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大姐夫最早的军装照~拍摄于1960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大姐夫当农民的照片~拍摄于1971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姐夫的跌宕人生(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中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03.07</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四年国家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叫"四清"运动,在农村就是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儿,后统一确定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主要是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大姐夫的父亲那时在生产大队当会计,而且当了多年,正是运动的对象。那年初秋公社的三级干部(公社、大队、小队)和会计们都被集中起来办学习班,学习文件、提高认识、检讨工作、检查帐目、交待问题,一连几天都吃住在一起,不让回家。突然有一天,老爷子由两个工作队员"护送"回村了,而就在三人脚前脚后相随着快要走到村子中间时,老爷子突然加快脚步,猛然向井台奔去,到了井边便一头扎了下去。事发突然,等两个工作队员反应过来,跑到井边什么都来不及了。据说当时大姐夫的一位本家四叔在不远处看见了,迅速跑了过去,趴在井沿一看头还露在水面,便不顾危险顺着井绳滑了下去,用手一抓,只是一个帽子,人已经没影了。村子里的水井净深都不下四五丈,光水也有三四米深,下去一个人是根本看不到影的。人们迅速组织打捞,但捞上后老爷子早就没了气息。这件事儿震惊了村民,震惊了运动对象,也震惊了工作组,但这之前还发生了什么?真相到底如何?人们却不得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得到消息后,大姐夫连夜赶回家处理后事,之后又到公社找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并要他们把事情弄清楚,说:如果我爹真的贪污了,我当儿子的还,如果没贪污,要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之后大姐夫回到部队,把情况向首长做了汇报,并请休了一个月的探亲假又回到了家里。就在这期间四清工作队向部队告状,说他搞封建迷信活动,穿军装戴军衔戴孝,为反革命份子翻案,说他爹是国民党员等等。部队不敢怠慢,立即派人下来调查,结果跟大姐夫汇报的一样,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还是把他调离团部,派去三连当了连长。工作队不死心又继续告状,部队只好派人进行二次调查。这次调查找的都是工作队的人员,结果跟上次大相径庭,跟工作队说的一样。最后师里监察委员会决定给大姐夫开除党籍处分,保留军籍,作复员处理。在征求本人意见的时候,大姐夫明确表态:开除我党籍是组织的权力,我个人服从,但所据事实不符,并且把这个意见签在处理决定上。就这样一场无妄之灾突然降临,大姐夫的辉煌军旅生涯和大好前程到此戛然而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老爷子有文化,在旧社会就受顧给买卖家管帐,那时人也年轻,说跟旧政权的官家人没有接触那也不现实,但所谓的国民党员也只是一个传说,在土改时就有,却并没有真凭实据,也没有被政府所认定,而此时不知道工作队为什么又来翻这个旧帐。而说大姐夫搞封建迷信是说为他爹出灵时穿着军装打灵头幡,这一点在我的记忆中也是没有的,因为当时我在场,还听大人们议论来的,说他是军人不能打幡,那就让他二弟打吧。还有大姐夫当着人面都没敢哭,只在门后偷偷的掉几滴眼泪,对此亲戚们都很心疼他,为他鸣不平。况且出灵时并没有工作队的人在场,这些情况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至于老爷子是否有贪污,工作队事后也并没有给出结论。并且还是在一个多月前老爷子去部队时,大姐夫就曾问过他,现在搞"四清",你有没有贪污啊?要有就主动坦白,需要钱我来还,而老爷子一口咬定没有。这件事儿后不久,运动在当地就结束了,并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受到了处分,对老爷子也没有做出贪污、国民党员、反革命份子的任何认定,工作队的那些口头说词也都不了了之了。至于老爷子为什么寻了短见,至今都是个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冬季改土造田~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放养柞蚕~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面对这个处分,尽管大姐夫的心里有万般委屈,但在那样一个情形下,个人又能怎样呢?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他踏上了返乡之路,到 家的那天是1965年的1月份,农历腊月二十九。家里做了大豆腐,还放了不少油,但他是怎么也吃不下,当时的心情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第二天就过年了,这可能也是他人生经历中过的一个最具特殊滋味的年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这个年他过得心情特别压抑,但面对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五口之家,生活的责任不允许他消沉和懈怠,到了初六,整理好情绪他就同社员们一起到生产队上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开年的第一项农活是到河套刨河底的淤泥冻土块,用来改造农田。刨下来的冻土块有几十斤重,要从河底抱到河岸上,然后用车拉走,他就负责抱冻土块儿。必竟多年没有干这样的活了,一天下来,他的双手布满了血泡。大姐看着心疼就说:你明天别抱土块儿啦,去跟着装车吧!而他嫌丢人,坚持去抱土块儿。过了一个星期,手上的泡下去了,变成了老茧,身上也不觉得那么累了,人也慢慢的适应了。这活儿一共干了二十几天,直到完成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耕前,县里蚕业科给队里下了放养柞蚕的试点任务。队长考虑到大姐夫多年没干农活了,怕不适应,又觉得他人挺踏实,责任心强,还有一定文化,就把放蚕的任务交给了他。并配了几名助手,成立一个放蚕小组。县蚕业科事先派出技术人员给予培训指导,经过经心的准备,蚕场正式开张了。养蚕这活儿过去村里没干过,虽然过程中要不了多少体力,但技术性很强,从蚕蛾的羽化,到择偶配对,产卵孵化,到幼虫的分龄,布苗,转场,病害防治管理等等,都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还要有钻研精神和悟性。到了夏季看场时,每天都得守在山上,从天亮到天黑,一刻都不能离人,午饭都得换班儿下山去吃。还得不断的驱鸟(一般时候就是敲锣敲盆,鸟多时就放土枪驱赶),不然的话,一群鸟过来,一会儿功夫成百上千只蚕便进到鸟肚子里了。平时歇脚的简易窝棚里也是蚊子、蚂蚁成堆,蜜蜂、臭虫时常光顾,加上巡山时的洋拉子,经常被咬蛰出许多包,刺痒难忍,有时还会有毒蛇光顾,因此,这个活计也是很辛苦、很熬人的。但在大姐夫积极努力和几个人的密切配合下,第一次养蚕竞获得了大丰收,受到了县蚕业科的表扬,还给了大姐夫一百元钱的奖励。第二年上级给的任务少了,队里对人员进行了调整,由另外一个人与大姐夫一起放,也取得了丰收。后来为了保护森林,上级就没再给养蚕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第三年,队里看他干啥像啥就让他当了农业技术员,春天负责给种子拌农药及教大家如何使用化肥,夏天负责药剂防治病虫害和除草等。这个活占用的时间不多,其余时间就跟大帮一起干活,春播、夏锄、秋收、冬天打场等,两年的时间基本农活几乎都干遍了,完全适应了新的生活,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从水井挑水~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丰收的南瓜~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村里在村南河套边上的大排地开始种水稻,三个生产队各请了一到两户的当地朝鲜族人当技术员。给水田技术员的工分儿很高,光看水(从育苗到水稻收割前的整个过程)这个阶段就要给三千分儿,其全家的口粮还必须全是水稻。虽然水稻种得很成功,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尽管这样,朝鲜族人也不愿长期在汉族人的屯落居住,所以,各队就都为朝鲜族技术员配上了汉族人配合工作并兼学徒,大姐夫就这样又走上了水田技术员学徒的岗位。这一年在水稻育苗阶段,一天中午技术员回家吃饭,留下大姐夫在地里看苗,当他打开苗床上的塑料布观察苗情时发现,有的苗叶片发黄,且上面没挂露水珠儿,就扒开土看,发现这些苗没长出须根。技术员回来后,大姐夫就跟他说了这个情况,开始他还不太相信,结果扒开几床苗都有这种情况。技术员马上重视起来,说这是立枯病,多亏你这么细心,发现的早,现在打药还能救过来。后来经过打药果真救过来了。经过这件事儿,那个朝鲜族技术员觉得大姐夫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了,加上别的原因就搬回了朝鲜族聚居地,队里也正式让大姐夫当上了水田技术员,这一干就是十年。后来即便是当了队长也还是兼任着这项工作。在他看水的那些年,水稻年年丰收,并且比另两个队产量都高。曾经有一个队的队长想用更多的工分儿请他去当技术员,他果断地谢绝了,说那样对不起本队的社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以上的劳动项目,他还给队里的粉坊挑过水,每天上午60担、下午60担;早上两点钟起来,干到七八点钟,下午两点钟开始干到六七点钟,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能停。上午挤出来的一点儿时间还要干家里的活儿。冬天他还去厕所刨大粪,运回后还要加上玉米芯用大锅熬制肥料。每天刨回二百斤,生产队给记二十分儿,熬一锅记十分儿,这样他每天就能挣三十分儿,一个人顶三个人。就是凭着这股劲,他每年的工分儿在队里都是最高的,一个劳动力相当于别人家的两个劳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生产队的劳动,自己家的活计也是样样都不差,每年打的上千梱烧柴、近万斤的木头疙瘩、山上园田地里产的二三千斤的土豆,近万斤的窝瓜、面瓜、角瓜,还有种的谷子、玉米等都是他起早贪黑背回来、挑回来的。冬天的时候天刚蒙蒙亮他就起来往山上挑粪,然后打一挑木头疙瘩回来,吃了早饭再去队里干活,一点儿都不耽误。村里有些人家柴火年年不够烧,而他光卖木头疙瘩的钱就一二百元,面瓜籽也能卖五六十元。孩子们每天被分配掏"瓜"籽的任务,那些个"瓜"肉就用来喂猪。大姐除了日常做饭、洗衣、料理家务、侍候孩子之外就是养猪。大姐养猪是一把好手,每年都养两口以上,一口卖给国家、一口杀年猪。大姐养的猪总是村里最大最肥的,杀的年猪最小的也三百斤以上,最大的都养到五六百斤。大姐采猪菜经常走出去十几里地远。到了夏天孩子们每天也都有采猪菜任务,必须完成。到了秋天秋收过后大姐就去地里捡苞米和黄豆用来为猪催肥。除了养猪,大姐的缝纫机活儿做得也不错,自己买了缝纫机后,全家人的衣服多数都是自己做。大姐做的饭菜也是非常好的,独创的馅儿饼拍烙法很有特色,还有烙的黄面饼子、攥的面汤子都非常好吃。1966年三外甥出生,1969年老外甥出生,一个七口之家的日子就是凭着大姐夫和大姐的这种不服输、不气馁、辛苦劳作、拼搏精神过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成了村里响当当的一等户。大姐夫和大姐虽然平日里十分勤劳节俭,但为人处世并不死板,每年杀年猪都会把村里的近亲属请来吃肉。每年正月姥姥会从舅舅家到我家串门,大姐和大姐夫都要至少请姥姥吃顿饭,或者住上两天。每年大姐夫还会给孩子们种些甜杆儿、炒爆米花儿的洋苞米、哑巴穌苞米、葵花籽等。冬天的时候,我和堂兄弟偶尔去大姐家玩儿,大姐夫就张罗着给我们炒这些东西吃。他当兵回来后原来家里的两间老房子留给三弟娶媳妇了,自己拿钱又借了一部分另买了两间房子住。带回来的一条皮腰带给了二弟。一顶新的棉军帽也被我换过来了(这个他可没吃亏,我用的是一顶上好貉子壳帽子,比他的暖和多了,他正好干活戴,戴了十几年呢)。当初他刚回来时不少亲戚朋友及村民们都曾为他担心过,以为他再也干不了农活儿、养不了这个家了,而他却一干就是十六年,这十六年如一日的表现,终于让所有认识他的人彻底地服了气。当然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辛苦、挨了多少累、流过多少汗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3月的一天,大姐夫正在村里参加打井劳动,忽然大队的广播喇叭喊他的名字,叫他到镇政府去,说有人找他。他从井下上来,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就带着满身泥土向镇政府赶去。不知这一去他会见到谁?也不知高音大喇叭的那一声呼唤又是否会给他的命运带来什么新的变数?(后情待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水稻田间管理~来源于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收割水稻~来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