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知青 美丽中国》——上海知青杂志卷首语系列之十六集

吴桂森(园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上海知青》杂志社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策划审核:王建国总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美丽知青 美丽中国》:《上海知青》杂志第十六期截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美篇插曲:蹉跎岁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编辑制作:吴桂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美丽知青 美丽中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第十六期卷首语 2012年12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王建国</b></p><p class="ql-block"><b> 两千多年前,孟子在谈到人的修养、锻炼时曾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历代有所作为者均将此奉为圭皋,激励自己。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公园20世纪下半叶在中华民族的非常时期,天降大任于知青,广阔天地行,寻真求诸野。一代知青身体力行。义无反顾走上了知青自新之路,不辱使命,终于在历史的巨大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今日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回眸先贤,诚哉斯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解读知青密码,探索知青元素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对知青文化的考察亦是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观照。中华民族已经凭籍“知青”这一最具乡土气息的中国元素,这一迄今为止最具向上精神的力量展现在世界舞台前沿。有文化论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p><p class="ql-block"><b>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在研究这一现象:知青将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走向产生何种影响?更多的人对此首肯:归来兮知青。</b></p> <p class="ql-block"><b> 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精神发展史。知青不败因其精神不败,知青归来,历史使然。尽管巨变中的中国不得已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销蚀着国人的灵魂,但知青不为其所动,赤子之心美丽如初,情怀依旧,风骨依然。</b></p><p class="ql-block"><b> 今天知青已走出了陕北的窑洞、黄海的滩涂,走出了冰雪北大荒,走出了南国橡胶林——但谁能说知青已真的走出来了,走出了那片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我们走得太匆忙,回首处,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在心中萦绕,我们知道要彻底弄清楚它,或许真的要用上一生。那些不会忘记的,一定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b></p><p class="ql-block"><b> 知青的经历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独特的给予和被给予。那段岁月成为青春搏击的最强音,同节气一般感知,和土地一起脉动,像庄稼一样成长,一代知青在自然的洗礼中感悟生命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走向广阔天地,今天依然天地广阔,天地有大美。我们曾经年轻,今天依然年轻,我们美丽,中国美丽。</b></p><p class="ql-block"><b> 是什么呼唤让一代知青涌泉回报第二故乡?又是什么愿景让黑河、佳木斯、新巴尔虎右旗,德宏州、嘉兴……将中国知青节铸成永恒的丰碑?是什么信念支撑起连续九届的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又是什么力量让知青广场、知青馆、知青墙……成为各地城市的著名地标?</b></p> <p class="ql-block"><b>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斯诺前瞻性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知道了延安。如今斯人已去,又有何人谱写《知青光耀中华》?岁月更迭甲子轮回,今日知青担当中国,当仁不让。中华绵长,孔子悠远,一代知青真真切切就在眼前。当我们打开这部“知青”传世福音书时,所有的知青都在,所有的故事都在,所有的知青部落都在,整整齐齐呈现在历史面前:一双双依旧明亮的眼睛、一张张沉实坚毅的脸庞、一支支砥砺前行的团队。中华民族整整一代优秀儿女高擎民族复兴的大旗,奋力前行,在所不惜。</b></p> <p class="ql-block"><b>  一代知青任重道远,但已听见历史之声:尚未完成,但已完美。谓予不信,请看今日之域中:知青美丽,中国美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