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史料实证 共研备考策略——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开展市直初中教学视导活动(历史学科)

源历史

<p class="ql-block">  3月1日,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历史学科教研员温志军老师组织包含市兼职教研员、各市直初中科组长、九年级备课组长、部分市青赛选手的13人视导团队,前往正德中学开展教学视导活动。</p> 课堂剪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陈燕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补充井田制等视频材料让学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温聪如老师,通过大量史料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史料的分类和价值。</span></p> 观摩瞬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认真的视导团队成为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span></p> 研讨现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研讨中,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些成功的做法和一些困惑,发表了自己对史料实证的理解。最后,市教研员温志军老师指出:</span><b style="color:rgb(1, 1,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史料实证时一是</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引用材料要注明出处,有源可溯;二是</b><b style="color:rgb(1, 1, 1);">注意史料来源的权威性,一手史料优先于二手史料,实物史料优先于文献史料,以此类推;三是要注意史料选择的科学性,避免断章取义和选择孤证;四是要注意史料阅读的规范性,逐字逐词逐句逐段一步步阅读,一步步理解;五是要注意论从史出,结论必须是从史料中得出,避免主观臆断和任意增删等。</b></p> 结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第一章“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3页。</span></p>

史料

教研员

教学

视导

材料

实证

老师

学生

河源市

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