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黎里镇 赏梅香雪海

zym.馒头

<p class="ql-block">  三月份的第一个周末,天气晴好,起了个早,约上几个摄友同行,我们一起跟着春秋去春游。</p> <p class="ql-block">  恍惚之间,当出行不再需要手机扫各种各样二维码的时候,我们已经实现了想走就走的出行自由。</p> <p class="ql-block">  这一刻弥足珍贵,那可是实实足足等了三年啦!</p> <p class="ql-block">  不负春光倾泻天地美,尽赏百花盛开齐争艳。我们此行是春游水乡古镇黎里镇、赏梅探花香雪海。</p> <p class="ql-block">  苏州城外坐落着一个没有太多人知道的水乡古镇,这里的民居房子依河而建,均匀地散落在河道两旁。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因为小镇四周被梨树环绕因而得名“梨花里”,之后又更名为现在的“黎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历史悠久,据查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循着2500年历史的时空召唤,我们现在所到之处看到的大多数都是明清古桥,虽然石板路连着石桥其貌不扬,但感觉上却有着原汁原味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它秉承着黎里镇的先民自古相传,石桥可以锁住祥瑞之气。</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是苏州最低调的水乡古镇。一般在古镇很少看到梧桐树,而黎里古镇栽种的却是法国梧桐。</p> <p class="ql-block">  查询得知,南社创始人柳亚子故居便在此,柳亚子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而法桐则是中山先生之钟爱,所以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柳亚子先生的故居、纪念馆和南社通讯处旧址,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河道纵横的黎里古镇通过12座古桥串联起大大小小的弄堂,这些弄堂宛如我们小时候居家的上海老城厢味道,名称也极富有明清色彩。</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在石条砖块的小路上可以轻松地感受到古镇淳朴的民风。</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商业化程度不高,美食小吃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的本地特色食品。</p> <p class="ql-block">  作为将近十年之前就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黎里,还能保持如此深厚的乡土气息,在河边上洗衣服,在桥栏上晒咸菜。</p> <p class="ql-block">  宁静祥和的人与自然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听得到乡音,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恋。</p> <p class="ql-block">  古桥流水,依水而居,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当我们坐在古桥边、楼亭里,一边享受着阳光的照拂,一边品味着春风捎来的诗意,这应该就是本周末最好的时光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苏州光福镇探梅赏花。赏梅就去香雪海,原以为是一年一度的梅花节广告。其实不然,苏州光福种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末汉初。</p> <p class="ql-block">  香雪海最出风头的高光时刻是清代康熙年间。</p> <p class="ql-block">  江苏巡抚大臣宋荦游于邓尉梅花之中,触景生情,雅兴勃发,在吾家山崖壁题下千古绝名“香雪海”。从此后“香雪海”便名扬海内。</p> <p class="ql-block">  苏州香雪海是中国四大赏梅地之首,也是让清两代帝王魂牵梦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次、乾隆六次到邓尉探梅。两位皇帝在光福共写了19首诗,其中13首是梅花诗。</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香雪海还保存着乾隆赏梅的古迹——乾隆御碑,供游人观赏。</p> <p class="ql-block">  梅花是坚贞高洁、不畏强暴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她不惧三九,迎风斗雪,冷艳的姿色高雅珍贵,清雅的馨香怡情陶醉。</p> <p class="ql-block">  在邓尉山一带,梅花蔓延三十余里,风吹过梅花树林,就像海波一样荡漾;日照下梅花泛光,又宛如漫山遍野的飞雪一般。</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喜爱梅花,种梅、赏梅、画梅、咏梅的大有人在,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人们对梅花怀有深厚的感情,通常是以梅花的高尚品格自勉自励,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 今日到此一游,收获了好心情,以此感想与君共勉!</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