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武惠”。因其孙女为宋仁宗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故累赠为太师、尚书令、鲁王。</p><p class="ql-block"> 曹彬有子八人,次子曹琏英年早逝,三子曹珝、五子曹玹、六子曹玘、七子曹珣名气较小,长子曹璨、四子曹玮、八子曹琮继承父风,成为曹氏家族第四代成员中的精英。(从曹业开始算第一代)</p><p class="ql-block"> 在曹彬的儿子,孙子,重孙及以后的子嗣中,任将职者仍绵延不绝。曹佾之子评至平海军节度使,在宋徽宗朝曾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另一子诱至安德军节度使,曾在宋徽宗时以枢密副都承旨的身份权勾当侍卫马步军司公事。曹诱之孙湜,尚宋徽宗女崇德帝姬,继为武职。曹璨、玮及琮的后裔,也有统军为将者,其中曹诵在宋哲宗、徽宗时期,曾任侍卫马、步军司主官,曹琮之孙诗,又娶鲁国大长公主,继为武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到北宋灭亡之际,曹氏后人曹曚仍以外戚身份为禁军大将。郭倪《侍卫马军司题名记》又作曹濛。还有史料记载:靖康元年正月,“李纲充亲征行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曹矇充亲征行营副使”</p><p class="ql-block">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消亡。曹彬后代在朝为官的子孙被迫随南宋王朝南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室南渡,当时的护驾大将军就是曹朦(在福山曹氏中记为曹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宋故燕国太(秦熺)夫人曹氏墓志</p><p class="ql-block">夫人曹氏,其先真定灵寿人,国初枢密使、济阳武惠王彬之六世孙女。曾祖监(譼),故文思副使。祖晁,故赠中散大夫。父洸,故任通直郎。</p><p class="ql-block">夫人天姿静淑,识趣超诣,年十三适江宁秦氏,为太师忠献申王(秦桧)之家妇,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秦熺)之夫人。初,先王太师偕两国,冲真先生尚无恙,夫人入门事舅姑,曲尽敬顺,滫瀡(xiǔsuǐ)之奉,剪纫之具,宾客豆觞之湏,秋毫皆夫人力也。</p><p class="ql-block"> 上文是秦桧儿媳妇曹氏的墓志铭,也是最接近最可考的曹彬南渡后裔,</p><p class="ql-block"> 南宋灭亡,在临安,应天的的曹彬后裔就各奔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时期曹浩续编)记曹彬后人四支十八房南迁,曹姓占了江苏、浙江人口的一半。 </p><p class="ql-block"> 《江苏常熟釜山曹氏家谱》记曹彬子孙多迁徙外地,其中多数是南渡迁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苏和浙江一带。 </p><p class="ql-block"> 苏州地区常熟毓秀堂福山曹氏称始迁祖曹钰曹彬之五世孙。分居于常熟福山,谢桥,海虞以及南通余西,如东。宋代曹彬子孙随康王南渡,由汴徙吴,居常熟福山鹿庄里,并为江南望族,江浙一带曹氏多肇始福山曹氏。</p><p class="ql-block"> 常州地区金坛继美堂曹氏称曹彬后裔。南宋初年随高宗南迁定居句容曹庄,再迁宜兴新(辛)市、琅玕,又迁金坛长溪等地。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子孙散居常州附近各地</p><p class="ql-block"> 无锡地区黄巷三桂堂曹氏称始迁祖曹鹤轩为曹彬十世孙,蓉湖三桂堂曹氏称始迁祖曹云轩为曹彬十一世孙,锡山曹氏称曹彬十二代孙曹友闻字允叔,为大宗始祖,十一世遯(dùn),遯子坤(字步蟾)于明洪武初年迁居锡山溪河之南石塘桥曹巷,锡山曹氏遂以遯为始祖,始迁祖为明代的曹坤</p><p class="ql-block"> 江阴地区繖墩曹氏明清曹氏望族,代有官宦,是为世家,始祖子英公元末人,据最新考察有可能是福山曹氏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查询江苏家谱记载,最早的是福山曹氏,元代始祖,常州地区是元末明初,无锡是明朝中叶,共同点为都是尊曹彬为始祖的,根据地图来看只是迁移路线有不同,从南京出发,一路翻山跃岭过茅山到武进地区,一路横跨长江,从江北到无锡苏州地区。</p><p class="ql-block"> 长三角曹氏文化促进会长 曹洲</p><p class="ql-block"> 2023.3.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