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园所集体生活结束了,走在从园所把孩子接回家的路上,一切看似平常。其实,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家庭教育的水准与用心,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p><p class="ql-block"> 家长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多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多用启发式提问给孩子传输"心灵鸡汤"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01别把孩子引导成受害者</span></p><p class="ql-block"> 孩子有没有受到“欺负”,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如果家长总是忍不住的问:</p><p class="ql-block"> “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吗?”</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p><p class="ql-block"> 孩子就会奋力回顾一天中谁欺负过他,为满足家长需要,每天像完成作业般向家长叙述不愉快经历。</p><p class="ql-block"> 这样会造成孩子每天到班里寻找可能“欺负”自己的人,激起别的孩子产生要打他的想法,形成了所谓的吸引力法则。</p><p class="ql-block"> 一旦带有了这个恶性循环,孩子真的会成为一名“受害者”。导致他不愿去园所,可能出现社交恐惧,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后果。</p> <p class="ql-block">家长试试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p><p class="ql-block">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p><p class="ql-block">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p><p class="ql-block">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p><p class="ql-block">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必须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02 接孩子细节也很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园内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p><p class="ql-block"> 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03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一般来说刚到幼儿园,孩子都会抗拒上学,这跟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关。</p><p class="ql-block"> 这种情况下,爸妈不要训斥打骂,可以说妈妈知道我们家宝贝不想上学,妈妈小时候也曾经不想上学,但每一个人都要上学,就像妈妈一定要上班一样,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哦!让孩子知道上学是一种责任。</p> <p class="ql-block"> 离园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的表达、情感抒发创造良好的机会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