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对越侦察作战回忆(8—1)

宁静

宁 静 文/图/编辑制作<br>董文华 演唱/为了谁 要把紧张空气引向敌境,相机抓捕越军俘虏,就必须预先侦察确定目标点。然而大黑山当面恰恰是寻找捕捉越军目标、掌握其活动规律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并不是人们所想象那样,地图上选一个高地,到达该高地就能观察到敌人活动情况,就能很快组织一次伏击、抓捕俘虏的战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805“战斗(</b>1<b style="color: inherit;">)</b></h1> 上级将我们武装侦察一连部署在大黑山地区,其主要战斗任务是保障老山主战场翼侧和大黑山地区边境安全,其战术任务是深入敌境实施侦察作战,打击越军特工嚣张气焰,把紧张空气引向敌境,并相机抓捕越军俘虏,弄清当面越军动向,为上级军事机关判断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情报。 <p class="ql-block">  因为,大黑山当面越军行动变化多端。比如说,我军前一个轮战部队准备撤离,或撤离之中,或新部队正接替之中,当面越军迅速增派兵力,接近我边境地区展开袭击,配合其特工人员进入我国境内实施破坏行动,骚扰我边境军民。当我军后续接替轮战部队进入边境防区,越军就后撤防守,偶尔派出小股兵力化整为零,或化妆为当地百姓,进入我边境进行侦探活动。</p> <p class="ql-block">  难度更大的是,大黑山当面地区有纵深约3公里原始森林屏障,人员通行困难重重,气候变化无常,多数时间是雨雾天气,观察敌情、地形十分艰难。这些现实情况,给我连查明当面越军活动地点、规律以及我连出入境路线等情况带来极大难度。所以我连的“805”战斗,预先准备近一个月时间,经过反复侦察,才选定在1302高地附近组织实施伏击捕俘战斗。<b>“805”战斗又称1302高地伏击捕俘战斗。</b></p>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1、先期侦察寻找伏击捕俘地点和目标</b></h1> <p class="ql-block">  “805”战斗”正式实施前,我连数次组织小分队出境观察或抵近侦察。每次出境本人都随同战友们一起行动,每次出境都遇到诸多险情、遇到很多困难、取得许多收获和经验教训。</p> <b>每次出境侦察都遇到诸多险情——</b> 我们每次越过边境线,就面临越军的地雷、伏兵、遭遇或暴露等危险情况。狡滑的越军利用茂密植被和复杂地形,设置许多挂雷、跳雷、绊雷、压发雷、定向雷,毫不夸张地说,出境后的地雷多如牛毛,而且很难探测和判定地雷位置。<div>  第一次出境我们十分谨慎,工兵在前面用探雷器探测地雷,每一名出境队员拿着探雷针,一边前行一边探测地雷,可是一个上午时间,我们小分队前进不到1公里路程,犹如蜗牛爬行。</div> 其原因是,第一次出境没有经验,工兵的探雷器,无论指向什么地方,似乎都有地雷的叫声,为了防止踩上地雷,战友们用探雷针到处扎探地雷,前行路上(其实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凭灵感在前行)不全是泥土,更多地段是犬牙交错的石头、石缝、石渣,战友们手中的探雷针用处不大。 出境后,经大半天防雷、探雷前行,总结发现那一大片山地含有矿物质,工兵探雷器无论指向什么地方,均发出叫声,如若战友们用探雷针,来探雷防雷,只有限于蜗牛行动,这样何时才能侦察发现当面的敌情呢?<div>  我与观察排长羊劲合计,认为既不能踩上地雷造成伤亡,又要加快前进速度,决定全体官兵拉开前后距离,成一路队形,沿石头大的路线前行,沿着不是路的路线前行。算我们运气好,下午前行有2公里路路程,没有碰到地雷,也没有遇到其他险情。天快黑了,战友们很累,就地露营休息。</div> 第二天,细雨连绵,大雾蒙蒙,我们还是成一路队形,继续沿着山梁前行,准备到对面高地,等待好天气,观察前方地形和敌情。搜索排障组按照我们指定路线,谨小慎微搜索前进,接近至对面高地的鞍部时,突然我听到“噼啪”的一声,类似微声枪的响声。 距离我的位置不到10米,初步判断我们被敌人发现,立刻令全体战友隐蔽观察,几分钟后没有新情况出现;第二判断是前方搜索排障组队员的枪走火,让战友们“前后传令,检查是否有枪走火的”?收到报告,无一人的枪走火;第三判断是地雷,但若是地雷,其响声应该更大一些,且无战友受伤报告,我们令“前方搜排组,就地仔细检查是否有可疑地雷”?<div>  不一会,专业工兵报告“发现绊雷”,刚才听到的响声,可能是这个绊线地雷引爆装置(雷管)发出的声音,我们立即前出查看,搜排组所在位置杂草丛生,可能是前方搜排人员,在杂草丛生中不知不觉碰到那个地雷绊线,引爆了雷管。工兵对我说“这个地雷可能时间久了,炸药已潮湿,失去爆炸效能,不然会造成很大伤亡”。<div>  上天有眼呵……!保佑了我们一行19名战友的安全。</div></div> 我们指挥工兵在那个高地的鞍部继续探测地雷,一定要排除地雷隐患。大约半小时后,搜索排障组报告,刚才那个绊线地雷附近,又发现3枚地雷,这三枚地雷仍有爆炸功能和杀伤力,其中一枚是菠萝绊线雷,一枚是杀伤力较大的定向爆炸雷,还有一枚是普通的小地雷。<div>  我和观察排长羊劲更加警觉起来,立刻报告赵贵峰连长,不一会赵连长回电:“根据大队部指示,我令你们小分队停止前进,按原路谨慎返回”,并向我们通报了当天第八侦察大队另一个连出境侦察过程中,踩中地雷,一死二伤的悲剧。</div><div> 这可能是大队部让我们返回的重要原因,上级首长不愿意再看到更多战友受到伤害。</div> 我们遵命返回境内,刚回到连队大本营,一些乐观派战友迎上来,面对几个老兵连声喊道:“一条腿”回来啦"!一条腿"回来了“!……<div>  当时,我很纳闷,后来得知其由来,那帮乐观派已经知道我们出境过程中差一点踩上地雷,若真是踩上地雷,至少被炸掉一只脚或一条腿,所以大本营的战友们调侃观察排老兵称:“一条腿”。</div><div> 其实他们是在庆幸我们又一次安全回到大本营。</div> 就在我们遇到险情的同一天,第八侦察大队某连连长率领一个排出境侦察,那一天他们仍然是沿着曾多次通行的一条小路出境,完成观察任务后,按原路返回途中,最后一名战士踩上一枚地雷负伤,连长下令小分队停止前进,返回抢救那位受伤战友,走到受伤战友约100米,该连长也踩响一枚地雷,前脚掌被炸伤。<div>  连长所踩地雷爆炸飞出一粒石子,不幸砸中该连随队参谋的右眼睛(后失明致重残)。</div><div> 由于该连长和随队参谋同时受重伤,一行的战友全力予以抢救,先前踩雷受伤战友,错过抢救最佳时机流血过多,光荣牺牲。<div>  越南境内的地雷就是如此神奇、诡异、狡诈,让我们防不胜防,所以导致参战的不少战友流血或牺牲。</div></div>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典型故事呢?因为其中受重伤的随队参谋陈德慧,是我在南京高级陆军学校的校学友 ,我俩同一个学员队,毕业后均分配到师级机关任侦察科参谋,南线轮战我俩又同为师特派随队参谋,更巧合的是我俩又在同一天出境执行侦察任务,遇到相同险情。<div>  不同的是我们分队有险无伤亡,可称大难不死之命,千恩万谢老天爷,给予我及战友们遇险不死之恩。</div><div> 有一种情感驱动我,要将陈德慧参谋伤残故事写进我的回忆录。</div> 我们连每次派小分队出境侦察,除特别防备诡异的地雷之外,还面临敌人埋伏、与敌遭遇、被敌“探子”发现等险情。因为,我们秘密渗透到越南境内,地形生疏,敌情不明,不知道哪里有伏兵,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会与敌遭遇,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到敌人的埋伏圈,或与敌突然遭遇。 <p class="ql-block">  赵贵峰连长第四次带领小分队出境时,选定了一个新的路线和方向实施侦察。我们观察发现,前方约500米地方有许多破烂房屋,赵连长决定,由二排长李信昌带抵近侦察组下山, 查明那一片老屋地区的真实情况。</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间,抵近侦察组进入预定地区,天气变得更加晴朗,侦察队员发现对面斜坡上,突然出现一位越军特工队员,她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假装要前往那一片房屋和稼地,那个越军特工走到坡底,突然转身回返。</p><p class="ql-block"> 二排长判断:我们侦察行动已被越军特工发现。为防备这个特工是越军侦探或诱饵,倘若追捕,有可能中敌人埋伏,抵近侦察人员,被迫果断用微声枪将越军特工当场击毙,以此来保证我们快速安全撤离,避免一场恶战。</p> <p class="ql-block">  可能有人认为我们太残忍了。其实不然,越南是全民皆兵,那个越南特工看似普通百姓,究竟是什么身份一眼看不透,至少有两点是将其击毙的理由,<b>一是</b>突然转身往回走,说明发现了我们,若不将其击毙,她返回就有可能给越军通风报信,将给我们带来杀身之祸,我们是小侦察分队,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越军包“饺子”吃了。<b>二是</b>当天中午天气晴朗之时,我们观察组在大倍望远镜中,观察发现远方约3公里地区,有越军观察哨所,并有越军官兵活动,证实离我们不远的地方驻扎有越军,那个特工倘若是越军诱饵,如果我们追捕,就有可能中敌人埋伏。</p>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有时变得非常残酷。战场上你不消灭敌人,你就可能被敌人消灭,打仗的残酷性就在于此。特殊情况下,战场上有效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消灭敌人是第二位的,只要有效保存自己,才能有更多机会消灭大量敌人。 我们侦察兵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保存自己,以查明敌情、地形为主,才能寻找更准确的目标、更合适的地点、更有利的时机,再集中兵力出击,伺机捕捉俘虏,以小的代价获得更有价值的情报,这是对越侦察作战的基本战法和要达到的目的。 在与越南打仗的年代里,中越“边境线”就是我们轮战官兵的生命线。我们每次出境执行任务,只要跨出“国界线”,每前进一步就有地雷、埋伏、遭遇、暴露的可能,每前进一步就有流血、受伤、牺牲的可能。<div>  我们每一次出境完成任务后,往“国界线”靠近一步,就意味着多一分安全、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多一份放松的心情。每次出境归来,踏入自己的国土,犹如到首都天安门一样高兴,这种心情很多人是体验和感受不到的。<div>  然而,参战官兵为了保卫祖国的边境安全,为了打掉越军嚣张气焰,依然不辱使命,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侦察作战任务。</div></div> <p class="ql-block"><b>每次出境侦察都遇到很多困难——</b></p> 我们每次出境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高山、林密、陡坡、大雾,大雨、前行难、观察难、生存难、识别方向难,地图现地对照难。<div>  因为,中寨乡大黑山当面的越南境内,是一片山地原始森林,大约3公里纵深,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错,树高林密,灌木荆棘丛生,这些天然障碍,给我们在境外寻路前行带来极大困难。</div>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出境,可以说寸步难行。</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地雷的危险,根本就找不到通行的路,无路可行。行走大半天,越不过一个山头,无奈之下,与阎保国副指导员商量返回境内,在边境找了一个当地老乡作向导,让他给我们引路出境,但仍然不能回避那些天然的障碍。</p><p class="ql-block"> 向导说曾经给其他轮战部队带过路,原来是有路的,由于很少有人通行,森林中树藤生长很快,又把路封住了,必须要带砍刀开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向导前行,终于将我们引领到在地图上预定的那个高地。到达那个高地已接近黄昏,老天又开始下雨。与副指导员阎保国、一排长张怀德、三排长羊劲商定,就地隐蔽露营休息,期盼次日雨过天晴,寻机观察当面情况。</p> <p class="ql-block">  虽然当时是南方初春季节,但夜间下雨仍很寒冷。所幸我们准备充分,带有雨衣雨布、吊床、防潮被、绒衣绒裤等,压缩饼干及各种罐头等,还有各种轻武器及弹药,每次出境负重60至80斤,前行十分艰辛。</p> <p class="ql-block">  终于隐蔽安全熬过寒冷的雨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雨虽停止了,但依然雾气蒙蒙,可视距离不到10米,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这个高地,观察不到前方的任何情况,战友们情绪低落,似乎又白跑一趟。</p><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耐心等待天气的变化,下午晚些时候再撤离。</p><p class="ql-block"> 大概12点钟浓雾逐渐散去,观察能见度良好,战友们各显高招观察当面情况,由于树高林密,架在山顶上的大倍望远镜,无济于事,观察到的全是树林,心急万分,急中生智,我立刻攀爬到一棵大树上,用手持望远镜观察,突然发现几个越南娃儿在放牛,也很清楚看到当面的地形情况(后来的“805”伏击捕俘阵地就选定在那个区域),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这是第一次在越南境内获取有价值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过一会阳光灿烂,是多次出境中第一次见到太阳,心情特别好,再往远方向观察,隐约发现有越军观察哨所和工事,更是喜出望外,终于发现了越军重要情况。</p><p class="ql-block"> 几个老兵都模仿我,爬到高大的树上去观察,同时印证大约3公里的一个高地,确实有越军观察所,且有人员活动。此次出境收获很大,为我连805战斗找到了重要目标。</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太阳过烈,地面温度快速升高,不到半个小时,又出现大雾,我们又置于腾云驾雾之中。</p><p class="ql-block"> 等待很长时间,雾越来越大,无法实施观察。已是下午时分,逼迫撤离返回。</p> <p class="ql-block"><b>每次出境侦察都有收获和经验——</b></p> <p class="ql-block">  多次带小分队出境侦察,逐步摸索出一些境外行动经验。比如“一路”,即小分队出境,一般情况下成一路队形前行,减少踩雷概率,缩短开辟通路时间;“两个好”,即下午比上午天气要好、白天比夜间天气要好;“三必带”,即:出境必带可靠向导、必带工兵、必带卫生员;“四个一定”,即:一定要携带雨衣和防潮被、一定要携带开路的砍刀、一定要穿上防雷钢板鞋、一定要携带自救互救物品及常用药品。后勤和后续保障要跟上,酒精小火炉很管用等。</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出境侦察行动,无论顺利、成功与否,都总结出了经验或教训,为制定“805战斗”行动方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价值可采纳的建议和意见。</p><p class="ql-block"> 比如:境外地形、地质、植被、天气变化规律,道路通行状况、境外生存最长时间、必备物质及后勤保障需求量等;特别是当面越军活动特点、规律,越南当地百姓特点及活动规律;选定我连伏击捕俘地点、连指挥所位置、进出路线等都为连首长和大队首长分析研判情况、定下心、制定具体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所以“805”战斗之前,多次派出小分队出境侦察,是“805”战斗重要组成部分。</p> 2023.12.6修改稿 <b>(待续)</b> <font color="#167efb">  撰稿及制作人简介:宁静1978年3月入伍,先后服役于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11团、4师司令部、兰州军区特种大队、青河县武装部,转业至四川省达州市政府。毕业于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西安政治学院。曾参加兰州军区第八侦察大队对越侦察作战、协助当地武装力量追捕“7.15”反革命暴狱犯等战斗。</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