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 薪火赓续永流传

伾山文旅

<p class="ql-block">  ——非遗传承人宋庆春走进郑州市兴华街第二小学</p> <h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h5><h5> 一直以来,伾山街道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度挖掘和推广杨玘屯泥咕咕、东张庄柳编、寺下头布老虎、新东兴舞狮、角场营元宵等传统文化技艺,通过文旅融合、传统文化主题研学、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h5><h5> 3月6日,西杨玘屯村泥咕咕非遗传承人宋庆春正式接受郑州市兴华街第二小学的聘请,进校园兼职任教,将浚县泥咕咕文化广泛传承。</h5> <h5>  宋庆春老师为全校师生展示了他的绝活——一分钟捏制泥咕咕。宋老师信手拈来,捏、挤、塑、扎孔……几十秒时间,一只外形圆润饱满、颇具神韵的泥咕咕“大斑鸠”应运而生。孩子们被这神奇的魔力调动起兴趣,上台和宋老师现场学习泥咕咕的捏制。</h5> <h5>  随后,宋庆春老师面向学校“泥咕咕”社团进行授课,教授学生捏制泥咕咕“活头狮子”形象。宋老师把狮子文化讲解和工艺制作方法相结合,对学生细心传授。在宋老师指导下,社团学生每人完成了一件匠心独具的作品,各具表情和动态的可爱萌动的小狮子让孩子们成就感满满。</h5> <h5>  非遗传承人的言传身教,让学生通过体验认知到了非遗产品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深刻感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h5> <h5>  2006年6月,“浚县泥咕咕”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信息,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活态化石,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个见证者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h5><h5> 非遗文化进校园,讲座的是非遗,传播的是知识,寄托的是希望。今后,伾山街道将继续通过校园教育阵地,将教学活动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h5> <h5>  伾山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庆春简介</h5> <h5>  宋庆春,艺名“魂子”,男,汉族,1984年10月出生,浚县西杨玘屯村人,知名青年泥塑艺术家。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鹤壁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宋氏泥咕咕第七代传承人,曾获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鹤壁市五一劳动奖章”、“鹤壁市技术能手”、“鹤壁市首席员工”、“鹤壁市文明职工”等诸多荣誉,入选2021年“兴鹤聚才计划——‘鹤壁文化名家’”。</h5><h5> 他10岁开始跟随祖父辈捏制泥咕咕,初、高中时期边上学边捏制泥咕咕,潜心钻研泥咕咕制作技艺,艺龄20余年。曾多次应邀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协、省文化厅、省民协等主办的大型文化会展交流活动,并在国家、省级文化会展上屡获奖项,多件作品被国家、省级文化展馆、博物馆收藏。宋庆春本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春晚到计时”、“乡土”、“文明密码”、“生财有道”、“今晚看你的”、“走遍中国”“记住乡愁”等多个频道栏目以及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并入选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泥咕咕》等文化类书籍。</h5>

咕咕

文化

庆春

文化遗产

传承

鹤壁市

浚县

制泥

进校园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