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惊蛰

孔宪青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二十四节气——惊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15-4《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惊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邮政2015年2月4日发行2015-4《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1套6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1)T 立春 1.2元 1599.99万枚</p><p class="ql-block">(6-2)T 雨水 1.2元 1599.99万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3)T 惊蛰 1.2元 1599.99万枚</b></p><p class="ql-block">(6-4)T 春分 1.2元 1599.99万枚</p><p class="ql-block">(6-5)T 清明 1.2元 1599.99万枚</p><p class="ql-block">(6-6)T 谷雨 1.2元 1599.99万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号:2015-4</p><p class="ql-block">邮票规格:上圆弧长30.76毫米,直边长48毫米(扇形)</p><p class="ql-block">齿孔度数:13度</p><p class="ql-block">整张枚数:12枚(2套,6枚连印)</p><p class="ql-block">整张规格:196×185毫米</p><p class="ql-block">版别:影写</p><p class="ql-block">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p><p class="ql-block">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p><p class="ql-block">篆刻者:殷延国</p><p class="ql-block">印制厂:北京邮票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邮票资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一)》邮票图案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主题是春耕,票面采用中国扇面画的排列方式,绘制采取国画小品的形式。<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序(6-3)J的邮票图案名称为“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万物复苏,邮票画面中草木发芽,山色青绿,流水潺潺,大地一片春耕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二十四节气】</b></p><p class="ql-block">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古代汉族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利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定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按照天文学的惯例,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推进了社会进步,而且,也日渐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领域,为全世界华人所认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