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光三月,细柳微斜。我们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切期待,相约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成行,觉左右为师。为了提高练习课的时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授田数学组开启了第一轮练习课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 张小燕老师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观察自己已经填好的完整百数表,发现数与数之间有关系。接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百数表,寻找百数表中蕴藏的数学规律,探寻数与数之间到底有什么规矩。带领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积累规律探究类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郑海霞老师执教《万以上数的认识练习课》。这节课的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读写组成及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通过练习,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学好这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比“万”更大的数作知识准备和学法迁移 。</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刘永文老师在本节课上与孩子们通过列表法和摘录法整理信息,找出信息里面的对应关系,并列出算式,还引导孩子们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关注点拨到每一个细节,设计非常好。在课堂上,老师还采用随机抽取、双色笔、倒计时、分层练习等学习工具,让学生“跳一跳够到桃子”进而深入学习,当堂课达标率非常高,也体现了老师的教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李敏老师通过解决铺地砖“地砖边长是几分你米”的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能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正确解决生活问题。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老师进行了引导,整分米和没有剩余什么意思,你想到几分米可以铺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探究的过程就不是很难了。学生通过充分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老师梳理总结,孩子们发现了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接下来通过三道生活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很多生活问题可以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来解决。</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孙红宇老师在上完新课的基础上拓展的一节练习课。一开课老师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接下来孩子先做典型例题,学生和老师交流例题中的核心知识点,通过一次次交流碰撞,深入理解了所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然后通过举一反三,交流错题,教师点拨,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及时的巩固了所学知识。孙老师这节课巧妙将普通的练习课进行了一个知识的提升,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扎实的一节练习课。</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于金田老师执教《圆柱表面积练习课》。本节课重在通过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圆柱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而能灵活自如的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圆柱表面积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物体和情景会呈现不同的表面积,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计算公式,因此学生们只有精准识别不同的题型,善于归类汇总,找到变化中的表面积,通过一定的先行分析发现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就找找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进而去归纳、对比建立求解不同表面积的模型,才能在今后的练习中做到灵活自如的解决各种题型的表面积。</p>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堂的研讨学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我们会向着未来的路一直前行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