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保安铺,看民国戴笠故居!

浪惬静舟

<p class="ql-block">  提起“保安铺”,相信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但是如果说起戴笠的名字,大多数人都知道此人是民国时期军统组织的头子,号称“民国的谍报特工王"。在浙西江山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乡,原名叫保安铺,这个小乡位于偏僻的地方,山高路远,留存古色古香的乡村风貌,后来改称为保安乡,保安乡就是戴笠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  保安乡有一条保安古街,戴笠故居就在这条小街。小街小巷铺着青石板,一条清澈的溪水渠穿街而过,道路两旁都是古旧的店铺,沿街几乎都是砖墙。这里仿佛自成一片天地,走进这里让人觉得时代的恍惚,不知自己究竟是处在现代还是民国时期,街巷的氛围令人在旧时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从街口“保安铺”的牌坊进入,沿街走大概10多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座二层楼的旧式楼房,楼前白色砖围墙上书有“戴笠故居”四字。从外表看戴笠故居与周围民居没有二样,都是白墙灰色的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仅仅看这座故居的外观,很普通,很难将它与戴笠这样的人物联系起来。眼前的这栋楼看似不起眼,楼内却机关巧设,玄机不少。从正门步入院内,楼房的内部及结构别有天地。前门与一般的民居不同,很狭窄的前门,走进后是一个小院子,地面用鹅卵石铺成,没几步就来到一扇同样狭窄的门,进门就是大厅,有一块屏风,是前言介绍,屏风背面是戴笠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在正大门设立屏风是为了以防不测,路止人一下子涌进来,屏风的作用是把人流向两边分流。</p> <p class="ql-block"> 正厅匾额名字为戴笠亲自题写,名为“树德堂”,匾额下挂着一幅山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正厅两侧分别是戴笠母亲和儿子的卧室(现己设为戴笠生平陈列室和军统组织机构介绍厅),两个房间不大。</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厅后面的房间,立有梳妆台,戴笠给母亲购买的梳妆镜也与众不同,这面化妆镜,无论从哪个角度照镜子,都不会把人物照变形。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面镜子能够利用特殊的反光,在镜子前观察到整个房间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暗梯设计在佛龛后面,开关在墙角根,发生意外的时候,用脚轻轻一拨暗门就能打开,方便隐蔽。这个暗梯通往地下暗室电讯室。每个房间的房门上有暗格,内藏武器。</p> <p class="ql-block">  二楼的中间部分,一个较大的房间是会客厅,这个厅有三个面各装了一扇门,剩下一个面则装了两扇门,相较其它门略低。开始还以为是装门的时候把木头锯短了,原来这两扇门是为戴笠量身定做的,正好卡着他的身高,若有高个子的敌人追捕很容易撞上门梁。门梁上还有暗格,里面藏有防身武器,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拿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中堂的楼梯来到二楼。二楼给人的感觉就是敞亮,敞亮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二楼大大小小7个房间布满了窗和门,二楼作为戴笠的主要活动区域,由戴笠的卧室、书房、会客厅和4间客房组成,窗多门多,无论身在哪个角落都可以随时夺门而出,不至于被堵在门内。</p> <p class="ql-block">  往卧室方向,还会经过一个奇怪的房间,除了两扇通往卧室的门外,对面的墙上居然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扇门。两头的门一看就是通往过道的,而中间的门,打开后,两扇门是想通的,只不过右边的门后是一个围栏杆,大小差不多够一个人站着,这个平台是戴笠保镖的藏身处,遇到突发情况保镖就会冲出来护卫。而另一扇门后则是一条狭窄的楼梯,盘旋着向下延伸,通往一楼的疏妆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戴笠的私密卧室,这一间房间算不上大,位置在宅子的最高处,当年也是全村的至高点,放眼望去,整个村子的情况尽收眼底,不管敌人是从哪个方向来,都能提前做出反应。房间的三面墙上都铺满了窗户,窗户里外两层,整栋楼的窗户也都是这样,起到隔音的效果,以防“隔墙有耳”。</p> <p class="ql-block">  窗外有一棵金钱松,长得比较奇怪,从屋外看高耸挺拔,从卧室往外看,朝卧室的一面光秃秃的柱子,另一面树枝长的很好,朝卧室一侧从来没有长过树枝树叶。这棵树是“逃生树”,遇到危险情况,可以从窗户爬到树上,往下逃生。据说这金钱松是当时中美情报合作技术所美方代表梅乐斯将军送给戴笠的,二棵金钱松,有一棵没有成活,余下的这棵,枝叶茂盛。</p> <p class="ql-block">  暗梯的台阶很窄,最宽处也只有一双鞋子的宽度,扶着栏小心翼翼往下走,往下走十多个台阶看到一扇弧形小门,原来这扇就是一楼佛翕的暗门。</p> <p class="ql-block">  门的设计也十分讲究,除了看起来正常的房门,有的门高大宽敞,有的狭小,有的位置显眼,有的却暗藏角落。</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着暗梯往下摸索,终于在暗梯的尽头看到了阳光,暗梯一路向下通往地下电讯室。</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众多的方言中,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江山话是国内最为难懂的一种方言。据说戴笠为了防止情报泄秘,防止日军监听,居然让碟报人员电讯使用江山话,造成日军一脸蒙懵,难以破译。</p> <p class="ql-block"> 电讯室两侧各有一个出口,而电讯室出口不远则是可以容纳五六人的暗哨。如果有人在二楼想要袭击,可以从暗梯逃跑暗梯是螺旋结构,很狭窄,地下出口,潜伏的暗哨可以随时开枪击毙追捕人。</p> <p class="ql-block">  现在观察一下戴笠楼房的外部,整座故居一共安装了122个窗户,且以二楼居多以及扇门,每个房间互相衔接,整个设计仿佛迷宫一样,设计这么多的窗户,主要是便于观察情况,尤其是从二楼可以直接观察到唯一一条通往保安乡的大路。一旦有可疑人物进入,便可马上知道。</p> <p class="ql-block">  在庭院还设计有一个小小的暗哨,从外部看,只是一个低矮的小门。内部空间也不大,刚好能够容纳一位相枪手。在整栋楼的最底层,有一间房屋是专门用来放发报机的,据说当时这间房子一共设了三道哨岗,门外两道明哨,门内一道暗哨,防守如此严密,显然这个暗哨是用来做什么的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统治时期,小小的一个江山县及保安铺加入军统的多达千人,并出了数百位赫赫有名的特工,其中有21位将军、包括二名上将,一名中将,其余为少将(其中有军统唯一一名女少将姜毅英),其余的也大多数是校级以上军官,其中江山人“一戴三毛”(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为民国时期谍报组织有名领头人物。</p> <p class="ql-block">  戴笠死后,民主人士章士钊写的一幅挽联很耐人寻味:“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狭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p><p class="ql-block"> 有关戴笠,本文在此不予置评。戴笠是中国民国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一手创办的民国特务组织军统,既积极投身抗日,不惜牺牲,铲除了大量日伪军和日寇,锄杀了一大批卖国求荣的汉奸,也杀民国贪官污吏,同时也负责帮蒋介石清除异己,手上沾满了很多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的鲜血。</p> <p class="ql-block">  离开戴笠故居,我们驱车前往仙霞关,不过10分钟的路程,到达仙霞关。在景区门口被工作人员拦下,下车一问,仙霞关景区内部分山道施工,不得前行,我们带着遗憾只好原地返回。仙霞关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系唐乾符五年黄巢义军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开劈一条长达七百多里的山道,打通了浙闽之间的千古屏障,仙霞关共设关溢四道,二十四弯三百六十级石阶,因山峻、谷深、关溢、道窄,又是内地通往福建的必由之路,故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称。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就在此入伍,清顺治三年,郑成功受封“御营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寻命佩招讨大将军印,镇仙霞关”。有了古道就有了关隘,有了关隘就有了人烟。当年的仙霞挑夫正是沿着这条里通福建外通京的古道,为乡民的温饱,为地方的繁华,艰辛跋涉。各地商贩客居仙霞关的廿八都,各色人流在此汇聚生根,廿八都由此成为军事重镇一度成为“闽浙赣三省交界繁华若市的商埠。</p> <p class="ql-block">  仙霞关不得前行,关于仙霞关的行程就止打住了,不扯远了,但愿以后能补上这一课。车子调转往距离仙霞关附近的廿八都古镇。</p> <p class="ql-block"> 行车不久,来到廿八都古镇,下车,见四面群山拱卫,树林翠绿,入村口,迎面见有一块石碑,苍劲有力三个字“廿八都”,一座廊桥,上书“珠坡桥”,廊桥两旁木柱上对联:“桥廊风爽堪留客,波底星光可醒龙",不知来龙去脉,没有去查询对联来源。桥头几百年树龄的樟树,参天高耸,这里有一溪,叫“枫溪”,和名字相仿,清澈、碧绿的溪水,自北向南缓揽穿桥而过,绕着廿八都古村缓缓流淌,古朴醇香,宁静且优雅。</p> <p class="ql-block">  过廊桥向左转。溪岸边是一栋闽式泥墙小瓦平房,里面陈列了水雅、石磨、油榨、风车、水车、犁耙等工具,再现了甘八都人昔日的农耕场景,还原农耕的旧貌。</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百米步,便到了北堡门。过门洞,就正式走进廿八都古镇的街巷了,这条长街分二部分,洵里街和枫溪街。廿八都古镇是通往仙霞古道不可或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驿站,当年黄巢起义的时候,在浙、闽之间高山峻岭中开辟的仙霞古道,自古以来,此地为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直到清代才逐渐变为商旅要冲,成了过往货物的中转站。</p> <p class="ql-block">  走在街巷,两旁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飘香的小吃店、各种纪念品店、还有古玩店,卖吃、穿、用、玩的等等应有尽,大街上游客熙擦,嬉闹的,闲逛的,拍摄的,侃价的,尤其是当地特产“铜锣糕”倍受青睐。</p> <p class="ql-block"> 从街头走到巷尾,几乎随处可见铜锣糕,每个小店或摊位或多或少都会摆上一些。镇上每家每户都有一手做糕的绝活,他们先将糯米、粳米按比例调好磨成粉,把山上采下的佛耳草捣烂成汁,与米粉揉和拌匀,加上丹桂、茶油、枸杞、藕粉、山药、红薯粉、红枣等作料。在廿八都,蒸糕更像一种仪式,一蒸至少三四笼,先把圆圆的大蒸笼一笼笼平放,再将若叶一张张摊满蒸笼,把粉团抱入蒸笼,蒸糕火要旺,当揭开灶台上的锅盖,热气腾上房梁,扑鼻而来的糕香味。</p> <p class="ql-block">  因廿八都位置重要,处于浙闽咽喉重地,旧时设立的“浙闽枫嶺营总府”,驻扎千名兵丁,俗称“三品游击衙门”。它与县、府衙门不同,正堂悬挂着精忠报国“匾额”,两侧为旋旗刀枪,供奉的是郑成功塑像,各室分别陈列历代战事及其英烈、兵器,包括抗日战争和现代革命。一个偏僻小镇,具有如此高等规格的衙暑,实属难得。 </p> <p class="ql-block">  衙门近邻是“观音殿“,原名“观音阁”。始建于晚清,后经多次修缮,去阁成殿,便更名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临街有个岔巷,鹅卵石道路过了一道嵌,有“向学“石匾门,文昌宫即在眼前。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地方。一般只有县治才有,但廿八都经商致富的人们,内心总系着“学而优则仕“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是古镇最精关豪华、雄伟壮观的建筑。两边厢房:均有檐廊相连。“文昌宫“内的梁、枋、脊标、天花板,藻井,都绘有云月山水、人物故事或者龙、凤、花、鸟等彩图;牛腿、雀替、窗扇,栏板等构件不是浮雕即是镂空雕;特别定其正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四面飞檐出挑,最为雄浑。宫内除了文昌帝君和魁星跟斗,还有仓颉和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  廿八都人极有见地,舍得投入资金树人育教,古镇杨、姜诸大户人家竞然在一个小镇筹建了大小两座“文昌宫”,提供给子弟入学读书,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等说教来激励后生奋发图强。宫内的厢房里塑造了许多蜡像,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清代私塾的教学场景。让人不由想起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  出了文昌宫原途返回街道。二旁商铺北连,问以高耸的马头墙相隔。有些店面的墙侧以叠方式出深远。</p> <p class="ql-block">  这在廿八都,要数“德春堂“尤为突出,这个当年江山县最早的中药铺,有六柱三楼飞檐翘角的门罩,门罩的内层垂帘柱上,有四个牛腿,中间两个为门神秦琼、尉迟恭,边上两个为清凤、明月童子;月梁上为开光人物故事和吉祥浅浮胜图案:花板、雀替等大体为透雕花草之类,极其养眼。</p> <p class="ql-block">  小镇邮局位于街巷的中间地段,两层的小楼,邮局旧址的门外矗立着老旧的绿色邮箱,散发着“车马很慢,书信很长”的那个书信岁月。</p> <p class="ql-block">  据悉,2019年5月19日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古镇(三)》,廿八都古镇名列其中,在中国邮票史上发行古镇的邮票不多,这是廿八都古镇的至高荣誉。一枚小小的邮票,尽显古镇魅力,也承载了“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古村青石板铺地,有些小道则用溪中鹅卵石铺设,当地老百姓也把溪滩里不规则的鹅卵石,堆砌成整齐牢固的小院围墙,用溪石垒成一道赏心悦目的色彩乡村。</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一万余人口,却繁衍生息142种姓氏的居民,交流着13种方言,民俗风情非常奇异,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廿八都经常使用的方言包括“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灰山腔”、“岭头腔、“溪下腔”、“河源腔”、“下浦腔"、“洋田腔“等。中国的大部分乡村或集镇因为聚族而居,同村人往往同宗,姓氏、语言都比较单一,廿八都却是南腔北调,在廿八都姓氏达142个之多,平均每个姓氏不足70人,如此姓氏大家庭,国内古镇难有第二个,廿八都是一个“移民社会”,其先民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屯兵驻军定居,二是商贸定居,三是农耕定居,各种外来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形成了奇特的“文化飞地”,如此众多的方言和姓氏,造就了一座生活的历史文化边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戴笠的这个特务训练班。关于戴笠和军统女特务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古轶事,不仅使这座旧居成为古镇游览的重要打卡点,更给古镇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戴笠与女特务陈列馆“,这在神秘中又似乎带有一丝神奇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栋楼的原主是姜守全,姜守全是戴笠的私交密友,关系至深,在民国时期,姜守全也是一个显赫人物,民国15年(1926)参加国民军。抗战胜利1946年春任吉林省财政厅长、少将军衔。后来姜守全以少将身份也加入军统。抗日战战争胜任时,姜作为军统派出的大员,接收东三省日伪财产。</p><p class="ql-block"> 戴笠多次来廿八都,包括陪同梅乐斯来这里视察,除了住宿保安铺戴笠的楼房(戴笠故居前面己述),其余都住在这栋楼内。1941年,戴笠在杭州、嘉兴、湖州、上海等地挑选了40多名女青年,在老家办了女特务训练班,称为“东南办事处特务训练班”。</p> <p class="ql-block">  在国人心中,戴笠和军统,都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加之受小说影视的宣染,人们总是把军统和戴笠本人绑架暗杀联系在一起,而“戴签与女特务陈列馆“的字样,似乎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对喜欢八卦的人来说,也许更具有诱惑性。陈列馆从军统的形成到戴笠之死,从十一个方面着重介绍中美情报合作技术所在廿八都开设的女特工训练班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揭示了廿八都女特工训练班的秘史。</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无意对戴签或者军统的历史功过和是非进行评判,不过仅仅是采撷了部分的史实,为参观者梳理出了几条线索,展示的仅仅是历史真相的一个侧面,也就是说这里陈列的也只是一些历史碎片,虽不能洞其全貌,但也让我们有机会走进那浑沌的民国时代和抗日战争的峰火硝烟之中。</p> <p class="ql-block">  戴笠与女特工的合影。戴笠由于他从事的职业特点,留下的照片很少。这里有几张珍贵的照片,这张戴笠与培训班女学员的一张合影就显得弥足稀有。</p> <p class="ql-block">  军统在所有的特工培训中格外重视电讯人才的培养,军统局成立后,从5部电台起家,到抗战中期,军统的电讯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专业人员达4000多人,拥有电台7000多部,不但所有的外勤区站办事处等机构配备了电台,一些大区也建立了支台,而且大多数外勤情报组织也配备了电台,戴笠利用这一别人无法比拟的通讯网络,一方面驾驭和控制手下的庞大特务组织,另一方面也随时掌握着中国每一个角落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成了国民政府中最为博闻广见和熟知时局的人。</p> <p class="ql-block">  戴笠时期的军统特工网络是非常宽广的,在不同的地方举办了不同的特工学校,培养了不同的特工人才,廿八都的电讯人员培训班是最为有名的之一。</p><p class="ql-block"> “军统“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备受诟病的组织,它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1938年8月戴笠任少将副局长,负实际责任,后升任为局长。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身亡后,军统局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由他的江山老乡毛人凤任局长至1949年撤至台湾。</p> <p class="ql-block">  陈列室内有“特工皇帝”与“电影皇后”的图片,有关戴笠与胡蝶长达三年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那个纸醉金迷又是战乱的年代,出了许多乱世英雄和才子佳人,关于这段绯闻不知真假,大概也只有当事人知其中缘由了。也许戴与胡之间是有情义之人,俩人都把对方请进生命里的至真,但命运却终归未能让他俩成为眷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戴笠特工训练班”我们驻足观览了较长时间,仿佛沉浸在那个硝烟谍战弥漫的民国年代。从“特工班”出来后,我们步入枫溪街,来到兴隆钱庄。姜家在本地是大户,姜家商号是隆兴,既是姜隆兴的名字,也取生意隆兴之意。晚清时期,以姜氏家族形成的商业集团,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扩大业务,促进流通而建立的隆兴钱庄,其总部设在廿八都,在浙江、福建、江西等许多地方设分号,凡是在隆兴钱庄开具的银票,在所有的分号内均可兑现。</p> <p class="ql-block"> 隆兴钱庄的门楼上方也有一个门楼,为木结构,上刻许多人物造型木雕。门楼下方有一砖雕,上书“紫气东来”四个字,典出老子西游,除取吉祥的寓意之外,就是大门的朝向东方。门框下有一八卦太极图,主要是辟邪作用。除上面的木雕砖雕之外,石础的雕刻也非常精致,上面隐喻了古时候所说的琴棋书画及如意,细节处足彰显其身份。进门木屏风上一枚顿大的古钱币上铸又有“降兴通宝“四个大字。钱庄主要分钱庄和过载行两个方面,兴降钱庄有一副对联非常精妙:“算分毫算公平何须再算,存诚意存信用放心来存”。通俗的语言里,将钱庄诚信经营的商业理念,解说得明明白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秉书洋货店”门口驻足,内宅住房是三进四天井的中国传统,和德春堂相似。原主特别注重门楼精雕细刻,堪为浙、徽两派精华。而今这里,是中西合壁的陈列所,里面的玻璃柜里放满了旧时钟表、电话机、雷声机、绫罗铜缎等等,见证了当年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这里的每一刻每一时,觉得世界是安静的,原汁原味的古镇风韵和淳朴民风,对于喜欢人文、喜欢历史古迹、喜欢山水溪流、喜欢故事的人来说,廿八都具有这些元素,这里特别适合怀旧的人来,这里的日出日落风光绝对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  这是邮票上的实景:《中国古镇(三)》特种邮票一一廿八都。我们来到小桥流水的水岸,只见日暮映溪连山,又照溪上,阳光斜过半山,桥上行人廖廖,桥下溪水潺潺。这里山色桥影,耕陌人家并日月山川,皆映在一溪水里头,人世间因是如此这般朴素安静。</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廿八都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或许,正是有了黄巢、郑成功这样的追梦者,姜守仁、姜毅英这样的筑梦者,还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守梦者,才有了今天的廿八都。千余年时光激艳流转,关隘上的烽火狼烟早已烟消云散,古道上的驼铃走进了史册典籍,而廿八都,也势不可当地走向了衰落,它羞答答地躺在大山怀抱里的模样,似极了养在深闺、犹抱琵琶的小家碧玉。</p> <p class="ql-block">  地处枫溪街南的关帝庙,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武帝庙,占地110平方米分庙宇、过街亭、戏台三部分。走出关帝庙旁的南门,前方矗立了一座牌坊了,牌坊两侧上书“仙霞岭东”、“念八铺”。这道南门就是通向福建的仙霞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廿八都东南,高岗之上有一座浮盖山,举目南望,一圆圆的巨石似龟背隆起,一个三角形的脑袋和一张锐利的尖嘴朝向东方,全景酷似一只龟伏的老鹰,这就是浮盖山“鹰嘴石"。浮盖山是浙闽二省的界山。山上多嶙峋怪石,妆扮出千百奇景,“头上三千烦恼丝,挂冠一顶是浮盖”。</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廿八都出来后,往东南行驶,不久到达浮盖山山脚,沿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峰回路转,拐过几个弯,来到浮盖山景区。步入景区,向南往山顶上行。</p> <p class="ql-block">  浮盖山的名气,离不开一个人,就是明代文学家、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徐客曾经给予这座山很高的评价。 明崇祯三年,徐霞客周游名山大川,曾攀登廿八都浮盖山,并在山中盘桓三日。《徐霞客游记》称:“又十里,饭廿八都。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梨岭间,为诸峰冠。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章云,飞霞削翠。余每过小竿(岭),北梨岭,遥风采,辄为神往。既饭,兴不能运,偏询登山道。浮盖山上有仙坛、犁天石、碧狮蜂、模盘石、白花岩、冬瓜石、三叠石、石龙洞等景观。相传,古有大小寺庵36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浮盖山由花岗岩组成,山中巨石,或三五成叠,或二支一盖,多石,多原始堆石长洞,洞穴相通,盘绕曲折。我们进入浮盖山景区,满山苍翠的竹子,路边盘石叠嶂,满眼所见尽是绿色。途中,有一棵竹子,从石缝里破岩生长而出,竹杆沿着岩石悬崖弯曲向上,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竹峭直指云天,古人郑夑有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挺拔坚韧的风骨,无论风吹雨淋,无丝毫畏惧,似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行,可见犁天峰、棋盘石、鹰嘴石、三叠石、放生池、叠石寺、一线天等景点。"犁尖峰”,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峰顶上有两石互相并列,其中一块石头非常尖锐。“仙掌石”它位于浮盖山的东边,是一块奇石,就像仙人的手掌,分指伸爪,只要向上伸一伸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所以叫仙掌石。“棋盘石”,在仙人峰的西边,岩石上非常平整,就像一块巨大的棋盘,所以它叫棋盘石。</p> <p class="ql-block">  过了放生池,前面有一座寺庙,叫“叠石寺”,寺庙建在悬崖下,高大的院墙下是一片空空荡荡的寂静,蔚蓝得毫无瑕疵的天空与红色的院墙交相呼应,阳光将一天中最强烈的光芒都尽情地倾洒在庙顶上,在闪亮了一切金黄的法器与圣物的同时,照亮了寺庙略带孤独和悲凉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佛说,大千世界,人生苦旅,凡人有108种烦恼,钟声可以除去人生中种种戾气和烦恼,当梵钟撞响时,在三途恶道受苦的众生,如果听到钟声敲响,苦厄就得到平息,都会得以停止痛苦热恼的煎熬,获得解脱,让内心澄明。所以,在尘世里,需要守心自暖,需要删繁就简,需要朴素低调,让自己静惬欣赏人间万物,学会以平和愉悦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给自己阳光,与万事善良,自我通透,安然从容与这个世界相看两不厌,如此,就好。我在寺庙敲响梵钟,钟声浑厚深远,余音袅袅,在山间飘荡了很久很久……</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线天,爬到山顶上,到达浮盖山顶峰,站在山顶风景丰富多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俯瞰山下,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只见山下的村庄星星点点,远处群山绵连,千峰竞秀,犹如进入仙境,峰顶揽尽无限风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一场跋涉从保安铺到仙霞关,到廿八都,再攀登浮盖山,品着行程的快乐又带着少许劳顿疲惫的苦味。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我此时在一家茶店安坐,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青砖伴瓦,袅袅升烟,看到小桥流水,以及远处绵延的山峦,阳光给古村的白墙刷了一层温暖的光明。晚风吹人静,万事藏于心,安静是一种清欢,在心里的某个地方,遇见山河,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艰辛,也不易。以前在时间上行走比较轻松自由,现在发现出行越来越受限,但是无论怎样困难,初心不变,一切困难的事都必须在事后才能看清楚,现在还没有看到事后,我还在事中,希望在自己的文字里,这些困难都不困难,我宁可开心愉悦地困难着,也不愿假装忧郁地顺利着,快乐是靠自己来成全的。这个世界,生命原本就是一趟漂泊的过程,无论旅途如何?归宿如何?我们一直在路上不断成长,在辽阔的生命里英勇迈步,凡是有阳光的地方,都有温暖的足印,山河拥抱于心站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部分照片为作者浪惬静舟本人拍摄,同时感谢同行的朋友摄影并提供了大量精美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谢谢读者们打赏鼓励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