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秀秀老师

<h5><font color="#ed2308">本次习作展示由第一、二小组推送作品。</font></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乡的习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 司绎嫚</div> 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北方-河北,那里四季分明,以吃面食为主。其中饺子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也是家里来客的美食代表。<br> 饺子皮也很关键,在北方都是自己擀皮,先把面团揉成条状,用刀切成小块。在用手搓成扁平状,用擀面杖擀成圆形。下一个就要开始包了,先拿一个饺子皮,舀一勺馅,先把中间粘上,然后把两边合上,最后在用力挤缝,一个饺子就好了。<br> 饺子的家族很庞大,有各式各样的饺子馅:有三鲜水饺、白菜猪肉水饺、芹菜肉饺、韭菜猪肉饺,无论个你喜欢哪种口味,各种馅的饺子都能满足你的胃口。<br> 饺子在北方至冬还有一个“冬至吃饺子安耳朵”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据传说“祛寒娇耳汤”是张仲且景在长沙做官时,冬天很冷,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上门求医。张仲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中煮熟切碎,用面皮包起来包成耳朵的模样,再将“耳朵”煮熟,张仲景给它取名为“娇耳”,人们吃了娇耳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东伤过。<br>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引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水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br> 饺子有着上下五千前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饺子就是我们中国美食的代表。所以这也就是我们北方的习俗之一。<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 节 习 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乐意</div>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美食, 据说古代饺子叫“娇子”“娇耳”或混沌,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一年一度春节来临了,这时候我们全家都会吃上热腾腾的饺子。<br> 关于包饺子的由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发明的,当时的饺子并不是当做吃食的,而是被当做药用的,当时,古代医学水平低,生活水平没有现在的这么高,冬天没有很多保暖衣物,穿的大多数是棉絮,所以到冬天,人们就冻耳朵,所以张仲景才发明了饺子。<br> 过年,当然是要吃饺子的,大人们就开始做饺子吃,首先要将面粉和水按比例和好,接着在擀饺子皮,一个个面剂子在我面前乖乖躺好,任由拍成小圆饼,在左右开弓,之后一个面团就成了各种各样的样子,圆的,扁的、胖的……<br> 之后就开始放肉馅,左手四个手指弯曲,把饺子皮放在上面,之后再加一些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沿着饺子皮边缘重合,最后两个大拇指用力一捏,就念出了一个“小胖子”。<br> 最后小胖子就可以下锅了,小胖子在锅翻滚没一会儿就煮好了,好吃极了,我非常喜欢吃饺子 。 <br>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风俗,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 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乐研</div>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端午.......而我最喜欢过春节。<br>在过春节时,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习俗,而守岁是最有趣的。据家中的老人们讲,在古时候,山里住着一只叫“岁”的年兽,每当到了三十夜里它就会跑到山附近的村子里去捣乱。人们都很害怕他它,但又拿它没办法。偶然间,人们发现“岁”很怕巨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利用烧竹子的办法吓“岁”。为了防只年曾再次来袭,人们通常会熬上一夜。所以,后人将这个习俗称“守岁”。<br>如今,生活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但后人们为了祭念这个习俗,便把烧竹子换成了鞭炮。<br>我的老家还有许多习俗:吃年夜饭,包饺子、拜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但大家都怀着一颗同样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乡的春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 李淏超</div>我的家乡是东莞,在我的家乡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每一年我们都会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br>据说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像,用来驱秽辟邪,但后来“桃符”的材料也从桃木板变成了纸,春联盛行于明代,春联真正普及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说有一年朱元璋回家过年,下令每家每户都要铁春联,初一时他去出巡却看到有一户人家没有贴对联,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找谁写对联,于是朱元璋当及写了一副对联给这户人家,随着时间的过去,贴对联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br>写春联也有讲究,春联的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对仗工整,同时上联结尾的音调应该是上声或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是平声,而且还要对称,比如说:又是一年春节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上联是七个字下联也是七个字,上联的“又是”是副词,下联的“依然”也是副词,“一年”对“十里”都是数量词,春草对杏花,是名词又名词,绿和红都是形容词,以这么看,“春节绿”是主谓结构的组对“杏花红”这个主谓结构的词组。<br>贴春联也是很讲究的,上下联的位置不可以弄错,方法是横批如果是从右往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贴左边。<br>今年我过的十分开心,你们过的开心吗?<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阳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翼二组:曹剑峰</div>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br>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季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这个数字在五经之一中的《易经》里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也就是两个阳数重叠,故而称之为“重阳”。因为日与月皆缝九,故而又称之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也认为久久重阳是吉祥的日子。<br>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重阳节赏菊来自于菊文化。菊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文化。中国古俗之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所以重阳节赏菊花寓意是延年益寿。菊花同时被文人们赞美,作为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菊花充满着人们的特别美好象征。<br>菊花用于酿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盛行。民俗有菊花盛开时,将之茎叶并采,和谷物一起酿酒,藏至第二年重阳饮用。菊花酒清凉甘美,是强身益壮佳品。<br>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有些地区还会在喝之前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还有些地区还会在喝之前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还有些会按分量大小分给年老年轻的人们,弃满了尊敬。说起来喝菊花酒也是敬老的一种方式。<br>除此之外,重阳还有许多习俗,如拜神祭祖,希望祖先之灵愿人平安健康。登高祈福,有更多的福到家门。<br>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人不禁叫绝,我为上我们中国文化而骄傲:自豪!<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秋月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彦彤</div>“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在苏轼的《中秋月》中,云气尽收,银河流泻无声,皎皎明月宛如玉盘洁白晶莹。皓月当空,云雾缭绕婆娑起舞,深情凝望人间,而人世间处处莺歌燕舞,欢声笑语。仰望苍穹,一轮圆月挂与银河之上,散发柔和的光线;俯视人间,处处和家团圆,一俯一仰,天地间皆是团聚,正是中秋。<br>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会和亲人朋友相聚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而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br>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的,最早起源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拜月神时的供品,月神是中国人们心中最重要的神灵之一,月神会被称为月光娘娘、太阴星君等尊称,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月亮的崇拜之情。每月的十五号是月亮最圆满的时候,八月十五更是每年丰收的秋至时节,故而借机祈祷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月饼就是最具团圆意义的祭品,既代表着对月神的敬意,也寄托着人们渴望家庭美满的心愿。<br>根据月饼的制作材料和口感,主要有四种味,分别有皮薄馅靓的广式,松脆香酥的苏式,清甜适中的京式。它们有以植物种子为原料的山楂、莲蓉、小红豆,有以加工后的板栗、蛋黄等为馅料。<br>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吃月饼也有许多讲究。首先需要祭月、拜月、赏月,最后才可以将月饼切开成若干小块同他人分食。《洛中见闻》中记载,唐僖宗还会在中秋节让御膳房将月饼赐给成功的新科举士。<br>“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皎白明月承载了人们几千年来的思念,广寒宫的嫦娥也会孤独,伐桂花树的吴刚也会疲惫。与亲人相聚,是多少人眼中的可遇不可求,我们应该对真心对待、爱我们的人,也要用一颗真心去爱他们!<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 狮</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戚梓航</div>我的家乡在湛江舞狮是我家乡大年初一时的风俗。<br>为什么我的家乡会有舞狮的风俗呢?那就是在古时候广东佛山出现了奇怪又凶猛的猛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严重损失,所以他们就用竹霞盒子扎成黄头一个和形状不织成兽身,再召集一些勇士,拿着锅盆碗器具,用敲打出的声音吓跑了,野兽后来为了庆祝,就举行了舞狮的活动。<br>我的家乡舞狮队会在每家每户门前表演,家乡的人都会过来看,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有一些扬起嘴巴笑,有一些微笑……等等。<br>一般舞狮队会放鞭炮,但是有一些会点不动,所以被其他的炸到一旁,家乡的孩子就会在舞狮队的后面捡鞭炮来玩。<br>而且想学会舞狮可是没那么简单的,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力气,不然你要是做兽身的话那就惨了。你要是举不起来,前面的人话,这个节目根本就没有你的份,然后你还要有一定的实力,在木桩上你不仅要表演,还要时刻注意脚踩的位置,要是一踩空,那轻则轻一块或紫一块,重则骨折。<br>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湛江穿令箭</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组 李湘颖</div> 我的家乡是广东湛江,那里有个很神奇的习俗一一穿令箭。<br> 穿令箭,又叫穿腮、穿面颊,是广东湛江巡游表演的一项神奇习俗。每年元宵节及年历期间都举行巡街表演。家里老人长辈常说,这只为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和国泰民安。表演时也是惊心动魄的 ,阵阵敲锣打鼓 。而表演者用令箭由一边脸穿进口腔再从另一边脸颊穿出来用手扶着外面露出来的部分。接着让人们抬着游行,时长两三个小时,神态还要自然,当游行完毕,令箭拔出时,表演者的脸颊是看不到任何的洞和流血的痕迹,这无疑让人惊叹!难以想象,甚至有人穿耳,穿舌,更甚至会有穿喉咙部位的!看似危险的行为,其实不用担心,表演者另有技巧,但也足以让人震惊 。<br> 传说令剑用来惩治 不忠不仁和 不孝的子孙 ,而每年临近元宵的穿令箭就成为后代 表示自己不忘祖先 好好做人而必不可少的一个传统习俗。<br> “穿令箭”这一传统民俗,在我家乡每年都有表演。希望这种有意思的传统远远久久的流传下去。<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端 午 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组 欧亦凡</div> 我的家乡是湖南。在端午节的时候有许多风俗。<br> 首先在端午节肯定要吃粽子。在老家。端午节的时候没人卖粽子。卖材料的倒是多的很。包粽子的一般选糯米来包。也有人用糯米或者珍珠米去吧。首先,准备好作业。再把粽叶卷成圆锥形。上面录个大口子。把馅儿放进去。我喜欢吃咸肉和豆沙。所以放的馅儿全是咸肉和豆沙的。然后再找三片粽叶。从肩的地方的缝往上穿过。盖住大度不在,然后再拿去蒸上一个小时。一盘粽子就做好了。<br> 有吃粽子,肯定也有赛龙舟,因为一直在城市里生活。所以没见过几次赛龙舟。我记得赛龙舟的赛道很长。差不多是两公里。一舟都是一个组。一个组有四个人。在东莞过端午节的习俗是到姥姥家过节。然后我还会煮龙船饭妇女在这一天还要单100条粽子回娘家。50条是显著50条是灰水粽。让娘家人分给亲戚朋友。寓意让这对夫妻子孙满堂。开枝散叶这就是东莞人不重样的端午节!<br><br>

饺子

家乡

春联

习俗

人们

菊花

饺子皮

令箭

春节

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