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惊蛰时节,万物萌动,春暖花开,正值春耕好时节。为了让孩子们多方面地了解惊蛰这一节气的气候特点、农事要点以及特色习俗。第三幼儿园中一班开展了“春雷响 万物长”系列活动。老师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带领孩子感受“惊蛰”的节气文化。</p> <p class="ql-block">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p> <p class="ql-block"> 古代分惊蛰为三候,我们来看看惊蛰物候都有哪些:</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从主题入手,结合五大领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主题活动了解了惊蛰节气的自然现象,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p> <p class="ql-block"> 春雷一声响,藏了一个冬天的小虫子们都被“惊醒”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户外草地、空中花园,弯着腰正在仔细寻找着小虫子的踪迹,一起探索惊蛰这一天大自然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土地里找到了西瓜虫~</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小飞虫在菜叶上飞来飞去......</p> <p class="ql-block">我在农田里发现了一只毛毛虫。</p> <p class="ql-block">小蚂蚁从洞里慢慢爬出来~</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了一只正在睡大觉的小蛾子。</p> <p class="ql-block"> 这草木勃发的节气,孩子们在实践中品味着惊蛰节气的民俗文化。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心中的美妙画卷,诠释一种别样的春暖花开。继续探寻惊蛰的秘密,寻找春天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印晓媚:菜地里有绿绿的菜!</p> <p class="ql-block">张秋语:老师你把我抱起来,我看到小树上有小骨朵。</p> <p class="ql-block">董嘉可:大家快来看看呀!它马上要开花啦!</p> <p class="ql-block">张盛夏:我们的草坪也长出绿色的草来了。</p> <p class="ql-block">快看,小树开花了,春天到了,小树在向我招手!</p> <p class="ql-block">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和“离”谐音,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寓意在气候干燥的春季,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梨可生津止咳、润燥化痰。</p> <p class="ql-block">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食生梨以养脾,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p> <p class="ql-block"> 春之蛰动、处处逢春,一切美好悄然发生。在感知节气变化的过程中, 小朋友们沐浴着传统文化洗礼,聆听着民俗的声音,传承感受中华文明的力量。节气流转,时令更迭,小朋友们,让我们继续探寻自然的奥秘,体验自然的神奇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