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有金在闪亮(三)——工匠精神附体的余先生

陌陌

<p class="ql-block">  余先生是个奇才,在管乐队里特别耀眼。</p> <p class="ql-block">  余先生是某公司的驾驶员,自己摸索着学笛子、二胡、箫、小号,2018年3月刚创建管乐队时,他还只是小号新手,后来喜欢中音萨克斯的音色,就改学中萨,如今已成中萨高手。可能他对音乐有天赋的敏感吧?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吹拉</span>这些乐器都音色悦耳动听。技到高处品自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每吹拉一曲都力求完美,精益求精。我终于发现他的优势和特长:在于细节处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的技艺日益精进,有什么诀窍呢?他自述:经常看演奏视频,听独奏曲,长期对比、揣摩、领悟,有一套自己总结出来奏乐的心得,他常苦口婆心地对新学员说:基本功要慢慢练,尤其口型、口风要对后,才再学练习曲,练长音、渐强、渐弱的气息稳定,练吐连音、指法灵活熟练等,如果口型、口风不对,再怎么练都白搭;完美的奏乐,一定是吹奏的乐声与歌者的歌声完全融合在一起。他的吹奏诀窍,诸如:腹式呼吸法吹奏;吹奏前,要养成运气习惯,先吸气到腹腔,气沉丹田,然后排尽腹腔内的气,再吸足气,才开始吹奏,要</span>用后腰力运气,<span style="font-size:18px;">气要分配着吹,忌一呼而出。换气不能在气耗尽时换,要在尚余20%左右换。弱吹、强吹的口风和用气法,即“</span>低音要口风松些,气压小些,给气量较大,较耗气;高音时笛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牙位不变,下唇位往下微移,即笛头背面往口里进一</span>点点,同时口风要紧些,气压大些,给气量小些,吹高音较省气。强吹不是用力吹,不是声音大,那是错误的理解,是声音的颗粒感。注意音色,忌低音空泛、中音音量大又粗,高音又尖又硬,很刺耳。吹奏要轻吹,忌强音吹。<span style="font-size:18px;">“换气前的一个音不要吹到足,要提前点收音,否则,下个音会滞后。”“连音如何让不同音丝滑连贯起来?</span>除手指转换连贯外,吹奏时还要持续给气,气中断就断音。”<span style="font-size:18px;">什么情况软吐、轻吐;吹奏曲子不是就谱吹谱,整曲都一个吹法,要吹奏好一首曲要读懂音乐情感,通过运用并控制好口风气流、轻吹或重吹、声音渐强或渐弱等技巧,对管的声音进行完美地处理,从而表达细腻情感,才能达到动人心弦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他平时分享的吹奏经验我所能记住的一部分。每次练曲闲下来听他演奏是一种享受,有的如泣如诉,有的浪漫抒情,有的轻快欢乐,有的雄壮有力…总之,他能将不同风格乐曲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能工巧匠</p><p class="ql-block"> 自制多种民乐器。他的竹笛、二胡、箫都各有数支,有购买的,也有自制的。</p><p class="ql-block"> 会修乐器。会修理自己的中萨可以理解,有事没事折腾,熟能生巧嘛,但会修他所没有的单簧管,让我惊讶。有天晚上,一位学员的单簧管不小心从练习厅桌上掉到钢砖地面上,管不发声了。大家都在场,那么多键、杆,哪里变形什么的,都可能,他捣鼓捣鼓,叫学员试吹,再捣鼓多次,最后修好了。我原装的另一个连接管口偏小,无法套进上接管,是他手工打磨后可以用的。</p><p class="ql-block"> 精工细作首饰。加工制作过珍珠项链和手链,<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网购来</span>不同形状的珍珠等原材料,自己钻孔,自己串,还装饰吊坠子,做工精美。</p><p class="ql-block"> 另外,他还会编写对联句子,这也要有一定的文字、韵律对仗功底。</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