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随笔-惊蛰

秋天jy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原名“启蛰”,后因西汉景帝名刘启,为避讳而改称“惊蛰”。惊蛰在公历3月5日和6日交节,今年在3月6日。惊蛰时节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应节而至,万物复苏;春雨随风潜入,百花始放。大地更换春装,生气盎然。我国一些地方邮政部门刻制的相关邮戳,借助于春雷、细雨、花卉、虫鸟等元素,形象地展示了惊蛰的节气特征。 我国香港特区2020年2月4日发行《二十四节气—春》邮票,其中第3枚即“惊蛰”。票型为半圆形,两枚颠倒横联印刷,形成一个圆。票面中山峦、树木、松鼠、蝴蝶、飞鸟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既表现了万物萌动的生机,也体现了乍暖还寒的料峭春意。造型、图绘新颖别致,深得邮人喜爱。 古人描绘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有“三候”之说,惊蛰的“三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到,桃花率先开放,《诗经》赞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带给人春的信息,春的温暖。我国2013年3月16日发行了《桃花》特种邮票12枚,下面是其中的两枚: 仓庚就是黄鹂,也即黄莺。《禽经》说:“仓鶊,黧黄、黄鸟也。”晋张华注:“今谓之黄鹂,黄莺是也。”黄鹂是鸣禽,以昆虫为主食。惊蛰之后,昆虫繁衍,黄鹂食物充裕,格外活跃,鸣声洪亮悦耳。徐志摩有一首《黄鹂》诗,前几句说:“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我国1982年9月10日发行了一套《益鸟》邮票,第3枚即我国常见的一种黄鹂——黑枕黄鹂。 至于“三候鹰化为鸠”,则有误有实。古人云:“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说鹰、鸠互相转化,当然是荒谬的。但这里说的“鸠”,实指布谷鸟,亦即大杜鹃。《益鸟》邮票的小型张描绘的就是大杜鹃。惊蛰时节,漫山遍野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让人们据音联想,感觉布谷鸟是在敦促自己收拾农具,准备春耕。 二十四节气跟农耕文化息息相关,惊蛰意味着春耕的开始。农谚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我国2015年2月5日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一)》邮票第3枚“惊蛰”的主图,反映的就是惊蛰时节农民驭牛耕作的情景: 1999年3月16日我国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第1枚《牛耕》则是古人的春耕图。 惊蛰又有吃梨的风俗。惊蛰时节,温差变化还比较大,天气干燥,吃梨可以润肺生津,预防咳嗽。又一说,“梨”谐音“离”,吃梨寓意远离害虫,远离疾病。上海邮政部门2018年刻制一枚邮资机宣传戳,图案即取材这一风俗。 惊蛰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愿人们辛勤耕耘,迎接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