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在古代是重要渡口。作为长江三大名矶(燕子矶、马鞍山的采石矶和岳阳的城陵矶)之首,燕子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燕子矶公园大门, 门头匾额上刻有“燕矶临流”四个大字,这是“金陵四老”之一大书法家萧娴书写。</p> <p class="ql-block"> 燕子矶公园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景区以矶崖为主体,就矶造园,因势造景,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古典韵味的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 此台阶为“南巡蹬道”。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矶,均由此台阶登至矶顶,后人称之谓 “南巡蹬道〞。</p> <p class="ql-block"> 夕照楼,燕子矶历史文化展厅。</p> <p class="ql-block"> 燕子矶在历史长河中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视全国就是从这里南下的;南朝梁末,北齐军渡江南进,陈霸先率军出此山拒战,大破北齐军;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沿江一路烧杀,攻打南京时首先在燕子矶登陆,入观音门,去迈皋桥,占天堡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间,侵华日军在此地的江滩集体屠杀50000名以上中国人,使这里成为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燕子矶公园内立有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顺着石阶往上登攀,只见矶顶耸立着一座双层六角六柱重檐御碑亭。御碑亭乃南京市燕子矶公园之主景观,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御碑亭初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62年),原名大观亭,后称御碑亭。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矶,作诗多首。其中第三次登矶时,乾隆伫立于矶顶,面对长江美景,大好河山,挥毫御题“燕子矶〞三个大字,并赋诗一首“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这首诗绝对是上佳之作,抒发了乾隆皇帝眼里的江山美,心中情。江宁知府特造亭刻碑,将乾隆手迹树于矶巅,流传至今。御碑正面镌刻乾隆御笔亲题“燕子矶”三个行书大字,御碑背面镌刻乾隆所赋诗句。此碑为南京市目前保存较好的御碑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原为双层六角重檐,翘角下坠六足铜铃,风吹铃响,远扬十里。1937年因遭侵华日军炮火所毁,解放后修建为四角砖亭。1998年公园管理处重新翻建了此亭,恢复了原有的双层六角重檐结构,恢复后的御碑亭古朴典雅、气宇轩昂,成为燕子矶公园标志性建筑物。置身亭内,八面来风,六朝胜地,尽收眼底,挂在御碑亭上两侧楹联云:〝白云悠悠矶头月涌千骢过,往事渺渺江上风清一燕来。” </p> <p class="ql-block"> 在燕子矶头的悬崖处立着一块1米多高的石碑,名曰“劝诫碑”。燕子矶因三面环水,峭壁陡立,旧时常有失意之人在此轻生,又被称为"断肠矶"。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在燕子矶附近晓庄办学,一天傍晚,听说一女子在燕子矶寻短见,赶去劝阻已来不及,只见那女子跳入江中,被汹涌的江水吞没,陶行知目睹惨景,彻夜难眠。他得知有许多年轻人常到此轻生,非常痛心,遂在矶顶立下两块木牌,并亲笔题写“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牌后写着春风化雨的劝诫语,此牌曾让许多失意之人幡然醒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1993年,燕子矶公园本着对历史和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刻字立碑,将两块木牌上的文字分别刻于正、反面,立于原处,以儆后者。碑正面镌刻着六个大字:“想一想 死不得”,落款是陶行知。碑背面写着“人生在世,酸甜苦辣寻常事,人在遇到困难时,要想得开,看得远”;“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应当完成一件大事而去,你年纪轻轻,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可轻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为乡村教育、为三万万五千万同胞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呢?”</p> <p class="ql-block"> 伫立矶头,俯瞰长江,只见江天一色,烟波浩渺,穿梭往来的轮船宛如一叶小舟,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木栈道走去,矶顶巨石林立,乱石之中有一块形状内凹外圆的大石,酷似古代饮酒用酒樽,冠之于“酒樽石”。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因官场失意,乘一叶扁舟,漂流至燕子矶,他登上矶顶,把酒吟诗,看着滔滔江水,奇想顿生,欲以此石为樽,长江为酒,要痛饮长江,在豪饮尽兴之际,他挥毫醉书“吞江醉石〞。据说李白在崖壁上题写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后,狂饮一杯,随手将酒樽甩落在伸向大江的矶头上,于是酒樽化为一块巨石,故名“酒樽石”。</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陡峭的窄道,小心翼翼地顺岩坡而下。</p> <p class="ql-block"> 观澜亭矗立于长江之上,是观赏矶头赤壁、江涛拍岸、“燕矶夕照〞的最佳点。燕子矶临江崖壁由紫红色的砂岩和研岩构成,傍晚时分,崖壁耸立,江流滚滚,涛声阵阵,夕霞满天,印照在崖壁上,此景被誉为"燕矶夕照",入选“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站在燕子矶临江的观澜亭,三面临水,长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弯,江面无比宽广,当阳光照射在红彤彤的赤壁丹崖上,璀璨夺目,和江水相映,构成锦绣江山大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 沿路的岩壁上镌刻着现代书法名家书写的历代吟颂燕子矶的诗词,这是摩崖石刻区。公园管理处将燕子矶公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奇特的自然景观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西南部的崖壁上,开辟了摩崖石刻区,邀请赵绪成、萧平、张仲林、靳潜、季公、梁宗亨等当代书法家,将康熙、乾隆及历史上文人雅士歌咏燕子矶的诗词,书于各种字体,刻于崖壁上,以悦游人之目。</p> <p class="ql-block"> 清厉鹗的《归舟江行望燕子矶》诗:“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p> <p class="ql-block"> 楹联石刻:天与大江成锁钥,人从绝顶看汀洲。著名书法家萧平书写。</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皇帝赋诗”石碑,讲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朱元障定都南京后,曾微服来燕子矶一游。据说,他登上燕子矶顶后,正碰上一批科考学子,以燕子矶为题咏诗联对。有人说,燕子矶兮象秤砣,此言一出,众人都被“砣”住了,再也想不出好句子续下联。朱元璋心领神会,在他的脑海里涌出了如下诗句: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p> <p class="ql-block"> 石壁上“江风山月”四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张仲林书写。</p> <p class="ql-block"> 燕子矶的摩崖石刻,古诗今书,旧岩新刻,冰冷的矶石有了灵魂,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年3月2日,燕子矶之行收获颇丰。此时不由想起一九七九年曾和先生相约到燕子矶游玩,但由于当天天气骤变,取消了行程。谁会想到这一拖竟拖了四十四年,今天终于还了心愿。</p><p class="ql-block"> 站在燕子矶头极目眺望,“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感而发:宇宙永恒,生命有限,余生宁静做自我,从容淡定过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