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仙境“清音阁”

山人

<p class="ql-block">来到峨眉山,如果说不登金顶等于没到峨眉,那么不到清音阁就是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地处峨眉山上山下山的中枢,与龙门洞素称“水胜双绝”,历来是峨眉山十大胜景之一。面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浓绿重彩,精工点染。</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水独特。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流经15公里,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流经15公里,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清音阁就是修在这峨眉山两大水系黑龙江和白龙江之间的山梁上,凌空高耸,形势险峻。山水相连,红绿对比,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p> <p class="ql-block">前往清音阁途中,路右侧建有“良宽诗碑”,缘自于公元1825年的秋天,一根神奇的“峨眉山下桥”桥桩悄然漂流到了日本越后宫川滨。诗僧良宽触动感慨,题“峨眉山下桥杭”诗一首,更为它增添了传奇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90年代,在柳田圣山、棚桥修二等诸多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日中友好汉诗协会和乐山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在清音阁修建了具有浓郁日本风格的良宽诗碑亭,并在碑亭两旁配建了镌刻着良宽和尚遗像和生平文字的石碑及“峨眉山下桥”长达6000公里的东流历程图。亭中有一褐色天然石,采自日本诗僧良宽家黑姬山,石正面刻良宽诗《峨眉山下桥杭》手稿:“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石背面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庚午仲夏题日本良宽禅师诗碑》诗:“禅师诗句证桥流,流到宫川古渡头。今日流还一片石,清音长共月轮秋。”</p> <p class="ql-block">沿山路前去,前面有一亭横跨两水之上,名为“牛心亭”。</p> <p class="ql-block">牛心亭为平面六角造型。翼角起翘、屋顶宝顶,环美人靠椅,显景致灵巧。亭与自然山水相互衬托,又相互融合,构成诗话意境。</p> <p class="ql-block">坐与亭内观黑白二水,可见两股飞瀑而下,冲击着潭中牛心形状的怪石,汹涌澎湃,溅起层层水花,大有山随水动之感。牛心亭的柱上悬挂清末“成成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撰书的楹联:“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表达了文人墨客的赞美之情。</p> <p class="ql-block">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这里一年四季,无论昼夜,回荡着流水声,水声单一而清晰,加上两桥,故而誉为“双桥清音”,成为峨眉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远观双飞桥,在水雾中恰似两道五色缤纷的彩虹。难怪谭钟岳的纪游诗《双桥清音》云:“杰然高阁出清音,仿佛神仙下抚琴。试立双桥一倾耳,分明两水漱牛心。”用传神之笔描绘出“双桥清音”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近眺急流之中牛心石,黝黑光亮,凝聚着两亿多年的历史和生命,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仍巍然不动。 惊涛拍石,发出阵阵的轰鸣,声传四周的深谷幽林之中,恰如古琴弹奏,时而清越,时而深沉,时而激昂,任人领略“清音”之趣。</p> <p class="ql-block">走过牛心亭,就是接王亭。</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前的“接王亭”,原为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子蜀献王朱椿来游峨眉山僧人迎建。后有《峨眉伽蓝记》称:“阁下旧有接王亭,王者孰谓,谓御前头等侍卫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说,当年,海清伍格亲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为了迎接他,“拆掉旧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p> <p class="ql-block">亭内地面有“离垢”二字,源于梵语“离垢地(vimala^-bhu^mi)”,音译维摩罗普。又作离垢、无垢地、净地、具戒地。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十地位之第二位。入于此地得守清净戒行,远离烦恼垢染。又以此地具足三聚净戒故,亦称具戒地。</p> <p class="ql-block">步上台阶,举目望去,对面清音阁主阁凸现眼前。相传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召东京(今河南开封)天寿院僧继业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赵光义即命将这些圣物择其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汇地,发愿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养终身,寺院建成后取名前牛心寺。</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年(1369年),安徽凤阳凤凰山龙兴寺(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后改名皇觉寺)僧人广济禅师因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称帝后,广济不愿接受朱元璋的宣诏,便入峨眉山禅隐于此。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即取晋朝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后广济禅师圆寂在后牛心寺。</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殿堂内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在清音阁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1200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信在大峨寺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风雨无阻;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倾听着“清音”返回庵中。</p> <p class="ql-block">走出清音阁前行,狭窄山路边耸立着一组摩崖石刻。细细看来,讲述了唐、明、清君王与峨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游山摩崖石刻》。李渊建立唐朝,奉道教教主老子(李耳)为祖先,峨眉山是天真皇人(即后世的老子)修道之处。太宗李世民做太子时,有一年的秋天来成都视察军事,特地来峨眉山祭拜老子。此时正是他同太子李建成争斗激烈,秀美的峨眉山景,也没有改变他对李氏王朝担忧的心情,写下了“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p> <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摩崖石刻》。相传朱元璋小时,安徽凤阳发生灾荒,他的母亲带他投奔在峨眉山出家的舅舅宝昙和尚,受到佛法启迪。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封宝昙为国师,主持峨眉山事务。宝昙居蜀数十年,戒律大行,奠定了峨眉山佛教鼎盛基础。朱元璋亲撰律诗予以褒奖: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心,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p> <p class="ql-block">《康熙游峨嵋山摩崖石刻》。君临天下,敬天地父母州長为先,康熙为寻岀家的父亲顺治,从简潛行到了峨嵋,被沿途的男耕女织、秀美景色、裊裊梵音、超凡脱俗所感悟,欣书‘’忘尘虑‘’三字敇刻于岩上,大臣葛哈齐、头等侍卫海清、乾清门头侍卫五哥、兵部员外郎德其内等人奉旨降香峨媚山、赐经书、赏法器于清音阁接王亭。</p> <p class="ql-block">从清音阁可去往峨眉山猴生态区。</p> <p class="ql-block">沿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总是在江两岸萦回纡折。过去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而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现在两岸沿江修建了木栈道,涉水的地方建起了小桥,游客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沿途两岸瀑布轰鸣,山鸟吟唱,野花点染,怪石峥嵘,山道曲曲弯弯,随着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行至“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深处,有一峡谷,名白云峡。峡外开阔明朗,峡内险壮清凉,峡内外温度差别较大,感受对比强烈。</p> <p class="ql-block">看到“南无阿弥陀佛”石刻时,栈道已经变成了隔河相望的两条,两旁的山仿佛被人从中间劈为两半。向上仰望天空仿佛变成一线,这就到了传说中的“一线天”了。</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位于清音阁西南1公里白云峡内,是景区的一泉峡景观。两山壁立如削,形成夹缝,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穿峡而过,栈道曲折婉延。凭栏俯视,碧潭微波荡荡,清流见底,仰望绝壁,唯见一线蓝天,景色幽奇。它兼有峡谷雄秀幽曲之美,与泉水清凉纯净之妙。</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线天,但见130余米长的黑龙江栈道穿过峡谷,回廊宛转。两边峭壁上还残留着无数洞眼,为昔日憎人架设栈道所遗。据1976年出版的导游书《峨眉山》介绍说:“过去,栈道险窄简陋,游人时有坠落。”80年代初,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游览清音阁、洪椿坪后,在《峨眉道上》一文中感叹道:“人们依然称此为‘栈道’,这也很好,让人们走在坚固桥梁上,莫忘古代攀越栈道之艰险。”进入峡谷、踏上栈道,昂首望去,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高200余米,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开,透过疏藤密蔓,枝梢叶尖,露出蓝一线,约宽3米,最宽5米,故此景名“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附近就是自然生态猴区,是峨眉山猴群的聚集地之一。众所周知,峨眉山的灵猴最熟悉的是僧人,多少年来,栖居峨眉山的猴子在冬天无处觅食的时候,都跑到就近的寺庙里,向僧人们讨一口饭吃。久而久之,能模仿僧人念经打坐,人称“猴居士”。峨眉山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名藏弥猴,别名四川短尾猴,俗呼“山儿”意指猴是大山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回程,途经清音阁下方约500米处黑白二水交汇形成的“宝现溪”,可见溪水里有一白石坝,人们叫它“斗龙坝”,这里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相传峨眉山黑白二水是分别来自山上两条巨蟒白蛇与青蛇的修炼之处白龙洞和黑龙潭。白蛇和青蛇分别是一对修炼千年的蛇妖,它们经常结伴在“宝现溪”一带修练,如影相随。青蛇属雄性,多年一直暗恋雌性的白蛇,但白蛇太美丽了,让青蛇望而却步。有一天,在习武间隙,青蛇终于鼓足勇气,表达了对白蛇的爱意。此时的白蛇心中已经有“白马王子”许仙,对多年相伴修行的青蛇不好直接回绝,就玩笑着说:“想与我成婚,打赢我就成!”青蛇自恃修炼多年,功力不差,应该和白蛇有一比,就爽快地说:“好,如果我打赢了你,你就嫁我为妻。”青蛇随手折断一根竹子,向空中一抛,变成了一把银光闪闪的宝剑。白蛇立即说:“如果你打输了,就滚回你的黑龙潭。”青蛇想:万一打不过白蛇,我又不愿离开白蛇,就默默陪在她身边,岂不是好?。便说:“不行!如果我打输了,不再回黑龙潭,我就变成女子,做你的女婢,一辈子服侍你。”白蛇立即说:“好,一言为定!”于是他们在这个白石坝上开始了蛇与蛇的大比武。青蛇性急,没等白蛇站稳,就挥剑刺去。于是,他们在峨眉山中的宝现溪白石坝上大战起来。他们上翻下滚,飞腾空中,打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他们你来我往,斗力斗法,大战了三天三夜,青蛇终于技不如白蛇,败下阵来。青蛇重感情,守承诺,就地转了三圈,两手上下舞动三次,脑壳左右摇晃三回,向空气中喷了三口青烟,顷刻间变成了美丽的姑娘,成了白蛇的侍女。白蛇不忘多年在一起修炼的感情,把青蛇认做了妹妹。后来,青蛇陪着白蛇下峨眉到杭州,相随一生,见证了流传千古的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黑白两水汇流下山,在山谷开敞处形成了一个湖,名为“清音平湖”,面积约30万平方米,系绿色生态湖,水质纯净,清澈透底。四周青嶂翠峦环抱,古木参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深深浅浅,点点滴滴,真不知是树映绿了湖,还是湖染绿了树。置身于其间,只听绿树浓荫处,鸣蝉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p> <p class="ql-block">清音阁的景色实在是美的无法形容,令人流连忘返。特寻一幅山西畫院珍藏的近現代李行簡“峨眉山清音閣圖”,及读者马宏题诗,以留记忆于诗情画意之中:</p><p class="ql-block">峨眉多勝境,重山起清音。</p><p class="ql-block">黑白匯二水,雙橋接王亭。</p><p class="ql-block">千年臥雲寺,百代華嚴經。</p><p class="ql-block">椿坪留明月,龍潭映禪心。</p> <p class="ql-block">再见,清音阁!好一幅水墨丹青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