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守琴名师工作坊】春意闹枝头,习作送春风——记谢守琴名师工作坊活动二:三月语文素养提升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心灵天迹

<p class="ql-block">  最是一年好风景,正是橙黄橘绿时。教研花开,馨香满怀。2023年3月6日,在武汉市晴川高级中学报告厅隆重举行了“汉阳区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流程,即“专家报告”、“课堂展示”、“成员点评”。全区语文人翩翩而来,思想激荡,摇曳漫天星火。</p> 专家报告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杨金水专家从“剧透三堂作文展示课”、“写作中的事理逻辑是什么”、“写作中为什么要把握事理逻辑”、“写作中怎样表达事理逻辑”以及“写作中表达事理逻辑的效果”五个方面介绍了《写作中的事理逻辑》。</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二个流程——“课堂展示”,分别由来自汉阳区弘桥小学黄瑶老师,第三寄宿中学卢中林老师和武汉晴川高中的赵焕老师进行“作文教学全学段衔接教学”的课例展示,三位老师的习作教学受到与会领导、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汉阳区弘桥小学黄瑶老师《那一刻,我长大了》授课生动、逻辑清晰,对学生的习作逻辑层层引导。从“想长大or不想长大”导入习作,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让学生一步步明白这次习作是心灵的成长,要发自内心,写出真情实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入手,细微处见真情才感人。让学生根据例文修改,确立中心,然后抓住“那一刻”的情形如何具体描写,突破这个习作难点。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提纲,老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提纲最后谈收获。</p> <p class="ql-block">  第三寄宿中学卢中林老师《追本溯源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写作中的事理表达》课程逻辑缜密,构思精巧,启发生动,引导有序,将写作中的事理表达抽丝剥茧,带着学生追本溯源,分析材料、分析素材,寻找材料中的事理逻辑,探讨素材中事理表达的问题,高效解决了审题、素材支撑的问题,不仅限于议论文的纬度,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作文表达有极大的帮助,也让听者受益匪浅,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武汉市晴川高中赵焕老师围绕“手机该不该进校园”呈现了一节生动的课堂。明确要素,拆分话题;分析特点,逐条列出;合理判断,得出结论;分析原因,论据支撑。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老师所引导、教授的方法不同。赵老师遵循事理逻辑,提升思维品质,对学生写作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引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  小学作文课以生活体验为抓手,引导学生由情析理;初中作文课启发学生追根溯源,发现事件背后的本质;高中作文课则重视逻辑的合理建构。三堂作文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汇展,鲜活地诠释了汉阳“品质教育”的内涵,也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小学定位在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初中定位在思考的激活和视野的拓展;高中定位在发散的眼光和探究的思维。每一个阶段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最终实现三个阶段的自然过渡。</p> 成员点评 <p class="ql-block">   谢守琴名师工作坊李珺组长认为,黄老师的这节习作课让我耳目一新,也给我了诸多启迪。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实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的问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p> <p class="ql-block">  张依箫老师认为,黄老师的作文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语言亲切,融入在孩子们中间,以学生为中心,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回归生活,用三个具体事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点滴,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反馈,根据“没有长大的表现”、“触发长大的那一刻"、"我的感触和思考"、“我长大的表现”完成提纲,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形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李严老师认为,黄老师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权利还给学生,减少了他们写作的束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侧重自我寻找和自我体验,并抓住了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真实地为多元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多元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机会。</p> <p class="ql-block">  黄璐瑶老师表示,黄瑶老师的这节课,将“成长”这个话题以清晰的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在写作中怎么样表达事理逻辑。特别一个女孩眼含热泪写下《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黄瑶老师教学最成功的一刻!孩子和老师的声音都哽咽了,很真、很善、很美……</p> <p class="ql-block">  张雪老师认为,黄老师的这堂作文课受益匪浅,尤其是我们最近刚好上到这节作文课,听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这堂课思维还是不够严密,回去后我想借助黄老师的课件再带着学生梳理一遍。黄老师这节课的亮点是她始终聚焦学生是否把这件事儿的逻辑写清楚,并围绕这一点展开教学活动,先让学生理清事件的内在关系,再以范文为支撑并及时点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路越来越开阔,妙语连珠,并完美完成了自己的习作提纲,为正式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李佳丽老师认为,黄老师注重事理逻辑,抓住作文本质。什么是“长大”呢?可以是浅浅的皱纹,可以是心爱的球鞋,还可以是同学们鼓励后的信心……黄老师注重提纲的引导,思路清晰。通过我没有长大的表现、触发“长大”的那一刻、我的感触和思考以及我长大的表现,循循善诱。小学、初中、高中,三堂习作课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螺旋式上升的,也为我们今后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的教师,相同的梦想;不同的设计,相同的目标;不同的风格,同样的精彩。这次习作盛宴,必将给我们习作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我们坚信:只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持续研究,习作教学的道路一定遍地鲜花,芳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教育是一捧花的种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们都是种花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徜徉在语文教育的百花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行走在漫漫的教研之路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守护、眺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只为最初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能一直绽放!</b></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李佳丽</p><p class="ql-block">审稿人:谢守琴 李珺</p><p class="ql-block">谢守琴名师工作坊成员:谢守琴、李珺、张雪、吴芬、张依箫、黄璐瑶、李严、曾敏、李佳丽</p>

习作

学生

老师

事理

教学

逻辑

写作

作文课

长大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