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代,山西富甲天下。从清代开始,山西农民就组建了非常庞大的"走西口"的队伍,他们以别妻离子,背井离乡的高额代价,换取了可观的财富积累。</p> <p class="ql-block">昌图通江口是辽河上游著名的水陆码头。据《清史稿》记载,通江口"水陆交横,五方杂处,为北路商务总汇之区。</p><p class="ql-block">通江口距辽河上游,商船荟萃。河流东徙,曲如悬瓢,光绪三十四年,挑河道取直,添筑顺水坝,逼河西行,以保商埠。</p> <p class="ql-block">晋商有着极为灵敏的商业嗅觉,他们以远观全国的大气魄去寻找商机。他们通过通江口码头踏上了辽北这片沃土。程道元撰、1916年出版的《昌图县志》载,昌图县“商习:商分上中下三等。烧锅、粮栈、当铺上等生意也,多山西人;中等则为丝房、杂货及药行等类,多直隶永平府人;若下等之小本营业,不可枚举,多山东人”。</p><p class="ql-block"> 1880年,中国晋商的杰出代表——山西太谷县东里村乔家除在通江口设立了票号和“广源达”商贸货栈外,还在金家屯设立了“广源丰”烧锅,在八面城设立了“广源厚”烧锅、“巨源益”烧锅。乔家以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把“巨源益”烧锅产的白酒广销东北,并销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此后又增设了当铺、油坊、百货店、金店、票号。从此,“巨源益”在昌图形成了垄断的经济势力,打破了过去昌图的原有工商业格局,在中国近代史上,辽北地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是从“巨源益”开启的。</p> <p class="ql-block">“巨源益”烧锅原址在八面城东街,当年乔家第五代掌门人乔映霞在这里投巨资买下临街一万平方米的土地,围城大院,后院酿酒,前院临街店铺销酒。“巨源益”以严格的工艺酿制出优质白酒,靠信誉和薄利多销的现代营销手段占领市场。</p><p class="ql-block">鼎盛时期,乔家的资产有数千万白银之后,相当于清廷几年的总收入,乔家曾捐银十万两为北洋水师购买了一艘军舰,抵御外来侵犯。一位名叫杨志武的晋商因经营不善欠乔家白银六万五千两,本人无力偿还,上门向乔家磕头哭诉,乔家竟将其欠银一笔勾销,留下“磕一个头值六万五千两”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山西人带动了当地烧锅业的发展,许多人也用山西技术开办烧锅,致使烧坊林立。通江口当地百姓至今还习惯称边家村为“老烧锅”。至光绪十三年(1887),当地烧锅十多家,最有名的为开设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关东烧锅。不仅成为朝廷经济支柱之一,还吹响了辽北民族工商业的号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