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花弧》,里面记载了很多孩提时代春天的美味,有春韭、菜苔、大蒜,还有河塘里的田螺,却一直没有写过香椿头。</p><p class="ql-block"> 香椿头,是香椿枝干头上冒出的那点红色嫩芽。</p> <p class="ql-block"> 香椿树虽然只是一棵不婆娑不婀娜的非常普通的树,但它的叶子价格不菲,节令期也不长,吃法却几乎没有变化。最简单的是凉拌,把洗净的香椿头放到开水里焯一焯,待香椿转绿捞出,沥水切碎,加盐和少量油,即可上桌食用。</p><p class="ql-block"> 家常的吃法是香椿煎鸡蛋,香椿拌豆腐等,皆美味。因自己从事餐饮许久,还吃过四川的椿芽炒鸡丝,陕西的炸香椿鱼,更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传统菜。</p> <p class="ql-block"> 外婆爱吃香椿。早春二月,当香椿树仅仅萌发了几个小红点的时候,外婆会带我一起用鸡蛋壳罩在香椿树的枝头 ,等椿芽卷了满满一鸡蛋壳时摘下。这样的香椿头更加名副其实,脆嫩,风味殊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经鸡蛋壳罩的香椿,就轻盈地伸展开来。香椿头,从颜色到造型都漂亮,叶厚芽嫩,绿叶红边,望去,犹如玛瑙、翡翠雕刻而成的羽毛。香椿冒得盛时,整棵树都被淡淡的清香笼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外婆吃香椿是欣慰的,她专心细致,安静而满足。香椿的香,是清香,只可自己意会却无法对人言传的香。咀嚼时,香气会变得悠长而浓郁。昨天和朋友吃饭说起前天去固城湖边挖的野蔊菜,后来又谈到上一篇写的草头的时候还说起了香椿头。他说起他有次在山中采茶时偶遇的一个老茶人。老人的女儿知道父亲喜好香椿头,家里的香椿树芽采来好多,用盐抹过腌入坛中。托人带给山中的父亲。每当有人来品茶时,用小碗挖出一点,佐以豆干、麻油,当作茶点。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呷了一口刚煮的热黄酒:那个味道真真是好!他微闭着眼睛,眉毛额头越来越舒展,仿佛香椿头的香和此时黄酒的香,相得益彰的穿透肺腑,一下子令他活色生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春天里,香椿头蓬勃地生长着。直到谷雨过后,香椿的叶子渐变了颜色,春天也尽了。“雨前椿芽如嫩丝,雨后椿芽如木质”,谷雨过后的香椿头芽纤维老化,虽有香气,已不可食。</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香椿树多不高大,不过是数米上下,大概为了方便人采摘吧,有的才一人多高,枝条旁出类灌木。高大的香椿树,我只在高淳的塔园里见过。数米高的香椿树,兀立在四方宝塔旁侧。老师每次都叮嘱我:你想吃早点去摘啊,晚去就没有了。那天拎着篮子去摘,香椿芽好像长得比往年都茂盛。我蓦然想起庄子《逍遥游》中的话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想来,香椿树还是长寿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人诗词中写到香椿者很多,写得最好的,我以为,还是唐时牟融《送徐浩》中的“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p> <p class="ql-block"> “堂上椿萱雪满头”,这样的句子,只要在心头念一念,就让人止不住要落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我的外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