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4年初秋,我们同学一行旅游来到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它为四层,已勘察长度12.1公里,最宽跨度17米,相对高差150米,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溶洞之王”。</p> <p class="ql-block">这座庞大的“地下天宫”,发育于距今2.2亿年的下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富含矿物质的滴水,不同形式的滴水,打造出不同的形状,为它塑造了各种精美的形态,雕琢出盔状、塔状、卷曲状、琵琶状、瀑布状、盾状、幔状等等岩溶形状……“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进洞口处的摩崖石刻引人入胜。走进洞内,洞道纵横交错,石钟乳四布,雄伟壮观的“地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丈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宵殿”、身姿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珑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渡众生”、“婆媳情深”、“大唐仕女”、“霸王盔”、“姊妹玉树”,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笋等奇特景观,一路领略,应接不暇,共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把各条洞厅映衬得灿烂缤纷,大气磅礴,身临其境,如入神话奇幻世界,让人叹为观止。</p> <h3>织金洞入口</h3> <h3>螺旋树</h3> <h3>铁山迷雾</h3> <h3>大唐仕女</h3> <p class="ql-block">称为“掌上明珠”的“卷曲石”,生长在钟乳石上,呈细条状,管壁很薄,通体透明,不受地心引力束缚,自发地向空间卷曲发展。此石玲珑剔透,洁向如冰,千回百转,婀娜多姿,精美绝伦,极为罕见。因此,被视为溶岩珍品,成为织金洞镇洞三宝之一。</p> <h3>擎天一柱</h3> <p class="ql-block">“倒挂琵琶”是洞壁一倒挂垂直石盾,形似琵琶,造型逼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体最大,形态最优美的盾形石柱。</p> <p class="ql-block">“普渡众生”,像一位身披伽莎高僧正在给芸芸众生讲经,众僧侣虔诚跪拜。</p> <p class="ql-block">“婆媳情深”酷似一位年轻媳妇,一手怀抱一小孩,一手正在给婆婆捶背。</p> <h3>寿星贺岁</h3> <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经过亿万年点滴之功,钟乳石联接洞顶洞底,酷似中流砥柱立于洞中。</p> <p class="ql-block">百尺垂帘。悬挂在高高崖壁上的条条钟乳石,有百尺之高,酷似一幅巨大垂帘。</p> <p class="ql-block">疑是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传代树是在倒塌的银雨树旁,重新发育生成的一棵银雨树。</p> <h3>姊妹玉树</h3> <p class="ql-block">洞不在深,有宝则灵。作为镇洞之宝的“银雨树”,最能体现时间与流水的耐力和神奇。这根高17米,犹如象牙雕刻的玲珑塔,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早期是洞顶的一滴水,往下滴成一个滴盘,滴水缓慢继续不断下滴,滴盘重叠,形成塔状石笋;后来滴水又缓慢流淌,对下部进行溶蚀,分割成松球状石笋;最后顶部滴水又使叶片形成瓣状石笋。这三个步缺一不可。可见它的形成多么艰难。最为神奇的是十五万年来,形成银雨树的滴水线位置始终沒有变迁。且水量恒定才雕琢出这笔直、均匀的模样。这是大自然的伟力。著名地质学家孙大光先生说:“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称为球宝----地球之宝,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织金灯塔,好似在指引奔向天宫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霸王盔”高14米,形似古代楚霸王的头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形态逼真的盔状石笋。它可是洞顶的两滴水经过35万年漫长岁月才修成的,而且它还将继续慢慢地成长。</p> <h3>石幔“幽灵水母”酷似新娘的盖头</h3> <p class="ql-block">这满洞的石笋、石柱、石幔、石花、钟乳石就是时光长河里的老顽童,生长得太慢,太慢了,到底有多慢呢?据有关资料介绍,已探测洞中依然在生长的年轻石笋,每一百年才增长2至2.5厘米。是不是看见了时间静止的模样?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都不见得看出它生长的痕迹。站在如山如峦,满眼皆是磅礴的洞天中,人们仿佛在和数亿万年前的光阴对话。</p> <h3>万年石花</h3> <p class="ql-block">亿年葡萄园,每年才0.25毫米。</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在已开发的3.4公里线路中,根据不同景观特点,洞内分为迎宾厅、讲经堂、寿星宫、塔林洞等12大景区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全程走完至少需要两个小时。而我们一行整整用了三个小时,才走出洞口。织金洞一游,不得不承认,溶洞之王名副其实。难怪人们如是评价“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