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新年浙东行(11)

又一村

<div><br></div>【又一村】<br>摄图漫笔《癸卯新年浙东行》<br><br><div><h1><b><i>11.台州府城紫阳街</i></b></h1> 2023.1.19(腊月廿八)<br></div><div><br></div> <br> 在西门老街一家快餐店午餐和稍事休息后,下午二点进入了与之十字交叉的紫阳古街。<div><br></div> <br> 紫阳古街呈南北走向,贯穿台州府城,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他生于北宋时期,据说享寿99岁,曾居临海樱珠巷。古街全长1080米,是台州府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是国内现存少有的仍然完整保留“里坊制”特色的古街。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3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div><br></div> <br> 但紫阳古街这个名字只有二十多年历史,在此前千年时光里,这里一直有街无名。直至民国时期,这小小街区竟分有五十多处地名,如紫阳宫、一洞天、奉仙坊、迎仙坊和炭行街等,多到当地人都搞不清,给邮政系统制造了巨大难题。1949年后,这里被命名为解放街,沿用五十年。1998年,为推动当地历史文化和旅游业,才正式冠名紫阳古街。<div><br></div> <br> 南北走向的紫阳古街,全场1080米,贯穿整个台州府老城。街上商业兴隆,游人摩肩接踵,繁华程度丝毫不减当年。特色小店极多,是了解台州府城文化及美食的好地方。<div><br></div> <br> 古街不宽,路面由青石板铺就。两侧都是宋代与明清风格的木结构或砖墙房舍,二层为多,偶有三层,清一色雕梁画栋、飞檐高挑。这些老房子多半是前店后坊、楼上住人的格局,既然是景点,临街铺位少不了面向游客,吃喝玩乐样样皆齐。<div><br></div> <br> 当年朱自清夜宿台州,曾写过一篇《台州的冬天》,称“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这条“二里长的大街”正是紫阳古街,不过如今可不会一团漆黑,白天晚上都颇热闹。<div><br></div> <br> 历史上张伯端、戚继光等人都在临海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紫阳街上的紫阳苑、绩效堂等展馆将人文、历史、文艺、风骨和千年台州府的悠长岁月一一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更加了解这座千年府城这条千年老街。<div><br></div> <br> 它曾经是台州府城最繁华的街道,酒肆林立,旌旗招摇。它也曾一度破败,屋旧瓦烂。近些年经过修复,古街焕发了新的生机,古街上也有不少古色古香的老店,跟着这座古城一同成长,见证着古街的日日夜夜。<div><br></div> <div><br></div> 街上游很多百年小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铺,低调得有点过分,招牌做得一点都不招摇,甚至没有招牌。比如“永利秤店”“ 和记私房菜”“ 岭根草编”“ 白塔桥饭店”“ 紫阳麦虾”“ 张秀娟剪纸博物馆”他们还没有“景点”和“游客”的概念,他们数百年以来做的,都是街坊生意。<div><br></div> <br> 除了许多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如今街上还增添了不少年轻又别有风格的小店,古朴与潮流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除了传统的老店和小吃外,古城里也有许多新鲜的气息,越来越多的文艺小店和咖啡馆等新的业态出现在老街上。走得累了,来到街边的一家咖啡馆稍事休息,咖啡馆中满是怀旧的气氛。<div><br></div> <br> 在紫阳古街上,有很多特色小吃,名字也非常特别,对于外地游客来说闻所未闻。如蛋清羊尾,是一道曾经登上国宴的小吃。其实食材跟羊肉没有任何关系,是用蛋清包裹着豆沙油炸而成的。在油锅中的蛋清羊尾是圆滚滚的,色泽金黄,晾凉以后慢慢变得软塌塌的,有点像绵羊的尾巴,因此得名。古城里的小吃有很多,除了蛋清羊尾以外,还有麦虾、马蹄酥、麦油脂等,也都能在古街上见到。<div><br></div> <br> 对于不是吃货的我,对这些食品都兴趣不大,我感兴趣的是在街上边吃边走的各等人群,他们才是紫阳街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线。<div><br></div> <br> 街上尽管来来往往、边走边吃的游客很多,但这样的风情,近在在上海的朱家角、七宝小镇,远在台湾九份也都能看到,但论吃,在紫阳老街上还有一道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风景线——排队。要是几个月我见到排着这样长长的队伍准以为是在做核酸,但在紫阳老街这排队是在买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海苔饼。印象里咸咸酥酥的海苔居然能做成香香甜甜的点心,还这么受欢迎,听起来似乎有些“黑暗料理”的味道。<div><br></div> <br> 紫阳古街内,聚集着不少做海苔饼的店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制作的手艺也是代代相传。每家海苔饼店铺门口都排着队,少则7-8人,多则十几人,我是不愿排队的,女儿一查百度,网上也有这家海苔饼店,可邮寄且免邮资。当即下单20个。<div><br></div> <br> 如果按常规旅游线路,紫阳老街应该从台州府南门兴善门进入,走过一个老街广场,然后从南到西逛老街的。由于我们是从西边的朝天门进城,先到西门街,再到紫阳街。所以紫阳老街是从尾到头走的。但在老街走了两个小时,还没到老街的南头已经快走不动了,此时才下午3点半。<div><br></div> <br> 在紫阳老街南端的入口处是一个广场,广场周边开设了许多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必胜客之类的商店,门面很时尚,顾客很年轻,气氛很热闹。<div><br></div> <br> 紫阳街南头是临海的标志之一——巾子山,山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山顶有双峰,双峰于唐代始建双塔,南宋临海人陈耆卿所撰《嘉定赤城志》记载:“两峰如帢帻,一号‘帢帻峰’,其顶双塔差肩屹立”。巾山双塔,临海人称之为:大塔、小塔又称“文峰塔”。我在府城城墙远眺时无意中拍下巾山塔群的照片。<div><br></div> <br> 这天的设想是逛完紫阳老街,在老街吃晚饭再休息一会,接着拍点老街夜景的。想想这新冠感染还是蛮厉害的,虽已康复20多天了,但还经常会感到乏力。以往坚持一下也就算了,但现在许多传闻,过度劳累还会复阳,这让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注意休息。再好的景点也是看不完的,能看到一点就好了,不要太贪。爬山肯定是不行了,所以暮色中拍了几张照片。还不到4点,就回客栈休息了。<div><br></div> <br> 虽然微信运动记录只有16400步。但上午有一段时间是在爬山的。<br><br>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