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江张家港湾段“潮汐树”景观</h3> “潮汐树”实质是潮滩上发育的潮沟水系,江水受到潮汐影响在上涨和回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沉积地貌。<div> 潮滩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物质交换的中间地带,潮滩上受到水动力条件、泥沙性质、生态环境的共同影响,发育成树枝状、羽状等多种形态的潮沟系统,也就是潮汐水道。<br> 潮沟的主干在向海一侧,向陆一侧呈现树枝状分汊,因其形态类似于大树,又被称为“潮汐树”。</div><div> “潮汐树”在我国辽宁、山东、江苏等滨海之地出现较多。</div> <font color="#167efb"><b>“潮汐树”的形成,一般需要满足以下这些条件:</b></font><br> 1.物质条件:丰富的泥沙<br> 潮间带上露出的沙泥滩(又称潮滩)质地松软,易于侵蚀,往往是产生潮沟景观的前提。而在岩石海岸以及由于人类填海造地,围垦滩涂,导致潮间带基本消失的海岸地带,则很难发育形成潮沟景观。<br> 2.动力条件:涨潮落潮<br> “潮汐树”一般伴随潮汐作用“生长”。涨潮时,潮水逆推河水,向上爬升,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潮水回落海面且落差大,以冲蚀为主,此时潮水在潮滩上冲刷形成了冲沟。日复一日,落潮潮水不断加深沟槽,且同时伴随溯源侵蚀,汇流面积不断增加,在侧蚀和溯源侵蚀共同作用下,潮沟的主干和树枝状分汊逐渐壮大形成“潮汐树”。<br> 3.环境条件:潮滩上的耐盐植物<br> 耐盐植物可以减慢海水的流速,加快潮汐水道中水的流速,导致潮水冲蚀作用增强,使水道稳定并不断扩大。还可以通过根系固定河岸的泥沙,使潮沟两岸不易被侵蚀。<br><br> <font color="#167efb"><b>“潮汐树”有什么价值?</b></font><br> 潮沟作为海陆间输水输沙的纽带,在生态保护、水产养殖、航运交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br> 1.减轻滨海的涝灾<br> 潮沟作为海陆间潮水进出的通道,为滨海地区排涝和纳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助于海岸线抵御风暴潮的侵蚀。<br> 2.降解污染物<br> 当重金属污染物流经潮沟时,水中盐度变化导致絮凝作用,使污染物与悬浮物结合、沉降。<br> 3.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r> 潮沟为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料、食物和安全的庇护场所。黄河入海口的“潮汐树”凭借咸淡水交汇的特殊环境,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潮汐树”也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海产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br> 潮沟内水深符合条件时,也常被作为航道以及渔船避风、停泊的场所。<br><br> 试题链接<br><br>1. 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流速慢,落潮流速快。辽河口在潮汐作用下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并发育了一种独特景观——“潮汐树”(由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沟组成,其形如树)。潮摊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耐盐碱蓬草,是“潮汐树”发育保持的关键因素。图为“潮汐树”景观。据此完后下面小题 (1)“潮汐树”的形成过程是( )<br>①潮涨潮落,汇流面积增加 ②潮沟加深,分汊增多<div>③落潮,滩面冲蚀 ④涨潮,泥沙淤积<br>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①③<br>(2)推测“潮汐树”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br>A. 平行于海岸生长 B. “树干”向岸,“树冠”背岸<br>C. 两端交替生长 D. “树冠”向岸,“树干”背岸<br>(3)下列会使“潮汐树”难以保持的活动是( )<br>A. 安装钻井平台 B. 取消沿海养殖<br>C. 种植碱蓬草 D. 退耕还湿<br><br></div> 【答案与解析】 1. C 2. D 3. A<br>(1)落潮流速快于涨潮,涨潮时海水向海岸方向涌动,以淤积为主;落潮时海水离岸,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最初的潮沟;随着每天潮涨潮落,伴随着溯源侵蚀和侧蚀等活动,汇流面积不断增加,潮沟逐渐加宽加深,分汊也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潮汐树”。因此“潮汐树”的形成过程是④③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br>(2)海岸边潮水侵蚀更强烈,潮沟更宽阔,形成“树干”;越向陆地,侵蚀减弱,形成多条不同方向的潮沟,形成“树冠”,因此“树冠”向岸,“树冠”背岸。D正确,ABC错误,故选D。<br>(3)岸边生长的碱蓬草能加固稳定潮沟,保持“潮汐树”形态,在岸边安装钻井平台会使碱蓬草遭到破坏,潮水侵蚀强烈,易形成散乱的辫状水道,使“潮汐树”遭到破坏,退耕还湿、取消沿海养殖可保护碱蓬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br> 辽河口形成了大片广阔的潮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潮涨潮落在滩面冲刷出一道道潮沟--类似河流坡面冲沟,呈树枝状分汊,被形象的称为“潮汐树”。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是“潮汐树”发育生成的关键因素。若没有植被,潮水会不断破坏沟岸,冲刷出新的沟槽,形成的是散乱的辫状水道。目前,我国成规模、可观赏的“潮汐树”景观仅存于辽河口一带。辽河口一带渔业发达,开采石油兴建了钻井平台。下图示意辽河口位置及潮沟地貌景观图。 (1)分析辽河口“潮汐树”规模大的自然原因。<br><br>(2)指出潮汐树额的延伸方向并分析“树干”比“树枝”“粗”的原因。<br><br>(3)分析现有的潮汐树地貌未来可能的发展变化。<br> <h3><div><p><font color="#167efb"><b>【试题解析】</b></font></p> 本题以辽河口潮汐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相关内容。<br><h3>(1)由文字材料可知,潮汐树是由涨潮的海水侵蚀潮滩形成的。辽河携带泥沙,受流速下降及海水顶托影响,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淤泥质海滩。由于辽河含沙量较大,辽河口的潮滩面积广大。喇叭形的河口,使得潮差更大,加强了潮汐额的侵蚀作用;海滩上的植被加固了沟岸,稳定了潮汐冲刷出来的潮沟系统。<br>(2)潮汐树是涨潮落差时由海水侵蚀形成的,其延伸方向应与潮水涨落的移动方向一致,且由景观图可知,潮汐树大致与海岸线垂直。从潮汐树成因分析,受海水侵蚀作用越强,则侵蚀沟越宽。树干比树枝更靠近海岸线,涨潮落潮时经过的海水水量越大,流速越快,侵蚀作用越强。<br>(3)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辽河口渔业发达,还兴建了钻井平台,可能会对潮汐树造成破坏,使得潮汐树萎缩乃至消失;从潮汐树成因的角度也可以分析,随着辽河口泥沙沉积量的增多,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前进,已经形成的潮汐树远离海洋,涨潮落潮时不再对其产生影响,使得潮汐树消失;辽河口的碱蓬若收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其稳定沟岸和沟槽的能力下降,使得潮汐树遭破坏,直至消失。</h3></div></h3><h3><font color="#167efb"><b>【参考答案】</b></font></h3><h1>(1)辽河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面积广阔的潮滩;辽河口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盐地碱蓬,能稳定沟岸和沟槽;辽河口为喇叭状,有利于增大潮差。<br>(2)延伸方向:大致与海岸线垂直。“树干”和“树枝”都是由海水侵蚀而形成,“树干”更靠近海岸线,涨潮和退潮时水量大(集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br>(3)最终可能会消失。辽河口渔业和钻的发展和井平台可能会破坏“潮汐树”;人类互动可能会破坏盐地碱蓬,“潮汐树”(或水道)受侵蚀而不稳定(或变为散乱的辫状水道);辽河带来的泥沙继续沉积,海岸线前进,原有的“潮汐树”远离海洋而消失。</h1><br> 在岩石海岸以及由于人类填海造地,围垦滩涂,导致潮间带基本消失的海岸地带,则很难发育形成潮沟景观。<br> “潮汐树”在辽宁、山东、江苏等滨海之地出现较多,是因为不存在上述因素。<div> <br></div> 浙江沿海相对少见潮汐树,因为近海养殖比较多,存在一定的人类干预,而且“含泥量”比较少,画面里的灰色其实是淤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潮汐树”的形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江张家港湾段“潮汐树”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江张家港湾段“潮汐树”景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