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编辑、策划、摄影:白长胜</p>  <p class="ql-block">  喜鹊(蒙古语:沙之嗄)在我的家乡科尔沁疏林草原上是最常见的鸟,它比较亲近于人类。貌不惊人的喜鹊从远古时期就受人们的青睐,文人墨客的笔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比比皆是。像典型有北宋文学家苏试的诗句:“牧童弄笛炊烟起,采女谣歌喜鹊鸣”,神话“牛郎之女”鹊桥相会,像人们最熟悉的定格画面“喜鹊登梅”也叫“喜上眉梢”。</p>  <p class="ql-block">  喜鹊无论它走到哪里,人们都称呼它“玄衣素衿”的吉祥鸟。这不正是喜鹊服装形象吗?</p>  <p class="ql-block">  冬季的科尔沁疏林草原,在西伯利亚冷空气打压下,寒意删除了丛生的枝蔓,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榆树枫树都脱去了绿叶,不再是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不在似夏日那样张扬。细胞似乎都停止了运行,黑褐色嶙峋的榆树和枫树慢悠悠地,无声无息的轻微摇摆着枝头,树干遍布着皱裂,深深的刻着一道道皱纹,仿佛一个饱经沧桑老人古铜色的脸。干苍的枝杈支撑着硕大网状的鹊巢,寒冬里光秃秃的丫杈划破了湛蓝的天空。不时有几只不怕冷的乌鸦休息在树枝上‘呱呱’哀鸣几声,增添了一份悲惊的气息。可惟独喜鹊夫妇不畏严寒,在守护着它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p>  <p class="ql-block">  初春的四月,科尔沁疏林草原有些料峭,树木经历旷日持久寒冷的裸舞之后,芽苞初放,喜鹊就开始躁动了。成双成对的喧闹翻飞,新婚夫妇忙着建自己的爱巢,老夫老妻也不忘修补着有些破损的旧巢。通常它们把巢建在榆树或枫树等乔木上,有时也在村庄附近和公路两侧的树上营巢,特殊情况下也在高压铁塔上营巢。</p>  <p class="ql-block">  喜鹊的巢枝条纵横貌似很粗糙,其实它的结构非常复杂精细。从外表看整个巢为直立鹅卵形,枝条穿插排列致密有序,匠心独运即防风又避雨。巢内塑造成一个碗状,里面用兽毛和鸟的羽绒混杂在一起做成铺垫层,巢口多数都是朝阳或朝东。个别有朝西或朝北的,甚至极少数还有敞口的,民间的说法这种情况本年度是干旱年景,我没有经过考证不得而知。喜鹊的营巢时间为25-35天,巢筑好后开始产卵,每巢产卵5-9枚,以6枚居多,卵为淡绿色带有褐色花纹。</p>  <p class="ql-block">  每年繁殖一次,雌鸟孵卵,孵化期15-18天左右。雏鸟晚成,刚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裸露呈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  雌雄亲鸟共同育雏,三十天左右雏鸟离巢。虽然喜鹊是比较亲近人类的鸟,但育雏阶段亲鸟的警觉性非常高。每当双双出去一个在地上觅食,另一个站在树上观察,巢穴周边出现陌生人或者物体,它会发出‘喳喳、喳喳’急促鸣叫,围绕着巢穴振翅翻飞。雏鸟有时误认为亲鸟为它们送吃的食物,不约而同把脖子伸的长长的等着得到亲鸟带来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喜鹊夏季的食物主要是蝗虫、蝼蛄、金龟子、松毛虫,冬季以谷物和其它植物的种子为食,另外它们也吃小型鸟类和腐蚀的动物肉。</p><p class="ql-block">    只要你走进科尔沁疏林草原,每每都能听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的喜鹊鸣声,这声音清脆、悦耳、婉转。草原上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生灵,认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它那乌黑发亮黑白相间柔和而俊俏的身影,凭借一对张弛有力的翅膀和扇形尾翼,在丛林间飞来飞去。站在枝头上下摆弄着长长的尾羽,远远的望去,就是一幅“喜上眉梢”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白长胜</p>