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王道·胜利之道——简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中的伟大智慧

平安喜乐

<p class="ql-block"><b>  《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318期(2023年)第23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在中国革命伟大实践、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的旗帜,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道转兵”时的毛泽东,已经过了不惑之年(42岁),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毛泽东参加了五.四运动,与蔡和森在湖南建立起了中共党组织,出席了党的一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经历了井岗山的斗争,实现了朱毛红军井岗山会师。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了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确立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制度和方法。毛泽东在与党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增长了才干与本领。在红军的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起到了领导作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于剥夺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权,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湘江战役的严重失利,成为“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彻底破产的重要标志,为“通道转兵”准备了条件,为之后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实际上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干部和思想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8日在湖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的一部分。“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这是有据可查,中共现任最高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通道转兵”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看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通道转兵”,发生于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这次转兵,在生死悠关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而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我们党在长征途中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道转兵”关键是一个“转”字。从最直接的历史事实看,是中央红军转兵变了行军路线,转变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有计划,不是北上湘西,而是西进贵州。那份“万万火急”的电报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1934年12月12日晚7时半,中革军委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西进贵州的“万万火急”的电令,“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从最直接的历史结果来看,中央红军避开了敌人布下重兵的包围圈,使红军转危为安。“通道转兵”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央红军摆脱险境唯一正确的抉择,避免了红军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可能遭受毁来性的命运,为党和红军开辟了一条生路。从最深层的原因看,是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2年宁都会议以后,毛泽东被解除了红军中的领导职务,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湘江血战付出了惨重代价。党和红军又把希望寄托在毛泽东身上。在行军至湖南通道境内时,在担架上,毛泽东说服了张闻天、王家祥,在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周恩来、朱德支持了毛泽东“通道转兵”的主张,李德、博古继续顽固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计划遭到否决。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写道:“正是在这危急的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道转兵”,中国转运。通道是“天道”,通道是“王道”,通道是胜利之道。“天道”的字面含义是符合天意,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其内含是世界的规则,是万物的道理,是天理。自古民为天,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打天下符合民意,就是天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道”的解释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的方法。“通道转兵”就是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方法,所以“通道转兵”就是“王道”。这是被历史被实践证明了的“王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道”是胜利之道。自从“通道转兵”之后,党和红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步入一条康庄大道。这也是被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据考,毛泽东的那颗伟大志(痣)也是在通道至遵义的长征途中长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在学习“通道转兵”的伟大历史事件中,应该明白什么道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毛泽东是光辉的典范。“通道转兵”时的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内并没有领导权和决策权。但毛泽东为了党和红军的安全,力挽狂澜。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为党提出正确的主张,勇于对李德、博古的错误提出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的纪律,维护党的权威。毛泽东同样是光辉的典范。毛泽东在“通道转兵”时,把个人的正确主张变成了党的意志与决定。毛泽东争取了党内多数领导同志如张闻天、王家祥、周恩来、朱德等的理解、支持。最终“通道会议”作出决定,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出“万万火急”的电令,转兵贵州,避实就虚,“大路朝天,各走一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毛泽东依然是光辉的典范。“通道转兵”之时,敌人已布下“口袋”,只等中央红军往“口袋”里去钻。临危之即,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西进敌人比较薄弱的地方贵州。这在当时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有了毛泽东,是我们党之大幸,中央红军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毛泽东的伟大智慧与伟大气度是党内其他领导同志无法相提并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湖南怀化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上,有“通道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是通道之大幸,通道侗乡人民之大幸。199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记者到通道县采访“通道转兵”,之后在人民日报刊发《通道转兵新启示》一文,笔者托毛主席和共产党之福,把笔者提出的两点新启示刊发在党报上。笔者时任通道县委副书记,全程陪同人民日报记者到通道采访。同年12月26日,在通道县溪恭城书院,以通道县委的名义,召开“通道转兵”纪念大会。这次纪念大会得到时任怀化市委书记杨泰波和市长吴宗源的同意与支持。时任通道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希欣与笔者是这次纪念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笔者听取通道史志办主任田自(志)保汇报时,听说毛主席在“通道转兵”,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夸通道史志办的同志们立了大功。当时的县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在县溪镇恭城书院恢复“通道转兵”会议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7年9月,笔者接到湖南省委组织部通知调往省体改委工作。之后的二十余年,笔者几乎每年要回通道第二故乡走走看看,要在毛主席转兵之地,向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致敬。记得有两次分别为纪念馆捐款一千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道转兵”旧址能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通道县委和通道的同志们做了大量而具体的工作。杨少波同志公开出版《通道转兵》一书,将《通道转兵》作为全国重大题材搬上电影,并创建红军长征纪念园(杜鹃草堂),持久坚持研究和宣传“通道转兵”,杨少波同志功莫大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年三月,春暖花开的一天,笔者又来到毛主席“通道转兵”之地。听通道文馆所老所长老胡介绍,通道又有了新发现,发现有几位通道侗族青年,当年参加了红军,填补了通道无人参加红军的空白,真是好事一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笔者向通道现任县委书记毛运鸿和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郑湘提了三点建议。一是把通道红色资源挖掘好整理好保护好。让红色资源为通道侗乡人民造福。红军所到通道之地,都可以建红色景点。二是以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助力促推通道侗乡乡村振兴。三是“莫争论”,有建议和意见按正常正规程序向党组织提出,维护“通道转兵”的光辉形象,维护通道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者:姜庆华,作家,教授。1996年至1997年任通道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