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充分发挥阿勒泰市第一中学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我校“问题”教研的深入开展,助力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3月10日下午,阿勒泰市第一中学教研主任、地区初中语文学科名师马小红,对初中一线全体教师进行《从“站稳讲台”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专题培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造就一支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既是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也是新时代的热切呼唤、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小红老师首先就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环节进行了解读,引出“问题教研”在集体备课中的重要性。继而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对“面"的把握、“线”的梳理、“点”的挖掘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带着问题进行备课。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马小红老师进一步分享了有效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组织与实施。LICC是听评课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也是该模式的一种假设。课堂观察主要依托研讨课和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进行,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我们设计的课堂观察按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针对每个维度设计一个量表,由一位教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适合各个学科的、独特的观察模式。课堂观察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科研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评课议课环节,马小红老师表示听完课后要趁热打铁,把听课记录本上记载的总体评价、思考结论等有关内容进行一下整理,再认识、再提高,以便在课后讨论交流中发言。听课笔记,以及评课中思考、发现的问题和萌发的体会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番整理,找出其共性和个性,归纳出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列出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论证的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这些教研活动成果尽快发挥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整体发展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小红老师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并祝愿老师们身在平凡之路,坚持成就卓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校党总支书记付成德做总结发言,案例丰富、落地实用的培训让老师们获益匪浅,本次培训明确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方向和重点,为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学质量将会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巴丽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审:马小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审:马凤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终审:付成德、沙恒别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