经湘江流向洞庭湖。 众所周知,我们萍乡人的母亲河就是萍水河,内侧两句是来自清康熙文人罗淳祚所作的《萍实桥忆古》,诗中颈联写道“群山树色平依槛,一道江流曲抱城”,非常准确地描绘了萍乡城自然、环保的人居环境。 这条长880米的街道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可别小看这短短的800米,这里承载了数百年的萍乡商业文化,凝聚了1700多年的历史传承,是萍乡水脉、文脉、人脉、财脉的汇聚地。 <p class="ql-block">市井百年区以地道特色美食为主,恢复知名老字号,增大商业凝聚效应。街区的皮影戏、傩舞、春锣、糖画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寓教于乐,结合手工文创产品,新文化时尚音乐酒吧,给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一幅巨型石刻的南正古街风貌呈现眼前,内有萍乡老字号杨胡子米面,老九和店,黄记布店。提及黄记布店就得说到黄海怀,这家布店的孩子黄海怀日后创作的《赛马》《江河水》闻名全国,成为萍乡人的骄傲。他是我们的萍中校友,1952年曾就读于萍乡中学,1955年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现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二胡演奏家、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看,这就是我们南正街上百年老字号、家喻户晓的杨胡子米面</p> <p class="ql-block">萍乡作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其产生的傩文化,是其他各地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保存了完整的傩庙,还有全面表现傩文化深刻内涵的傩舞及其服装、面具,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无愧于“中国傩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南正街傩文化建筑群,傩面景墙与巨型傩面雕塑完美结合,凸显傩文化,是有效地将旅游作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p> <p class="ql-block">皮影戏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之一,今天我们走进南正街幻影妙趣皮影剧场,听取省级非遗湘东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丁武老师的介绍,介绍皮影的制作过程皮影的历史文化影响和荣誉。</p> <p class="ql-block">我们欣赏到了一场最古老的电影——皮影戏,感受非遗魅力与风采,表演结束后我们兴致高涨地与皮影零距离接触,亲自下场体验皮影表演。</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禁深思,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该如何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p> 在萍乡古城图上,有两口井,在凤池街的一左一右,一口叫凤井,一口叫凰井,被人合称为凤凰池。据《昭萍志略》上说,在宋朝宣和年间,知县因为萍城老百姓多患眼疾,于是在地形如凤的县衙门前不远处凿了二池,象征凤凰的双眼。凤凰池凿成后,老百姓的眼疾也就好了。凤凰池曾经瑞莲生花,红翠交映。长夏风蒸,池边听曲,最是传统文人认可的意境。 你们看,萍水湖里泛清波,南正街上古色香,孔庙皮影焕生机,萍实之乡明珠亮,喜看萍乡大变样! 第三章 实践篇《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p class="ql-block">本次学雷锋志愿者活动,通过全员参与的模式,以介绍南正街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形式,通过对孔庙的实地感受,增加了我们对孔子思想的深入了解及儒学文化的了解,树立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我们既欣赏了皮影戏表演,又了解皮影制作过程、还积极参与互动,我们了解到了在新时期文化背景下,应该如何融入现代元素,让皮影这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绽放新的光彩,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社会调研,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南正街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在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里,我们向群众宣传历史传统文化的主旋律,用各自的精彩讲解,让这堂“行走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你不知道的南正街”,给大家普及了对南正街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萍乡!</p> 也许你不知道我的名字,但你一定记住过我的笑脸;也许你记不清我的容颜,但你一定记住了我给予的温暖;不曾忘记你我的初心,不曾忘记你我的使命,我们拥有共同的名字——雷锋! <p class="ql-block">我们穿着同样的马甲,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我们伸出双手画下一颗心,我们伸出双手献出一点爱,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有你有我,定会变得更加温暖!</p> <p class="ql-block">春风化雨细无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还将陆续组织一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将在追“锋”系列志愿服务行动里,继续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传递责任、奉献、服务的正能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孔庙解说词摘自:今视频-江西安源:镜头中的孔庙 一眼便穿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以陈思杭家长为代表的家长志愿者们的爱心赞助及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协办:高一(1)班家委会、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丰街道万龙湾社区、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居仁巷社区、萍乡市湘东区永发皮影演艺团</p> <p class="ql-block"><br></p>

萍乡

正街

孔庙

文化

我们

雷锋精神

孔子

皮影

禹门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