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昨天朋友圈微信多人都发“明天下雪,30年来最低气温”的帖子。无锡老话:落雪狗欢喜!</h3><h3>我觉得在这大雪罕见的南方,俺也蛮喜欢的……一早就出发准备到鼋头渚溜达溜达……第一站到达《渤公岛》,突然发现湖面上有翱翔的红嘴鸭!原以为全部南迁去避寒了。今天在渤公岛湖边又见这一群湖鸥,见有人的地方就过来在空中飞舞……很精彩的表演!</h3> <h3>远处有几只在湖面上漂浮的红嘴鸭,这些来自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客人感觉无锡的湖水像温泉一样温暖。</h3> <h3>鼋头渚到了,前来迎接我的是花猫礼宾队,它们也随便看看我是否带有饼干?</h3> <h3>遥望仙岛总是那么“仙”,要不是今天湖上寒风凛冽,我又想去岛上看看“大师兄”表演节目……</h3> <h3>今天空气清新,能见度很高!俺“功能强大”的手机居然也能把那么远玉皇大帝居住的《凌霄宫》拍的那么清晰!</h3> <h3>这是在鼋头渚山上的《广福寺》下面的“一勺泉”,里面的泉水像淘米水一样的颜色,估计是山上“小南海”素面店的面汤渗入山体……</h3> <h3>《万浪桥》一个永远都不会遗忘的地方,不仅仅是她的美丽风姿,更因为在公元1964年的某一天,无锡市七中的五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自作主张地在万浪桥边的湖滩上露营一夜……美其名曰:想看日出。结果日出没看到,凌晨三点湖水涨潮差一点儿泡了脚丫!</h3> <h3>那年我们十八岁,天真活泼,勇气可嘉,但是缺知识,文化!总觉得面朝一片广阔无垠的湖面,到凌晨肯定就会有一轮红彤彤的红日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可是后才知道在那里再痴等500年也是看不到日出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南》。今天再测一下发现是“南224°”。</h3><h3>回想当年居然五人都没想到!真是傻得可爱!</h3> <h3>走着走着就到了出口,看标牌才知道我十多年前去过的《苍鹰渚》由于“省干疗养院”,及“党校”的扩建而被拦在了鼋头渚景区门外了。</h3><h3>继续前进……</h3> <h3>看到右手边拐下去很眼熟的一条小路,知道《苍鹰渚》就在下面。</h3> <h3>走到路头,首先进入👀的是“苍鹰霜天”四个强劲有力的大字。右上方有小字:“甲子腊月”。</h3><h3>据查应该是:1984年12月(农历)。</h3><h3><br></h3> <h3>石碑背面就是《苍鹰渚》三个面对太湖的大字。左下题款是似曾相识的---周而复。</h3><h3>据查: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h3> <h3>湖边沧桑的老松柏。</h3> <h3>湖岸悬崖峭壁上的老松柏似乎在眺望远处的仙岛……</h3> <h3>空地上有一座《卷雪亭》。我想,立《苍鹰渚》石碑是腊月,正是大雪纷飞的季节……《卷雪亭》这名字太有诗意了!</h3> <h3>这是我十多年前拍照留念的风姿绰约的《迎客松》。</h3> <h3>如今随着时间流逝,竟然变得如此弯腰驼背了!岁月真是杀猪刀!</h3> <h3>回程的路上有很多农村大嫂最喜爱的橡子(橡子作为食品除直接用作食用橡子面、橡子淀粉外还可作粉皮)。每当我在山区游荡,经常看见有村妇在采集橡子,装在蛇皮袋里……</h3> <h3>小路上铺满树叶子,估计除了疗养院的干部外很少有人到这里观景。</h3> <h3>拐弯处空地上有一棵上年纪的雪松。</h3> <h3>右手靠太湖的建筑就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官员基地。估计同学中很多被“提干”的童子都到这里培训过……</h3> <h3>一路台阶,风景不错。</h3> <h3>曲曲弯弯的小路,曲曲弯弯的老树……</h3> <h3>小桥边的古柏起码也要50年以上,小桥对面的凉亭也只剩下半截柱子,屋顶早就没了。</h3> <h3>看见这个亭子,心里一囍,意味着即将到达通往鼋头渚大门的汽车道。</h3> <h3>亭子前鲜红的天竺子在寒冷的冬天依然风光无限好!记得小时候在中式客厅的长台上总有一盆红艳艳的天竺,可能意味着吉祥如意,多子多孙……</h3> <h3>汽车道边的亭子叫《九松亭》。</h3> <h3>亭子旁一条长着很多高大黑松的上山道,真是拍水浒传“野猪林”一场的好景点!</h3> <h3>看路边的路牌就知道右手拐弯就可以到景区出口。这里是东面的鼋头渚景区出口。在西面不远处就是鼋头渚“省干疗养院”出口。</h3> <h3>路边的300米牌子是:表明从“省干疗养院”出口到这里距离是300米。</h3> <h3>汽车道边停的车主都是到“省干疗养院”吃饭的童子。如今“省干疗养院”也是市场化了,只要花500元/天,就可享受“干部”待遇了。</h3> <h3>路边也有小景点。</h3> <h3>进门也就是通往充山的小路……</h3> <h3>路边的亭子及红枫在铁丝网外面……</h3> <h3>百年古藤不屈不挠继续茁壮成长……</h3> <h3>又是一个“不差钱”童子们,花天酒地的地方……这么多年,老六亲眼看着它从“门可罗雀”到如今的“车水马龙”的“朱门酒肉臭”……</h3> <h3>酒店门口有一对怪兽,肯定不是石狮。应该是商家最喜爱的貔貅(一种没有屁眼,只进不出的发财兽)。</h3> <h3>《吴韵雅居》酒店内部的凉亭。</h3> <h3>健身道到此结束,前面就是鼋头渚充山大门。</h3> <h3>历史悠久的《抱青楼》,以前曾被开了小卖部,如今是保安室。从旁边的矮房子里走出来一位穿着黑色特警式样战斗服的“特勤”,而且还有一条威武雄壮的德国牧羊犬……老六知道,这就是确保“稳定”,“和谐”的充要条件。</h3> <h3>鼋头渚充山大门,)现在是出口处。</h3> <h3>路边1路公交车站旁的红枫和无患子树叶真的太漂亮了!老六忍不住又开始修改张敏明唱的歌:</h3><h3>我从路边走过</h3><h3>路边一片秋色</h3><h3>枝头树叶金黄</h3><h3>风来声瑟瑟</h3><h3>仿佛为季节讴歌</h3><h3>……</h3><h3>再见了!鼋头渚。</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