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前 身</strong></h3></br><h3><strong>(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侦察科科长</strong> 郭化若(1931.11.25~1932年下半年)</h3></br><h3><strong>(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2.12~1933.5)</h3></br><h3><strong>(三)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strong>军总司令部</strong></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3.5~1933.12)</h3></br><h3><strong>(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4.1~1935.1)</h3></br><h3><strong>(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5.2~1935.7)</h3></br><h3><strong>政治委员</strong> 李 涛</h3></br><h3><strong>(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蔡威(1935.8~1935.9)</h3></br><h3><strong>(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司令部</strong></h3></br><h3><strong>第二科科长</strong> 曾希圣(1935.9~1935.10)</h3></br><h3><strong>(八)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5.11~1936.11)</h3></br><h3><strong>(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6.12~1937.7)</h3></br><h3><strong>(十)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曾希圣(1937.8~1939.10)</h3></br><h3><strong>(十一)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曹祥仁(1939.11~1941.8)</h3></br><h3><strong>(十二)中共中央情报部</strong>(此时参谋部改称作战部,第二局改属中央情报部)<strong><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曹祥仁(1941.9~1942.11)</h3></br><h3><strong>(十三)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曹祥仁(1942.11~1943.2)</h3></br><h3><strong>(十三)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br></br></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李涛(1943.3~1945.8)</h3></br><h3><strong>(十四)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作战部</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曹祥仁(1945.9~1946.5)</h3></br><h3><strong>政治委员</strong> 李 涛(作战部副部长兼)</h3></br><h3><strong>(十五)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作战部</strong></h3></br><h3><strong>第二局局长</strong> 戴镜元(1946.6~1949.10)</h3></br><h3><strong>正 身</strong></h3></br><h3><strong>(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strong></h3></br><h3><strong>情报部部长</strong> 李克农(1949.10~1950.11)</h3></br><h3>(十六)<strong>中央人民政府</strong>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中共中央<strong>军事委员会总情报部兼,</strong>不能确认1949.10情报部名称前是否加总参谋部,因而序号仍为十六<strong>)</strong></h3></br><h3><strong>部长刘志坚50.11~52.9</strong> 阎揆要52.90.12~1954.10,1953.2后副总参谋长兼)</h3></br><h3><strong>(十七)<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部长</strong> 刘少文(1954.10~1967.9,1954.10军委总参谋部改称解放军总参谋部,1955.1军委情报部改称现名)</h3></br><h3> <h3><strong>刘少文</strong>(1905.12.29~1987.4.10),原名刘国章,曾用名张明,建国前党在江南地区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05年12月29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县王家岗。青少年时代,他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家乡地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在开封二中读书时投身学生运动。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转为中共党员。“五卅惨案”发生后,作为开封学生联合会常务干事,代表河南学生赴上海出席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7月,任共青团开封地委候补委员。10月,由中共党组织选送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2月,随苏联共产党代表团到武汉,出席中共五大,任翻译。11月任瞿秋白秘书。1928年夏,在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翻译科科长,兼管与兄弟党驻上海代表的联络工作。</h3></br><h3>1931年6月任中央巡视员,1933年6月赴张家口,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兼独立第18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师工委(第18师工作委员会,该师经同盟军名义盟主冯玉祥同意由中共组建)书记。</h3></br><h3>1934年2月到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兼《革命与战争》军事杂志编辑,中革军委秘书兼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政治教导员。1934年10月开始参加长征。1936年7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动中,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11月,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h3></br><h3>在国共双方为抗日团结而进行秘密谈判、关系有所改善的时候,于1937年初,协助毛泽民到上海接收一笔国外捐款,事毕留沪。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八办)秘书长。1938年以后,全面主持八办工作,与社会各界人士广交朋友,举办上层人士聚餐会,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配合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和各界救亡团体开展工作,把上海和国内外捐款、物资运往八路军根据地。通过文化界的秘密党员和进步朋友组织出版《译报》、《团结周报》、《西行漫记》、《长征画册》等进步书刊,配合中共江苏省委,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新四军。</h3></br><h3>1939年,回到延安。1940年5月去香港,任中央交通处驻港澳办事处处长。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之初,参与领导和组织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营救800余名政治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赴内地。<br></br>1942年8月,调往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交通处处长、组织部主任秘书、中共重庆工委委员。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情报部部长,保卫来重庆进行国共谈判的毛泽东的安全。<br></br>1946年5月,任中共中央南京局上海工委副书记。1947年,任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委员、上海局委员,负责党的情报工作,深入社会各阶层,广泛收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情报,及时送往中央和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统战、策反工作,创办党的经济机构,筹集经费。还领导中共在上海的中央地下档案库工作,使建党以来许多珍贵的党内文献完整地保存下来。<br></br>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br></br>1949年4月,随解放大军南下,协助中共上海局书记刘晓对上海地下党里应外合迎解放作了周密部署。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轻工业处处长、华东纺织工业部部长、华东纺织管理局局长。</h3></br><h3>1952年3月,调任中央军委第四部副部长,代部长。1954年10月(一说11月),任军委第二部部长。1955年1月,该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任部长。在任职到1967年7月的13年间,参与制定并贯彻执行党和军队情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新的侦察手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制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事外交工作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h3></br><h3>“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h3></br><h3>1978年6日至1985年3日,任总参谋部顾问。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h3></br> <h3>1987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告别仪式于21日举行,习仲勋、杨得志、杨成武、耿飙、荣毅仁等人参加,解放军各总部送花圈。悼词称他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对敌隐蔽斗争战线杰出领导者”,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争功不诿过,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他谦虚谨慎,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处处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他爱护干部,善于调动和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不论在哪里工作,都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勤奋好学,注意总结经验。作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处事公道,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的爱戴。<br></br></h3></br><h3>——可能是与李克农、伍修权并列、悼词——组织评价最好的该部领导了。作为开国中将,任要职达13年之久,且获干部战士交口称赞,其资历、能力、品德必有过人之处。</h3></br><h3><strong>(十八)<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部长</strong> 张挺(1967.9~1975.4)</h3></br><h3> <h3><strong>张挺</strong>(1917~1993.1.12),北京人,早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1945年2月,任侦察科科长。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19兵团63军188师代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三局副局长、情报部办公室主任、情报部副部长。1967年9月,任总参谋部二部部长。“文革”中(或许因为68年3月杨成武倒台受到牵连,其出身晋察冀系统、68军前身、63军,能进入军委情报部工作并任部长,想来应有聂帅、杨成武的引荐)受到迫害,虽未免职但不能履行职务,二部工作由副部长熊向晖主持。1975年恢复自由,改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2年晋升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h3></br><h3><strong>(二十)<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部长</strong> 伍修权(1975.4~1978.1,副总参谋长兼)</h3></br><h3><strong>(二十一)<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部长</strong> 刘光甫(1978.1~1982.1)</h3></br><h3> <h3><strong>刘光甫</strong>(1923.10~2017.4.26),安徽合肥人。1938年参加庐江县抗日救亡工作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8团政治干事、连指导员,第2师4旅连指导员。1949年,任华东野战军第21军第63师副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军第63师参谋长。1952年3月至1954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军事学院教员、三系副主任。1962年3月后任第25军74师师长,24军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文革”中受“四人帮”迫害,被关押4年。1974年9月后,任总参情报部副部长、部长。1982年1月,改任兰州军区参谋长;1983年1月,升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98年12月离休。2017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另有一位同名的刘光甫,1904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参加过杨虎城陕军、冯玉祥西北军,1927年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1932年1月至1934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校长。解放后任职于总参三部。)</h3></br><h3><strong>(二十二)<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部长</strong> 张中如(1982.1~1985.3)</h3></br><h3><strong>张中如</strong>(1919~2019.9.12),男,山西原平人,1937年“七七事变”中断高中学业后参加革命,历任山西文水县游击大队训练班副主任,山西战地动员委员会游击第三支队中队长,游击第一支队连长,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三十六团连长,工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初,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二十一团营长,晋绥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情报部处长,外国语文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二部政治委员、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h3></br><h3><strong>(二十三)<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张中如后、熊光楷前接任部长者不详</h3></br><h3><strong>(二十四)<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熊光楷(1988.8.12~1999.8)1992年11月起以总参谋长助理兼,1996年1月起以副总参谋长兼。姬某为副部长,一度代理主持工作。未见熊任总长助理后一段时期任命他人为部长的资料,可能有遗漏。</h3></br><h3> <h3><strong>(二十五)<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陈开曾(1999.8~2001.7)</h3></br><h3><strong>(二十六)<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罗宇栋(2001.7~2003.12)</h3></br><h3> <h3><strong>罗宇栋</strong>(1943.8~),男,四川江北(今属重庆)人,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初58级13班六组、高61级2组学生。1960年7月入伍(入伍时间与上高中时间冲突),毕业于张家口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训练部部长。199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5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2001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第二部)部长。后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h3></br><h3><strong>(二十<strong>八</strong>)<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黄柏富(2003.12~2006.1)</h3></br><h3><strong>(二十<strong>八</strong>)<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陈小工(2006.1~2007.6)</h3></br><h3> <h3><strong>陈小工</strong>(1949~),山东荣成人,网传为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首任驻日本大使陈楚(1917~1999)之子。1969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政治处干事。1976年底,调军事学院工作,历任干事、教员。1984年,到部队代职,先后任营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参加过老山作战。1986年任总参谋部情报部五局副处长,后升任局长。曾任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边境军事观察员组组长。1999年9月,任驻埃及大使馆陆、海、空军武官,2001年9月,任驻美国大使馆国防武官。后任总参情报部部长,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6月任总参谋长助理,2009年1月任空军副司令员。1999年晋升少将,2008年晋升中将。</h3></br><h3><strong>(二十九)<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杨晖(2007.6~2011.12)</h3></br><h3><strong>(三十)<strong>中国人民解放</strong>军总参谋部情报部</strong></h3></br><h3><strong><strong>部长</strong> </strong>陈友谊(2011.12~2016.1)</h3></br><h3>陈友谊(1954.12~),曾任总参情报部副部长、国防部维和办公室主任。2010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房峰辉案发后,传降为副师级。</h3></br><h3><strong>附:</strong><strong>后继部门</strong></h3></br><h3><strong>(三十一)<strong>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strong>联合参谋部情报局</strong></h3></br><h3><strong><strong>局长</strong> </strong>陈光军(2016.1~不详)</h3></br><h3> <p class="ql-block"><b>陈光军</b>(1966.3~),湖北枣阳市人。1988年毕业于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本科学历;199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机设计专业,硕士学历;200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原二炮部队历任教员、参谋、副处长、处长等职。2005年5月,被任命为某旅旅长,成为原二炮部队历史上第一位博士旅长。2009年,陈光军出任原第二炮兵司令部二级部部长。军改调整后,出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情报局首任局长,是军委情报系统第一位非陆军出身的军事主官。2017年7月,以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助理身分,出席了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第二届维和出兵国军队参谋长会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