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往事·北方小苏区——二师

刚子-137

<p class="ql-block">创建于清光绪30年(1904年9月)的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定名河北保定师范学校,1999年4月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合并,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更名为“保定学院”。学校原址1984年被评为保定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0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共有16个展室,分为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介绍了1904—1912年学堂初设阶段的办学情况;</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二师的教育改革以及在民主思想和学术自由影响下二师师生情况;</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介绍了“五四”运动后二师成为河北地区革命策源地,师生开展护校斗争及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介绍了二师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和社会精英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设计别致,史料翔实,场景设计生动,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历史实物以及弧形影院、动态图文影像等“声光电”科技元素,向市民展示了二师办学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保定二师建立于1904年9月,是清朝末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举办的最早一批初级师范之一,办学目标是为刚刚兴起的新式学校培养师资。</p><p class="ql-block"> 时任直隶省学校司督办、著名教育家严修两次远赴东洋考察日本教育,参考日本师范教育模式创办了这所学校。</p><p class="ql-block"> 建校伊始聘请的教师中,除当时国内学界名流如翰林院编修王景禧等人之外,还有三名日籍教师,这在当时国内学校并不多见。以后名师执教成为该校的传统,留美硕士张敬虞曾任校长,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哲学家潘梓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均曾在该校任教。加之二师位于省城,与京师近邻,不仅治学严谨、规训严格,而且常能得风气之先。</p><p class="ql-block">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各种新思潮迅速传到保定,二师和育德中学、女二师等学校的师生积极响应。</p><p class="ql-block"> 1921年3月,邓中夏曾来到保定任教。</p> <p class="ql-block">当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师是中共保定地方党组织的活动基地,成为河北省广大地区的革命活动策源地和领导革命运动的核心地,故有“北方小苏区”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 在先进思想和校风的熏陶之下,二师学生感时忧国,常有惊人之举。在“七六”爱国护校运动之前,二师学生曾经两次驱逐反动校长并取得成功。唐澍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到天津向直隶督军请愿;后辗转进入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1927年领导陕北军运,1928年与刘志丹一起组织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并任总司令,牺牲在战场上时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二师大门楼下方是进深很长的门洞,它像一条时光隧道,穿越过去就进入历史现场:方正的院落,南北两侧的房舍仍是民国的旧物,这里是曾经的行政办公区,现在被用作纪念馆的主展区,展出的图文和实物资料为后人梳理着悠久的校史,</p> <p class="ql-block">青砖灰瓦、拱形门洞,曲折环绕的走廊、古香古色的图书楼,仍依稀留存着百年前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保定二师曾经与湖南第一师范、南京晓庄师范一并被誉为中国中等师范的光荣代表。</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朴的校门,是两排平房和纵穿其间的连廊,绿树青砖,红色廊柱,静谧而凝重。烈士纪念园内松柏掩映,主建筑为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群雕,碑的正面刻有“保定第二师范七六殉难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记述了“七六”学潮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二师的学生出身贫寒者居多,年龄相对大些,接受新思想较快。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生普遍关心国事,以天下为己任。</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省内的高级小学教师,几乎都是保定二师的毕业生。当时,二师毕业生还被北平一带的学校争聘,人们评价二师的学生质朴,教学能力强。北平师范学校那时也是全国有名的学校,有一个时期曾出现了过平、保两校高下之争。能与北平师范争雄,足见保定二师办学水平之高。”馆长郭玉琦告诉笔者。</p><p class="ql-block"> 图中左一为二师毕业生铁瑛将军</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第四展厅,24位将领的生平简介,学校知名校友名录,展示了二师治学严谨、底蕴醇厚的一面。黎锦熙、潘梓年、武新宇、李苦禅、周永言、郑志、贺文玉、李英儒等著名学者、作家,都曾受聘于学校任教,为中国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中有现代教育家丁浩川,著名作家梁斌,著名科学家郭晓岚,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师昌绪,全国特级教师王企贤等。</p><p class="ql-block"> 二师毕业生梁斌根据“七·六”护校斗争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二师教员李英儒创作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成为当代经典名篇,甚至被搬上了银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