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计”的记忆

人生日记本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所谓“生计”,个人理解就是针对如何生存的计划或规划。</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计”这件异常重要的事,斗字不识的娘是拿捏的异常优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关于衣食住行,在当年的老家实在是令家家户户头大的事情。尤其是“食”,一旦计划不周,短粮断顿,执棍讨饭的状况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在上有二老下有七小又严重缺乏劳动力的当年,娘高超的“生计”本领几乎能解所有家庭成员的挨饿之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生产队分给社员们的所有物资都是“按劳分配”,所谓“按劳”就是依“工分”计。每一天由生产队长把劳动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小组长带领本组社员分头劳动。一天的劳动结束后,组长负责把本组社员的劳动情况汇报给生产队长,队长再依组长的反馈给每一位社员记工分。劳动一天满分10分的属凤毛麟角,大部分六七八分,个别的二三分。有不服气的社员就找组长理论,组长就哭丧着脸找队长求助,队长一出面,一般不服气的人就焉了,至此事态平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就有抹队长面儿的。队长一看唬不住,就上报给大队长。能干大队长的人就不是一般人物了,必须是既有力气又有威望的,不然压不住阵脚。等麻烦事儿上找到一把手那儿,你这大队长小队长就等着挨恣吧!</p> <p class="ql-block">  大姐二姐是几乎没有进过学校门儿的,从很小就跟着社员们出工挣工分。虽然出工一天鲜有10分,可娘看着工分簿表格里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也是长嘘短叹疼惜有加。等大哥长大一些,偏偏学习成绩一骑绝尘。直到高中毕业后也基本属于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列了。</p><p class="ql-block"> 每到收获季节,家家户户就显出了特别的朝气,整个村庄也生机勃勃起来。待颗粒归仓,交售公粮后,社员们就背上粗布口袋排队按工分比例分粮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