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音乐:乡愁那柯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任广鹏 孙建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辑:孙建荣</span></p> <p class="ql-block">昆磨高速那柯里停车区有一条木栈道直通那柯里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从普洱到那柯里景区可以走高速,从那柯里服务区直接进入景区,也可以走国道,从景区的另一侧进入。</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大约500米的距离就到了景区。</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以普洱府为发端,茶马古道向四面八方延伸,源源不断地运出普洱茶,过往马帮在古道上留下了无数深深的蹄印。据《普洱府志》记载,明清时期以普洱府(现为宁洱县)为源头,出境有东北路官马大道、西北路关藏茶马古道、东南路江莱茶马古道、西南路旱季茶马古道、南路动腊茶马古道五条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为傣语,“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意为这里是小桥流水、良田沃土、岁实年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间称“那柯里塘”,是茶马古道上最繁忙热闹的驿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全称“云南宁洱哈尼族 自治县那柯里村”,是“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昔日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黄金驿站,如今已然是昆曼大通道上的特色小镇。</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村民因马帮而聚集,世世代代,年复一年,传承和书写着马帮文化的历史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古道悠长,关山难渡。散布在古道的马店是每个马帮临时的家。明清时期,那柯里的马店约有四、五家,每天能接待近50多人,300多匹马。</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地处同心镇西边,距宁洱县城20公里,距普洱市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邻同心村,南邻富强村,西邻思茅区,北邻漫海村。辖那柯里、烂泥坝、扎捌寨等15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26.5平方公里,海拔128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46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茶叶、蔬菜、水果等作物。那柯里是一个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民族杂居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走进那柯里茶马驿站,流水潺潺,鸟鸣涧幽,古道蜿蜒,树木蔽天,村落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村中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p> <p class="ql-block">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茶马古道位于宁洱县同心镇南昆洛公路539公里碑左侧,用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成。</p> <p class="ql-block">路面宽0.5米到2米,顺山势盘旋上下,全长30公里,是古代直至解放初期滇南地区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西南古代的一条重要对外交通路线。</p> <p class="ql-block">也是中国西南古代的一条重要对外交通路线。</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自然景观和谐优美,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有着浑然天成的自然融合度;</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的主要古道旧貌及人文景观,既保持着马帮驿站的独特文化印记,又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哈尼、彝、傣等多民族融合的民居建筑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方寸之间棋布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那柯里路段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驿站之一,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p> <p class="ql-block">荣发马店始建于1831年,至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马店是茶马古道上南行的重要驿站之一,是茶马古道沿线保存较为完好的驿站,也是一座沿用至今的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店门口的“关山难越谁为主,萍水相逢我做东”对联,既体现古道前行的艰难,也道出了那柯里人的淳朴好客</p> <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习总书记在谈及那柯里发展现状时说:“那是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是那柯里最为著名的桥梁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造桥艺术的精品之作,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桥身以巨木为梁,桥面铺板,两旁设置美人靠,形成长廊式走道。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整座桥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用杉木筑成,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桥梁建筑坚固,可经两三百年而不损。</p> <p class="ql-block">千年桥</p> <p class="ql-block">清风桥</p> <p class="ql-block">跳马石</p> <p class="ql-block">碾子房</p><p class="ql-block">当年专为马帮准备的粮草加工店。在碾子房,我们可以感受到碾米的艰辛与乐趣。碾子上一般都建有瓦房,使人们碾米时能遮风避雨。</p> <p class="ql-block">它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碾米之用,上层为参观、品茶的休息场所。碾子由碾槽、碾磁和碾架三部分组成。水为动力,带动石碾转动,石碾在碾槽里不断地磨碾稻谷,直到稻谷脱壳,吹糠见米。</p> <p class="ql-block">用这种传统方式加工出的大米,能保留下稻谷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味道香甜是现在机器加工出的精米所不能及的。这样的碾米方式大大节省了劳力,加快了粮草的加工速度。一般二至三个小时可以碾出一百三十斤稻谷。就在这碾子房里,酝酿出马帮生存的必备粮草,成为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的山林,悠远宁静的古道,流水潺瀑的山间小溪,历经风霜的百年石桥,无不彰显着那柯里村特有的美。</p> <p class="ql-block">马帮文化造就了一个民族特色浓郁、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风情醇厚的乡愁那柯里。</p> <p class="ql-block">拂去厚重的岁月尘埃,那柯里村如今已不再是繁华的商贸通道,而成为游人感受茶马古道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在那柯里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