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我用《孙子兵法》看俄乌战事(7)

杰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专业的事让懂专业的人去做</b></p> <p class="ql-block">俄乌战事,战场局势似乎对乌方越来越不利。马赫穆特乌军几乎被围,顿马斯联合行动指挥官莫斯卡列夫将军被解职,成为乌方战事失利的“背锅侠”,同时也彰显了乌总统泽连斯基与军方的紧张关系。</p><p class="ql-block">马赫穆特是乌克兰东部的门户,属于战略要地,所以泽连斯基给守军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死守到底。而在马赫穆特被围之前,美国和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都曾多次建议乌军尽快从此地撤离,但泽连斯基却执意要死守。结果打到现在,不仅马赫穆特已经守不住,乌军还被严重消耗,大量士兵白白送死。同时,大战之际仓促换将,并且还不给出理由,更犯了兵家大忌。这仅仅是泽连斯基“迷之操作”的一个例子。</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然而,泽连斯基曾搬出自己9岁的儿子,称他儿子“比任何人都懂战争”。这种没底线的吹嘘,如果不是把战争当成了“演戏”,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基因”了得,隐喻自己有“军事天才”。</p><p class="ql-block">泽连斯基为什么这么自负呢?其实,自负的背后往往是缺乏自信:他怕被军方抢了风头、抢了头功,怕被军方架空、被西方抛弃。</p> <p class="ql-block">泽连斯基从一位演员一跃成为一国总统,没有足够的政治、军事经验,理应在作战问题上倚重军方。但在他看来,自己智商高、能力强,既然能当总统,就能指挥军队作战。所以,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自己,喋喋不休地阐释自己的“主张”,经常是非常“自信”地下达命令,非常“坚决”地推翻军方的方案。</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简言之,“瞎指挥”的恶果是,扰乱了自己,而帮助敌人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领导者的指挥能力不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升。战争指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靠的既不是无师自通的“灵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临阵磨枪”。专业的事还是让懂专业的人去做,作战行动还是让懂作战指挥的人去指挥,就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那样,放手让张良、萧何、韩信们去干自己最擅长的事。</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即使像毛泽东这样的无与伦比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也深知自己的局限性,在指挥作战上既自信又不自负,既掌控全局又高度信赖战区指挥员,放权让他们施才建功;并且在战略全局、重大战役筹划上,毛泽东特别重视听取其他领导人和一线指挥员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主张,果断放弃自己某些不合理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就是说,将帅能力强而国君不横加干预的,能够取得胜利。在这方面,毛泽东堪称典范,苏德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挫败后的斯大林也是榜样,泽连斯基先生好好跟着学才是正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