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游学(七零八)陕西考古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A)考古历程篇

石头

<p class="ql-block">  陕西考古博物馆于2021年12月建成,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利用考古出土文物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南依秦岭,东临香积寺,总面积10753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区面积10000平方米。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展出文物4000余件(组)。展览厅主要用于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室外有田野考古专题展示区、历代砖砌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p> <p class="ql-block">  陕西,古隶雍梁之域,秦巴南茸,朔漠北横,关河设阻,泾渭络通,《禹贡》称"上下之田"。炎黄诞寿,周秦立国,汉唐置都,中枢天下几千年。历史沧桑如云烟过眼应时散尽,厚土沃壤中的文明存迹、文化印痕,让古今之人每每寻问。追溯文明源流,铸就国史新篇。触摸周秦汉唐昔日辉煌,构筑中华文化自信根基。考古识中国,华章看陕西。</p> <p class="ql-block">  ↓吉金刻石存古迹。镌刻文字,颂功纪事,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传统。吉金刻石,远古之事得以永久保留,千年文脉得以永续传承。凡钟鼎碑碣出土,历朝历代向来珍视,藏之若宝;文人墨客稽古传诵,拓墨描形考释著录,书之不绝。好古而藏,考古屡征。</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收藏古物之好,始自周时,积习于汉唐。至宋代蔚然成风 。钟鼎碑碣,稽古究原的金石学应运而生,被赋予了证经存理的时代意义。清代乾嘉时期,受风糜一时的考据学牵引,金石研究日益兴盛,方家竞论,名著丛出,飚然成为一门显学。为近代考古学的萌芽准备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大量的研究资料。</p><p class="ql-block"> ↓录盨(Xu)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982年西安灞桥区三店村西汉王许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玉琮 新石器时代陶寺文化(距今4400~3800年) 2005年韓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p> <p class="ql-block">  ↓玉壁 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距今4300~3700年) 2007年韓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560。</p> <p class="ql-block">  ↓玉杖首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2007年韓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560。</p> <p class="ql-block">  ↓立鸟玉佩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2007年韓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502。</p> <p class="ql-block">  ↓玉戈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2005年韓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p> <p class="ql-block">  ↓球腹簋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2013年宝鸡石鼓山墓地M4</p> <p class="ql-block">  收藏考订补史佚。古器、碑刻文字考释,至北宋时成为一门显学一一金石学。是时理学兴起,引发复古思潮,金石器物作为"古礼"实证,吸引诸儒研究著录。墨拓技艺、印刷技术的成熟,为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使著作得以流传,清乾嘉时达到顶盛。金石学证经补史的学术传统,成为中国考古史学倾向的主要源头。</p><p class="ql-block"> ↓三足铭文鼎 北宋(公元960~1127年) 2007年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吕义山墓。</p> <p class="ql-block">  ↓三足铭文錞 北宋(公元960~1127年) 2007年蓝田呂氏家族墓园吕大临墓。</p> <p class="ql-block">  ↓青釉瓦棱簋 北宋(公元960~1127年) 2007年蓝田呂氏家族墓园呂英墓。</p> <p class="ql-block">  ↓铭文磬 北宋(公元960~1127年) 2007年蓝田呂氏家族墓园吕大临墓</p> <p class="ql-block">  ↓石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2007年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吕义山墓</p> <p class="ql-block">  ↓ 折耳带盖鼎 汉(公元前202~220年) 2006年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p> <p class="ql-block">  科学考古,兴史救国。二十世纪初,西方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传播到中国,加之传统金石学的积淀,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是时列強环伺,救亡图存为时代风气,兴史救国为学界之任,一批肩负国家民族振兴重任的中国学者们开始走向田野,以寻找中华文化源头、建立上古史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考古学,被赋予了健全民族意识、建立国家信史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红烧土 2020年咸阳秦都区永安堡村陶窑采样,刻有东汉"建初"年号及工匠名。</p> <p class="ql-block">  ↓夯土 2021年秦咸阳城6号宫殿建筑遗址采样</p> <p class="ql-block">  ↓五花土 2021年咸阳渭城区底张墓地采样</p> <p class="ql-block">  ↓原始生土 2021年咸阳渭城区底张墓地采样</p> <p class="ql-block">  ↓灰坑土 2021年泾阳蒋刘仰韶时期遗址H8采样</p> <p class="ql-block">  ↓考古地层学的概念来源于地质学,是通过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並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的年代早晚关系。</p> <p class="ql-block">  1934年考古落铲斗鸡台。在甲骨文、殷墟考古实证殷商史的基础上,以探索周秦初期文化为目标,国立北平研究院和陕西考古会于1934年起对宝鸡斗鸡台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学初步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发掘项目之一",为陕西考古之肇端,也成就了苏秉琦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考古学家。</p> <p class="ql-block">  ↓高领袋足鬲 刘家文化中期偏早(约公元前1200年) 1981年宝鸡扶凤刘家墓地M8</p> <p class="ql-block">  ↓双耳罐 刘家文化中心偏早(约公元前1200年) 1981年宝鸡扶凤刘家墓地M8</p> <p class="ql-block">  ↓高领袋足鬲 刘家文化中期偏晚(约公元前1100年) 1990年宝鸡高家湾刘家文化墓地M27</p> <p class="ql-block">  ↓陶罐 刘家文化中期偏晚(约公元前1100年) 1990年宝鸡高家村刘家文化墓地M17</p> <p class="ql-block">  ↓高领袋足鬲 刘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 1998年宝鸡峪泉墓地M5</p> <p class="ql-block">  ↓陶罐 刘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 1998年宝鸡峪泉墓地M5</p> <p class="ql-block">  ↓陶鬲 刘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 1996年宝鸡岐山王家嘴遗址F3</p> <p class="ql-block">  ↓陶罐 刘家文化晚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后) 1996年宝鸡岐山王家嘴遗址F3</p> <p class="ql-block">  ↓陶罐 新石器时代仰韶早期(距今6800~6000年) 2016年高陵东营遗址w5</p> <p class="ql-block">  ↓彩陶砵 新石器时代仰韶早期(距今6800~6000年) 1991年铜川瓦窑沟遗址H46</p> <p class="ql-block">  ↓杯型口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早期(距今6800~6000年) 1991年铜川瓦窑沟遗址H174</p> <p class="ql-block">  ↓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早期(距今6800~6000年) 1991年铜川瓦窑沟遗址M59</p> <p class="ql-block">  ↓陶钵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800~6000年) 2016年高陵东营遗址W5</p> <p class="ql-block">  凤翔西村周墓,经1979年至1980年两次连续发掘,共清理周墓210座。墓葬分布密集,但未见相互打破关系。最早的墓葬为先周时期,最晚的到西周中期,为研究先周到西周时期周人墓葬特点,周文化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  ↓亚囗父辛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1980年凤翔西村先周墓葬M112</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壶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106</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壶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96</p> <p class="ql-block">  ↓乳钉纹簋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1979年凤朔西村周墓M42</p> <p class="ql-block">  ↓陶鬲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64</p> <p class="ql-block">  ↓陶鬲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44</p> <p class="ql-block">  ↓陶鬲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1046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69</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簋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9</p> <p class="ql-block">  ↓陶簋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103</p> <p class="ql-block">  ↓陶罐 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1979年凤翔西村周墓M69</p> <p class="ql-block">  唐"荣先陵"韦氏陪葬墓。1984~1986年,为配合国家O六七建设工程一、二期项目,在建没区域内勘探发掘800多个汉唐墓葬。198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韦皇后父母合葬的"荣先陵"进行了勘探,对韦皇后6位家族成员及其他300多座盛唐墓葬进行了发掘。这些墓的墓葬形制,出土的彩绘陶俑、瓷器、三彩器、壁画等,为唐墓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青釉四系罐 唐(公元618~907年) 1992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M154</p> <p class="ql-block">  ↓三彩双鱼瓶 唐(公元618~907年) 1992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p> <p class="ql-block">  ↓白釉执壶 唐(公元618~907年) 1991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p> <p class="ql-block">  ↓仕女坐像 唐(公元618~907年) 1994年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p> <p class="ql-block">  ↓四兽铭文铜镜 唐(公元618~907年) 1995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p> <p class="ql-block">  ↓彩绘贴金武士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94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p> <p class="ql-block">  ↓鸿雁折枝花纹银杯 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 1994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洵墓</p> <p class="ql-block">  ↓三彩执壶 唐(公元618~907年) 1991年西安长安区南里王村唐墓M132</p> <p class="ql-block">  咸阳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的考古。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一期)的考古工作中,发掘汉晋、北朝、隋唐时期墓葬185座,多为高等级贵族大墓,出土北周八环蹀躞玉带、磨花玻璃碗、唐代贺若氏墓缀玉金头饰等大量罕见精美文物,是北朝隋唐考古的重要收获,为这一时期墓葬分布特征及葬制研究提供了珍贵次料。</p><p class="ql-block"> ↓绿琉璃碗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 1985年咸阳韩家村窦诞墓</p> <p class="ql-block">  ↓蓝琉璃碗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 1985年咸阳韓家村窦诞墓</p> <p class="ql-block">  ↓八环白玉蹀躞(die Xⅰe)带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若干云墓</p> <p class="ql-block">  ↓磨花玻璃碗 波斯萨满王朝(公元224~651年) 1988年咸阳底张村王式良墓</p> <p class="ql-block">  ↓铜甗(yan) 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3年)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铜辟雍砚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宝珠纽盖细颈铜瓶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铜鍑(fu)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铜钵 北周建德五年(573) </p> <p class="ql-block">  ↓龙首柄铜瞧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铜唾壶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五足铜炉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带盖水盂 北周建德五年(573) 1988年咸阳底张湾村王德衡墓</p> <p class="ql-block">  ↓铜镜 北周建德七年(575) 1996年咸阳底张湾村宇文俭墓</p> <p class="ql-block">  援藏考古。1984年,应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邀请,陕西省文化厅文物局发出了由陕西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援藏工作队参加西藏自治区全域笫二次文物普查,拉开了陕西文物考古援藏工作的序幕。陕西援藏考古队历时三十余年从未间断,对西藏的重要古代遗址开展了一系列勘查、发掘与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  ↓天降塔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6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琼隆地点五区2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单塔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6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琼隆地点五区2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三塔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4年西藏阿里麦隆沟遗址1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吉祥多门塔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4年西藏阿里萨冈遗址1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金刚法菩萨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4年西藏阿里白东坡遗址25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像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6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琼隆地点五区2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像擦擦 古格王朝早期(距今900~700年) 2016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琼隆地点五区2号佛塔</p> <p class="ql-block">  ↓骑马人物岩画 早期金属时代晚段(距今2000~1600年) 2013年西藏阿里洛布措环湖遗址聂诺地点196号岩画</p> <p class="ql-block">  ↓拇指盖形水晶刮削器 早期金属时代晚段(距今2000~1600年) 2016西藏阿里曲龙遗址布让曲拉地点</p> <p class="ql-block">  ↓楔形细石核 早期金属时代晚段(距今2000~1600年) 2018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布让曲拉地点</p> <p class="ql-block">  ↓水晶细石叶 早期金属时代晚段(距今2000~1600年) 2018年西藏阿里曲龙遗址布让曲垃地点</p> <p class="ql-block">  ↓玻璃珠 早期金属时代前段(距今3000~2900年) 2013年西藏阿里洛布措环湖遗址聂诺地点1号祭祀坑</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1974年,临潼县村民在打井时发现陶俑、陶头等,引起文物部门关注,开始了对秦俑坑的勘探和试掘。 发现了3个秦俑坑,出土了大量陶俑、陶马、青铜战车和兵器等。</p><p class="ql-block">↓跪坐俑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1979年秦始皇帝陵园马厩坑</p> <p class="ql-block">  ↓御手俑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2000年秦始皇帝陵园Koo6陪葬坑(文吏俑坑)</p> <p class="ql-block">  ↓文吏俑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2000年秦始皇帝陵园K006陪葬坑(文吏俑坑)</p> <p class="ql-block">  ↓彩绘骑马仪仗乐俑 唐神龙二年(706) 1971年咸阳乾县懿德太子墓</p> <p class="ql-block">  城市化建设中的考古。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三期建设中考古,发掘战国至明清墓葬4000余座,多见高等级贵族墓,填补了十六国北朝时期一些墓葬资料的空白,对构建中古时期墓葬考古学体系有着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生肖虎俑 唐天宝三年(744) 2011年咸阳底张湾村卢建墓</p> <p class="ql-block">  ↓生肖兔俑</p> <p class="ql-block">  ↓生肖龙俑</p> <p class="ql-block">  ↓生肖蛇俑</p> <p class="ql-block">  ↓生肖羊俑</p> <p class="ql-block">  ↓生肖狗俑</p> <p class="ql-block">  ↓组玉佩 唐总章二年(669) 2004年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刘智夫妇墓</p> <p class="ql-block">  隋李裕墓。隋京兆尹、猗氏县公李裕墓出土随葬器物99件(组),种类有彩绘陶俑、彩绘陶模型明器、白瓷器、陶器、铜币、铜镜、墓志等。其中一组白瓷器是隋代邢窑精细白瓷的代表作,是隋白瓷工艺研究的标准器。</p><p class="ql-block"> ↓白釉杯 隋大业元年(605) 2006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李裕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釉四系鸡首壶 隋大业元年(605) 2006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李裕墓</p> <p class="ql-block">  ↓白釉辟雍砚 隋大业元年(605) 2006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李裕墓</p> <p class="ql-block">  ↓白釉贴花盘 隋大业元年(605) 2006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李裕墓</p> <p class="ql-block">  ↓白釉碟 隋大业元年(605) 2006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李裕墓</p> <p class="ql-block">  华县东阳墓,墓地以周、秦墓葬为主。周墓多为竖穴土圹单或双室墓,多直肢葬,少数墓葬有腰坑、殉人,部分有火葬迹象。其内涵包含周文化和商文化因素,表明两种文化在此地有过交流和融和。秦墓以长方形竖穴土圹墓为主,均曲肢葬。华县地处当时秦晋韓三国交界,秦墓在战国早中期之际增多,为了解秦人东进的日程提供了可靠的年表。</p><p class="ql-block"> ↓铜簋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2001年渭南华县东阳墓地M68</p> <p class="ql-block">  ↓铜鼎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2001年渭南华县东阳墓地M134</p> <p class="ql-block">  ↓铜鼎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2001年渭南华县东阳墓地M81</p> <p class="ql-block">  ↓铜簋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2001年渭南华县东阳墓地M81</p> <p class="ql-block">  ↓铜鉴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2001年渭南华县东阳墓地M153</p> <p class="ql-block">  ↓镇墓俑 唐(公元618~907年) 2003年西安长安区郭杜镇唐墓</p> <p class="ql-block">  ↓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李倕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