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人老了,只剩下回忆了。 </p> <p class="ql-block"> 1966年的冬天,部队组织一次实战拉练。那天一早就从蚌埠南营房出发,我们一营一连走在最前面,炮車、运输車排成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浩浩荡荡向定远方向行进。走出营房,那天大家心情都特别好。一路风景,一路歌声,此起彼伏,。中午时分到达目的地。按预定方案我们连到达预定地点,占领一块高地,排开炮位,迅速进行构筑工事。那段时间天气比较干旱,土地干的挖不动,用铁镐刨下去只能刨出一小块,再硬的地也要挖,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些道理大家都懂。构筑工亊不能馬虎,大家脱了棉衣甩开膀子,刨的刨,挖的挖,干的热火朝天,到傍晚砲阵地的土围子才有了个初形,第二天又干了一上午进行加高加固才算完成。</p> <p class="ql-block"> 在定远驻训一星期后,部队继续南下向滁县方向前进,午后到达滁县大柳的山区,在一个小山村外驻扎。同样构筑工事,进行军事训练。这次上级又下达“支农”一星期的任务。小山村大概只有三丶四十户人家,部队“支农”要和社员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p><p class="ql-block"> 经过和当地公社、生产队干部商量,筛选了十几户贫下中农作为同吃同住的农户,每户分配几个当兵的带上口粮,同吃一锅粥,指导员关照各家各户不许搞特殊,按平时社员生活水平安排。一天三歺都吃粥和青菜,中途还吃过一次“忆苦飯”,青菜野草麸皮一锅煮,无油也无咸,老贫农给大家忆苦思甜,讲当年的艰苦岁月,兵荒马乱,天灾人祸,连树叶都吃光了苦日子,有多少人被饿死逃荒的路上。晚上住在社员家里,稻草打地铺睡觉,早上起床把稻草卷起捆好晚上再铺。起床以后打扫卫生,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把水缸水挑满,吃过早饭和社员一起去干农活。当时正值冬季农闲,生产队有个小水库,冬季枯水期抽干了整修,把淤泥挑到麦田垩田又扩大了水库的容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部队要参加生产队劳动,一下子增加了几十个壮劳力,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都很欢迎,给我们准备扁担和筐子让我们挑河泥。从农村来当兵的都知道,冬季农闲兴修水利是常干的农活。开始挑並不觉得重也不觉得累,上上下下,来來回回,一个挨着一个,一担一担往上挑,一天干下来要挑几十担,第二天个个浑身酸疼,有的腿疼的迈不开还要继续挑。由于吃的稀粥干一会肚子就饿了,生产队长看大家累了就招呼大家休息一会再干。</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大家咬紧牙坚持干了一星期,小水库也整理得差不多了,队长和社员一个劲的说:“感谢解放军,谢谢解放军。当年的新四军又回来了”。大家看到劳动成果也满心的高兴,几天的辛苦也值了。傍晚收工后回到连队,那天晚飯煮了平时双倍还多,结果都吃光了。大家是太饿了,加上劳动强度大,个个都瘦了。</p><p class="ql-block"> “支农”结束以后转入正常军事训练,准备打靶。一天夜间哨兵发现阵地上有个黑影窜来窜去,值班排长闻讯跑来,确实有动物在跑,打开电筒一照,原来是一头獐子,电筒强光照到它,它竞呆呆站着不跑也不动,排长掏出手枪对着它的脑袋开了一枪,獐子跑了几步倒在地上。天亮后抬到炊事班,晚上改善伙食了。</p><p class="ql-block"> 训练了两天,连队接到团部命令,当天17点进入靶场。听说部队要离开,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路边夹道欢送,场面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准时进入靶场,靶场就是战场,连队进行简短动员会后,全体官兵连夜构筑炮陣地,如临大敌一般,一直干到深夜。 </p> <p class="ql-block"> 进入靶场后,炊事班赶紧埋锅做饭。我和一位战友挑着水桶去找水。这靶场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就是一个大草原,周围也没有老百姓。属南京空军部队的,除了飞机打靶,还有坦克兵、炮兵也在这里打靶。我们挑着水桶向靶场纵深走去,边走边记住方位,防止回头找不到连队。大约走了有一里多路,天色也渐渐变黑了,还设有找到水。我们又沿着坦克开过的路道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处低洼地,发现一个小水塘,也可能就是一个弹坑。我们赶忙舀了二担水就往回赶。吃过晚饭后,又去挑了两担准备明天做早饭。</p><p class="ql-block"> 冬季天气日短夜长,炊事班天不亮就要烧早饭,那天开早饭时,锅盖一掀,白米饭成了灰米飯。原来昨天挑回来的是浑泥水,晚上也看不出来,晚飯都吃了,早上看到灰米饭都不想吃了,有人吃一点,有的人一口也没有吃。</p><p class="ql-block"> 团部闻讯后,后勤处立即派车到滁县拉水,10点钟自来水送到连队,吃水问题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上午连队进入一等战备。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能見度很好。10点多钟一架米格飞机,后边拖着一根长长的钢丝绳栓着一个拖靶(直径一米,长四米帆布筒)。侦察员和测远机手早早就捕捉到目标,各炮位都瞄准拖靶,测远机手5000米距离开始报数,当一报到3000米时,连长果断下令:“开火”!一个长点射,干脆利落,条条火龙直射拖靶,首发命中目标,阵地上一遍欢呼。团部通报我连命中目标,成绩全团第一。</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消毁阵地,恢复原样,撤出靶场,班师回营。</p> <p class="ql-block"> 这次拉练总共20多天,行程也不算远,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修筑了3次工事,而且以实战的标准完成,进行一次实弹射击,还“支农”一星期,和贫下中农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回营后一直是战友们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直到1967年7月,中央军委下达援越抗美出国作战任务,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高层早有安排,联想到我们618团在浙江东南沿海执行作战任务,在宁波机场、路桥机场驻防10多年,防止老蒋破坏,白天防RF—101,晚上还要防p2V敌机侦察。没有一天消停过。却突然把我团撤出归建回到66师,回到蚌埠,第一次住上军营。</p><p class="ql-block"> 原来, 一切都在为援越抗美作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0305加宏写于扬州</p><p class="ql-block">图: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